Workflow
文化+民生
icon
搜索文档
桐庐以文润城展画卷
杭州日报· 2025-07-28 10:36
文化与科技融合 - 桐庐推进"文化+科技"融合,数字技术成为强劲引擎,推动"人工智能+文化"等新业态发展[7] - 棱镜光电搭建车载AID、AR-HUD全息智能终端产品生产线及检测线,核心技术应用于车规级智能车软硬件解决方案、儿童智能教育设备及AI驱动的交互硬件模组[9][10] - 分水制笔产业通过技改升级,由"专精特新"企业领衔,年产85亿支笔,产品附加值提升30%[11] 传统产业升级 - 分水制笔产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8%,高于全省制造业平均水平,与温州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建产品检测中心、模具研发中心[11][12] - 横村镇从家庭作坊转型为特色产业集群,计划通过工厂店业态创新、农商旅资源整合,构建"线上推广+线下体验"全渠道营销体系[12] 文旅产业发展 - 桐庐位列2025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8位,连续6年上榜且连续3年位列前十[13] - 开元森泊旅游度假区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串联杭州马术中心、瑶琳仙境等资源,打造华东区域一站式旅游度假目的地[14] - 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基地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开辟"文旅+影视"新赛道[14] 文旅产品创新 - 瑶琳仙境通过5.0版灯光系统完成"科技焕颜",红灯笼外婆家景区植入度假酒店与亲子游乐设施,垂云通天河景区借助AR技术转型为"OMG心跳乐园"[14] - 梅蓉村千亩稻田成为"黄金左岸"大地艺术展厅,石舍村串联"舍庐艺术馆""洒秀"咖啡馆等形成文创生态圈,翙岗古村以叶浅予国漫IP为媒注入文化肌理[15] 交通与旅游联动 - 杭温高铁开通使桐庐进入"双高铁时代",18分钟直达杭州,推出"高铁+酒店""高铁+景区"联票及长三角主要城市旅游直通车[15]
王浩专题调研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有关工作并赴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调度
杭州日报· 2025-07-28 10:36
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 - 省委书记王浩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新起点,推动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 [1] - 要求统筹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 [1] - 强调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系列活动,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标杆 [4] 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 -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是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重要目标,要坚持守正创新、强化精品意识 [2] -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注重"第一选题"、精品出版、新营销模式场景和出版融合发展 [2] - 宋城演艺是文旅融合先行者,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做强文旅融合特色品牌 [2] 文化"新三样"出海 - 推动网文、网剧、网游等文化"新三样"出海是发展文化贸易、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3] - 浙江要加快形成文化出海全产业链,打好"政策+服务+改革"组合拳,壮大头部企业 [3] - 推进AI大模型等数字技术应用,将文化"新三样"打造为高科技产品、数字经贸产品 [4] 文旅深度融合 - 浙江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态丰富,为文旅融合提供"文化活水" [2] - 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突出抓好文旅重大项目,丰富产品供给、强化业态创新 [4] - 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要以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助力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 [4] 文化科技融合 - 深入推进"文化+科技"改革,确保取得实质性突破、标志性成果 [4] - 推进AI大模型等数字技术应用,提升文化产品科技含量 [4] - 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中国网络作家村和杭州电魂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文化科技融合代表企业 [3]
杭州临空:在“新围垦”的沃土上翱翔未来
杭州日报· 2025-07-09 10:12
萧山文化赋能经济发展 - 萧山持续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融合发展 通过文化创新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6] - 围垦展示馆建设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体现"围垦精神"对现代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深远影响 [7][9] 临空经济示范区战略定位 - 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定位为"全球数字贸易创新港 国际航空服务枢纽港 全国临空高科技产业高地" 目标打造世界级滨江水岸和产业新高地 [10][12] - 示范区采用"领导小组+管委会+平台公司"六位一体协同机制 推动核心启动区征迁清零和产业空间重构 [10] 重大产业项目进展 - 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项目总投资50亿元 聚焦大飞机关键部件维修与研发 填补浙江高端航空维修产业空白 [15] - 杭州生物科技谷三大园区集中开园 致力于构建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强化临空高附加值产业生态 [16] 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 - 阳城滨江片区进入实施建设阶段 规划融合"古今双堤"设计 形成国际风范滨江天际线与古韵文化带 [11][12] - 萧山国际机场三期征迁启动 大会展中心二期项目同步推进 通过"机与会"双引擎驱动临空经济跃升 [13] 围垦精神与现代实践 - "百日攻坚"征迁效率体现现代版"人定胜天"气魄 "腾笼换鸟"产业升级延续围垦开拓精神 [9][10] - 红山农场从边缘农场转型为临空经济"C位" 印证"艰苦创业 勇于竞争"的红山精神与围垦基因 [9]
文润万家 惠民泽心谱华章——杭州绘就文化与民生实践新图景
杭州日报· 2025-07-07 10:46
杭州文化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 杭州文化建设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 通过西泠·武林美术馆 玉鸟集 大屋顶等生活美学场域兴起 以及非遗进社区 夜校进街道等实践 实现文化为民 文化乐民 文化惠民 [1] - 老城北区域从工业空间转型为生活空间 文化设施如大运河博物院 大运河当代艺术中心 杭钢遗址公园等集中落地 推动区域重塑 [2] - 西泠·武林美术馆作为全国首个全产业化运营的"美术馆+"文化产业综合体 填补大城北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空白 通过展览 美育 市集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3] - 美术馆展览将古典之美与当代空间融合 如"第七届上海合作组织美术双年展"因观众热情延长展期 并开设公益书画课堂 主题沙龙 青年夜校等高雅艺术活动 [5] - 运河边小河直街 大运河杭钢公园等工业遗存改造项目 通过艺术节 音乐会 工业设计展等活动 让文化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基础设施 [6] 社区文化单元与创新实践 - 良渚文化村的大屋顶和玉鸟集分别作为文化地标和文化生活集聚地 每年举办超300场艺术展演 工作坊和主题市集 实现艺术亲民化表达 [8] - 杭州书房如小院书房提供多元化阅读体验和紫砂博物馆展示 截至2025年6月25日全市建成城市书房418个 杭州邻里阅读空间187个 文化驿站95个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884个 [10] - 未来社区"文化客厅" 文三路数字街区"文化驿站" 杭州市文化馆"潮生活·艺课堂"等创新形式 通过戏剧演出 非遗体验 数字书屋 公益课程等让文化触手可及 [10] 文化空间与城市更新 - 文化设施如西泠·武林美术馆通过悬浮式展览空间与城市建筑群错落设计 实现烟火气与艺术交融 [2][5] - 工业遗存改造项目保留原有风貌 如大运河杭钢公园让百姓感受钢铁与艺术 过去与未来的交融 [6] - 文化空间通过数字化改造和沉浸式体验 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文化会客厅" 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盛赞杭州的创新活力与文化底蕴 [5] 文化消费与生活方式 - 西泠·武林美术馆周末人流密集 文创展台 亲子活动等场景使其成为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 - 玉鸟集以年轻态 国际感 生活化为调性 通过文创市集 互动展览 特色餐饮等复合业态成为文化打卡地 [8] - 文化活动如社区戏剧演出 非遗体验 公益展演等满足居民精神需求 塑造新的生活方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