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化
搜索文档
中国入境游爆火后:如何打好服务与文化两张牌???
经济观察报· 2025-11-23 19:05
截至2025年9月,中国已对48个国家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这些国家的普通护照持有人来华经商、旅游 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或过境,且停留时间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 免签政策覆盖法国、德国、日本、巴西等主要客源国,其中46国免签期限延长至2026年底,稳定性显著 增强;叠加与泰国、新加坡等国的互免签证安排,以及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措施,构建起多层次的入境 便利化体系。此外,支付、通信等配套也同步升级:支付宝、微信支付支持境外银行卡绑定,运营商推 出"入境通信包",上海、北京等重点城市离境退税商店销售额同比翻倍。这些举措直接降低了境外游客 的入境门槛,让"说来就来"成为现实。 4月27日,商务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中国民航局6部门发布《进一步优化 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推出离境退税便利化措施。《通 知》进一步优化了离境退税各项服务举措,将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并在转账退税已明 确不设上限的基础上,将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上调至2万元,同步推动退税商店增量扩容、丰富退税商 品供给、提高退税便捷度等多项便利化措施。今年一季度,四川办 ...
中国入境游爆火后:如何打好服务与文化两张牌?
经济观察网· 2025-11-23 18:48
中国入境游市场交出了一份惊艳全球的成绩单:今年以来,中国的入境游客量同比激增超100%,消费 能级同步提升,欧美客群占比显著扩大,其中美国游客消费额同比增长50%,法国游客消费额增长了 160%。 这股"中国游"热潮既得益于免签政策放宽等政策的强力推动,更源于中华文化对全球游客的持久吸引 力。但面对"流量井喷",如何将其转化为"留量沉淀",完成从"短期爆款"到"长期繁荣"的跨越?答案藏 在服务细节的深耕、文化表达的创新、消费生态的升级之中。 截至2025年9月,中国已对48个国家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这些国家的普通护照持有人来华经商、旅游 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或过境,且停留时间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 免签政策覆盖法国、德国、日本、巴西等主要客源国,其中46国免签期限延长至2026年底,稳定性显著 增强;叠加与泰国、新加坡等国的互免签证安排,以及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措施,构建起多层次的入境 便利化体系。此外,支付、通信等配套也同步升级:支付宝、微信支付支持境外银行卡绑定,运营商推 出"入境通信包",上海、北京等重点城市离境退税商店销售额同比翻倍。这些举措直接降低了境外游客 的入境门槛,让"说来就来"成 ...
文化赋能:中国古都在赓续文脉中传承发展
新华社· 2025-10-25 21:18
活动概况 - “世界市长对话·郑州”活动于10月22日至25日举行,约300名来自意大利、西班牙、保加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市长、城市代表及海内外专家学者、国际旅行商代表参加 [1] - 活动围绕“赓续古都文脉 赋能城市更新”主题,就文旅融合发展、城市治理、城市更新等议题展开交流 [1] - 活动期间,郑州市与西班牙哈恩省、加纳库马西市、印度尼西亚班达楠榜市、新西兰罗托鲁瓦市四地签署了建立友好关系意向书 [6] 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模式 - 郑州探索“保护与发展并行”路径,在城市更新中最大程度保留历史记忆 [1] - 阜民里街区通过“留改拆建”和“绣花针”式微改造保留老街巷肌理,引入艺术展演、特色餐饮、创意集市等新业态 [2] - 该街区在中秋、国庆假期接待游客42.98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689.6万元 [2] 文化演绎与科技赋能 - 在如意湖5.2公里水路上,通过水幕与光影技术,结合甲骨文、唐诗宋词、少林功夫等主题进行真人演绎,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3] - 在嵩山户外剧场,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融合音乐、灯光、舞蹈、武术呈现沉浸式大秀,活化禅宗文化 [4] - 新西兰罗托鲁瓦市市长指出,郑州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现传统文化,创造了大量旅游相关就业机会并带动经济增长 [6] 国际反响与合作机遇 - 保加利亚舒门市副市长赞赏郑州在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方面的做法 [1] - 西班牙帕洛梅克市市长认为郑州以现代方式传承历史文化的理念与西班牙托莱多省的做法有共通之处 [3] - 意大利阿斯蒂省省长表示在郑州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魅力,并对城市变化印象深刻 [5] - 国际嘉宾认为活动不仅是思想碰撞和经验共享,更开启了合作,新西兰罗托鲁瓦市市长期待组建团队再次访郑以推动合作 [6]
从帝王禁苑到人民博物院:故宫百年,何以“新生”?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11:07
核心观点 - 故宫博物院迎来100周年纪念,其百年发展史是从封闭的帝王禁苑转变为开放、共享、活化的世界级文化殿堂的历程 [1][2][3][4][5][6][7][8][9] 从“权力象征”到“文化共享” -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标志着其从与世隔绝的帝王禁地转变为向全民开放的文化资源 [3] - 文化遗产实现了从皇权私藏到人民共享的根本性变革,体现了文化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3] - 开放区域从最初少数宫殿扩展到超过80%,并通过“数字故宫”项目打破文化围墙,实现全球云端共享 [3] 从“文物仓库”到“文化活体” - 公司完成了从侧重文物保护的“仓库”到注重文化活化的“有机体”的身份蜕变 [5] - 通过纪录片、文创产品、特展讲座等形式,基于学术研究进行创造性转化,使文物焕发新的文化生命力 [5] - 将古典美学融入现代生活,例如朝珠耳机、御批书签尺等文创产品,使紫禁城成为可拥抱的文化潮流 [5] 从“中国故宫”到“世界故宫” - 公司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国际交流,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和文明对话平台 [6][7] - 作为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了文明传承与创新的中国方案 [7] - 国际化进程不仅是文物出海,更是文化影响力的跨越,印证了中华文明在世界舞台上的持续生长 [7] 未来发展展望 - 未来面临游客增长与文物保护、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数字化深度、国际交流维度等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8] - 公司目标成为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的典范,通过科技与人文融合,打造持续创新的“超级文化IP” [8][9] - 期待其成为更具影响力的文明对话平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书写属于全人类的文化传奇 [8][9]
从颜值到价值,设计提升品质——大城奋进·武汉新消费观察②
长江日报· 2025-08-15 09:15
文旅消费转化 - 武汉地标建筑(黄鹤楼、巴公房子、古德寺)和特色美食(鸡冠饺、热干面、豆皮)通过文创设计转化为饼干、玩偶等消费品,成为城市文化传播载体 [1] - 黄鹤楼文创商店销售十余个品类产品包括"鹤舞流光"冰箱贴、诗词书签、丝巾、盲盒 其中发光冰箱贴半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 "蒜鸟"发声玩偶售出15万只 [9] - 老建筑改造的沉浸式文化空间(如汉口历史风貌区)带动游客消费 2024年该区域接待游客3900万人次 昙华林吸引游客近1000万人次且70%为年轻客群 [5] 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 - 系统推进16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 通过"空间再造"保留历史肌理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语言 例如巴公房子成为热门打卡点 摄影师月收入近万元 [4][5] - 设计驱动文旅融合显现规模效应 武昌古城文旅运营管理方指出美化后的城市空间释放文化底蕴并提升消费品质 [5] - 黄鹤楼通过AR技术(扫码与"AR李白"对诗)和光影秀实现文化活化 "夜上黄鹤楼"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00% [9][17] 会展经济与产业联动 - 2025年上半年武汉举办展会活动近500场 平均每日约3场 会展成为连接设计与消费的重要平台 [14] - 武汉双年展采用"艺术+商业"模式 联动餐饮、文创、酒店等业态 带动周边商圈客流量增长40% [14] - 中国食材电商节吸引5500家参展商和40万专业观众 直接推动汉阳及周边区域酒店满房 实现产业与消费双向触达 [15] 文化IP与跨界创新 - 街头艺术IP(如通体粉色涂鸦"一毛")成为城市漫步中的互动彩蛋 增强游客体验感 [5] - 书店通过文学主题展(如黑塞展)推出限定套餐(定价42元含饮品、蛋糕及周边书签)实现文化内容向消费转化 [14] - "知音号"沉浸式演出和长江大桥文创产品成功将历史文化转化为消费引力 [10]
文化与美食在这里融合,传统与新潮在这里碰撞 活色生香一座城
四川日报· 2025-06-27 15:58
文旅融合创新 - 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将于9月对外开放,通过智慧触屏展示历史场景并引入故宫文创产品,增强游客互动体验[4] - 武大西迁乐山旧址通过"青年品牌"矩阵(如艺术家驻留、青创孵化、VR剧本首测)活化历史建筑,打造文化艺术体验场景[4] - 嘉州文化通过"活态"展示实现保护与传承,形成文旅深度融合的试验田[5] 美食旅游经济 - 苏稽古镇融合非遗技艺(香油米花糖、跷脚牛肉)与美食体验,日均可容纳数十万人,成为文旅流量密码[6] - 上中顺等8个特色街区以明清风格建筑+潮流IP设计吸引年轻群体,2024年1-5月苏稽古镇游客量达465万人次,旅游收入5.02亿元(同比增15.5%、17%)[6][7] - "古市香"跷脚牛肉品牌单日高峰接待5000人次,夜间经济游客量年均增长22.6%,凸显"美食+旅游"的长红效应[6][7][8] 城市品牌升级 - 乐山以"年轻化、时尚化"为核心改造上中顺街区,通过港风店招、霓虹灯装置等元素强化线下网感传播[8] - 美食与非遗文化成为城市"活"招牌,推动传统文化破圈并形成22.6%的夜间游客增速[7][8]
消费新蓝海丨多地以文促旅 打造古城消费热潮
央广网· 2025-05-02 09:05
文旅融合创新 - 苏州仓街通过"衮和TA的朋友们"数字展融合AI、AR、VR、3D-mapping等技术展示宫廷礼服与缂丝非遗文化 打造文化商业联动模式 [1] - 姑苏区推出联票机制整合平江路游船、数字展与餐饮等业态 提升消费潜力 [1] - 苏州丝绸博物馆、历史街区与水上游船形成文旅新联动 探索2500年古城文化活化路径 [1] 古城消费升级 - 山西通过《如梦晋阳》《再回相府》等实景演艺项目盘活文化资源 丰富景区夜经济业态 [1][2] - 旅游演艺成为文旅融合核心载体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带动住宿消费 [2] - 古城焕新计划推动静态观光转向动态体验 实现历史与现代消费同频共振 [2] 技术赋能场景 - 沉浸式三维投影与硅基视网膜技术应用于古城故事叙述 创造新型文化体验场景 [1] - 园林景区、城门城墙等传统场景导入数字技术 催生新产业模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