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化

搜索文档
文化与美食在这里融合,传统与新潮在这里碰撞 活色生香一座城
四川日报· 2025-06-27 15:58
文旅融合创新 - 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将于9月对外开放,通过智慧触屏展示历史场景并引入故宫文创产品,增强游客互动体验[4] - 武大西迁乐山旧址通过"青年品牌"矩阵(如艺术家驻留、青创孵化、VR剧本首测)活化历史建筑,打造文化艺术体验场景[4] - 嘉州文化通过"活态"展示实现保护与传承,形成文旅深度融合的试验田[5] 美食旅游经济 - 苏稽古镇融合非遗技艺(香油米花糖、跷脚牛肉)与美食体验,日均可容纳数十万人,成为文旅流量密码[6] - 上中顺等8个特色街区以明清风格建筑+潮流IP设计吸引年轻群体,2024年1-5月苏稽古镇游客量达465万人次,旅游收入5.02亿元(同比增15.5%、17%)[6][7] - "古市香"跷脚牛肉品牌单日高峰接待5000人次,夜间经济游客量年均增长22.6%,凸显"美食+旅游"的长红效应[6][7][8] 城市品牌升级 - 乐山以"年轻化、时尚化"为核心改造上中顺街区,通过港风店招、霓虹灯装置等元素强化线下网感传播[8] - 美食与非遗文化成为城市"活"招牌,推动传统文化破圈并形成22.6%的夜间游客增速[7][8]
这里是北京的咖啡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9 09:49
北京咖啡文化版图 - 北京咖啡馆风格多样,覆盖胡同小巷、历史古建、中央商务区和艺术园区,形成独特的咖啡文化版图 [1] - 咖啡已成为串联城市烟火、风尚与艺术的文化纽带,兼具社交属性和文化表达功能 [7] 胡同文艺咖啡馆 - 南锣鼓巷东棉花胡同的"蓬蒿剧场"咖啡馆由民国四合院改造,结合戏剧演出与咖啡空间,吸引文艺爱好者 [2] - 咖啡馆设置两层空间,包含小剧场、露台打卡点,融合咖啡馥郁与戏剧艺术 [2] 古建活化咖啡馆 - 西城区"门有路"咖啡馆为明代徽派建筑改造,保留歙县会馆原貌,打造"书咖文创研学空间" [3] - 主理人采用"修旧如旧,新旧共生"理念,吸引非遗传承人合作,推动传统文化传播 [3] CBD商务咖啡馆 - 国贸商城M Stand咖啡馆成为上班族"第二办公空间",提供高中低三档桌椅满足不同办公需求 [5] - 朝阳区聚集北京50%以上咖啡门店,CBD为咖啡店密度最高区域,国际品牌近3年集中入驻 [5] 艺术区咖啡博物馆 - 798艺术区Wolfing Coffee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前端为咖啡店与交流空间,后端为烘焙工厂 [6] - 馆内展示全球咖啡产区地图,每周举办分享会讲解咖啡全产业链知识 [6]
消费新蓝海丨多地以文促旅 打造古城消费热潮
央广网· 2025-05-02 09:05
文旅融合创新 - 苏州仓街通过"衮和TA的朋友们"数字展融合AI、AR、VR、3D-mapping等技术展示宫廷礼服与缂丝非遗文化 打造文化商业联动模式 [1] - 姑苏区推出联票机制整合平江路游船、数字展与餐饮等业态 提升消费潜力 [1] - 苏州丝绸博物馆、历史街区与水上游船形成文旅新联动 探索2500年古城文化活化路径 [1] 古城消费升级 - 山西通过《如梦晋阳》《再回相府》等实景演艺项目盘活文化资源 丰富景区夜经济业态 [1][2] - 旅游演艺成为文旅融合核心载体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带动住宿消费 [2] - 古城焕新计划推动静态观光转向动态体验 实现历史与现代消费同频共振 [2] 技术赋能场景 - 沉浸式三维投影与硅基视网膜技术应用于古城故事叙述 创造新型文化体验场景 [1] - 园林景区、城门城墙等传统场景导入数字技术 催生新产业模式 [1]
海淀文旅新地标同庆街,再启三山五园文化市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1 20:19
三山五园文化市集概况 - "琉璃逸夏"三山五园文化市集在五一假期首日吸引2万多市民游客打卡[1] - 市集涵盖非遗手作、独立设计、轻食茶饮、园艺美学、互动体验五大板块共60余个摊位[3] - 市集开放时间为五一期间每日10-20时,后续每周五至日持续至端午假期结束[6] 市集特色内容 - 非遗手作板块包含掐丝珐琅、扎染、木雕、鼻烟壶制作等传统工艺展示与体验[3] - 独立设计板块聚集年轻设计师作品,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3] - 轻食茶饮区提供太空啤酒、文创雪糕等海淀特色食品及精品咖啡[3] - 互动体验区设置手作工作坊让游客参与创作过程[3] 配套业态升级 - 新引进"小酒窝"酒馆采用"日咖夜酒"模式,计划举办文学沙龙活动[5] - "嗨YOU巴士"观光车串联三山五园文化区及高校、中关村等热门景点[5] - 巴士提供学术咖啡、太空啤酒等特色餐饮服务[5] 文化定位 - 市集名称"琉璃逸夏"融合颐和园琉璃建筑美学与立夏节气元素[6] - 旨在活化传统文化,打造东方美学文化地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