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演艺

搜索文档
湖北孝感:文旅新体验带火消费新场景
经济日报· 2025-09-16 11:29
经济日报记者 董庆森 据了解,"槐荫船说"自今年4月启幕以来,已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 业态快速增长,实现"一场演出拉动一片消费"的链式效应,成为城市夜经济亮点之一。 孝感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汪玉平表示,今年以来,孝感坚持政策与活动双轮驱动,全面完善消费政 策,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配套制定汽车以旧换新叠加补贴等4项实施细则,持续激发消费 动能。今年年初,孝感市还围绕"年在荆楚 巳巳如意""乐购湖北"等主题,累计开展了200多场促消费活 动,直接带动消费破百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孝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26亿元,同比增长6.2%;网络零售额 突破80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高于湖北省10个百分点。 "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是这台剧场场客满的关键。""槐荫船说"项目负责人唐承辉告诉记者,河心 伴游船搭载的智能水幕系统能根据游船位置自动调整投影角度,确保游客在行进中始终拥有最佳视角, 5G物联网系统确保了游船与水上舞台、岸上灯光设备之间的精准联动。 "槐荫船说"是孝感市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夜经济、打造消费新增长点、提振市场活力的一个缩影。近 年来,当地挖掘本土历史文 ...
文旅燃情 共享美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1 21:42
穿过科技感十足的时空隧道,1号剧场《回响》准时开演。班超戍边、解忧公主和亲、玄奘西行……一 个个丝路故事,通过演员的倾情演绎和现代声光电技术变得真实可感。西部计划志愿者孙政辉感 慨:"课本里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玄奘西行的坚韧精神尤其令人动容。"他表示,这场演出让他对新疆 的感情更深了,"希望更多同龄人来这里实现人生价值"。 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一座名为"天山明月城·丝路有戏"的沉浸式文旅街区成为新晋网红地标。这座 街区的前身是产业园的闲置厂房,经过改造,3.16万平方米的空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展现丝路文 明的"活态博物馆"。华灯初上,身着盛装的青年演员击打手鼓、翩跹起舞,邀请四海宾朋共赴一场穿越 时空的文化之旅。 "丝路有戏"项目总导演马波透露,创作团队深入调研,挖掘历史遗存,精心打造8场主题演出,"我们以 史实为基础,构建360度全景式丝路体验空间,让观众成为文明交流的亲历者"。 演员李含笑分享了一次难忘经历:一次演出结束后,一位来自广东广州的小朋友要向她学习新疆舞 蹈,"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传播的桥梁"。 据悉,该项目自今年初试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33万人次。 与"丝路有戏"一 ...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大丰艺术团携具身机器人亮相“浙BA”
中证网· 2025-09-05 12:14
公司业务动态 - 公司于9月4日在"浙BA"城市争霸赛中场休息环节展示具身机器人舞蹈表演 实现人机协同宋韵文化演出 [1] - 公司通过浙江硅基方舟机器人有限公司聚焦人形机器人在文娱体旅商场景应用 推动"机器人+IP+创新应用"融合 [1] - 公司自主打造《今夕》系列沉浸式夜游演艺IP 已落地杭州西溪/南浔古镇/天津东丽湖等项目 [1] 技术融合战略 - 公司持续探索"文旅+人工智能"创新 通过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沉浸式未来感文旅体验 [1] - 公司具备从创意策划到建设运营的全链条能力 依托"文商旅体"大运营模式促进文旅演艺深度融合 [1] - 公司将以新技术驱动新产品 通过新场景拓展和新服务创造实现人机共生新体验 [2] 行业标杆认证 - 《今夕共西溪》获评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 入选杭州市数字文旅标杆案例 [1]
文旅“印钞机”熄火:明星项目亏损停摆,宋城演艺、丽江股份业绩承压,行业深度调整或已来临
华夏时报· 2025-09-05 11:39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多家文旅演艺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承压明显 归母净利润普遍下滑 宋城演艺同比下降27.4% 丽江股份《印象·丽江》营收下降14.47% 锋尚文化旅游演艺业务营收减少35.01% 三湘印象文化演艺业务毛利率降低9.79个百分点[2] - 西域旅游旗下"遇见喀什""遇见赛湖"等演艺项目处于市场培育初期 相关人工折旧及摊销成本增加约1600万元 桂林旅游参股公司漓江千古情净利润同比下降7.10%[2][10] - 《只有峨眉山》项目因持续亏损停摆 上半年净亏损1614万元 虽同比减亏1107万元 但运营六年来未能实现盈利[3][12] 宋城演艺经营状况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0.80亿元同比下降8.3% 归母净利润4.00亿元同比减少27.4% 扣非归母净利润3.84亿元同比下降29.80%[4] - 现场演艺业务收入8.48亿元占总营收78.6% 但主要景区业绩分化 杭州宋城旅游区营收微降0.48%毛利率增5.35% 丽江和广东千古情景区营收分别降12.60%和12.96% 毛利率降3.55%和6.04%[5] - 轻资产输出项目收入确认放缓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8.60%至7870.17万元 毛利率同比下降3.47个百分点至65.72% 归母净利润率下降9.74个百分点至37.01%[4][5][6] 其他上市公司业务分析 - 锋尚文化文化旅游演艺业务营收9906.16万元同比减少35.01%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降352.15%至-5952.17万元 但大型文化演艺活动业务营收8619.42万元同比增长116.66%[7] - 三湘印象文化演艺业务营收3828.53万元同比略降2.52% 毛利率26.10% 房地产销售仍贡献2.96亿元收入占总营收超七成 公司明确不再新增房地产开发业务[8] - 丽江股份《印象·丽江》接待游客70.70万人次同比减少15.48万人次降幅17.96% 运营主体净利润2435.79万元较去年同期3381.71万元下降27.97%[11] 行业挑战与转型方向 - 行业面临轻资产输出遇阻 运营成本高企与消费理性化多重挑战 同质化产品低价竞争对行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5][13] - 内容与在地性剥离成为共性难题 《只有峨眉山》被指剧情与本地文化关联弱 观看门槛高 采用行进式观演模式增加游客体力负担[3][12] - 专家建议采用小步快跑迭代优化策略 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元素结合现代科技手段 从拼资本转向拼内容 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效率[10][13][14][15]
文旅“印钞机”熄火:明星项目亏损停摆 宋城演艺、丽江股份业绩承压 行业深度调整或已来临
华夏时报· 2025-09-05 11:28
行业整体业绩承压 - 多家文旅演艺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明显下滑 归母净利润普遍下降 其中宋城演艺同比降低27.4% 丽江股份旗下《印象·丽江》营收下降14.47% 锋尚文化旅游演艺业务营业收入减少35.01% 三湘印象文化演艺业务营收同比降低2.52%[1] - 桂林旅游参股公司桂林漓江千古情净利润同比下降7.10% 西域旅游新演艺项目增加人工及摊销成本约1600万元[1][8] - 峨眉山A旗下《只有峨眉山》项目因持续亏损停摆 上半年净亏损1614万元 虽同比减亏1107万元但仍未达预期[2][10] 公司具体财务表现 - 宋城演艺上半年营业收入10.80亿元同比下降8.3% 归母净利润4.00亿元同比减少27.4% 扣非净利润下降29.80% 销售费用增长48.60%至7870.17万元[3] - 锋尚文化归母净利润1345.94万元同比下降33.56% 扣非净利润为-836.79万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降低352.15%至-5952.17万元[5][6] - 三湘印象营业收入3.77亿元同比下降37.37% 文化演艺业务毛利率下降9.79个百分点至26.10% 超七成收入仍来自房地产销售[6][7] 业务结构及项目运营 - 宋城演艺现场演艺收入8.48亿元占总营收78.6% 但杭州 丽江 广东三大项目营收分别下滑0.48% 12.60%和12.96% 张家界项目亏损1972.91万元[3] - 锋尚文化文化演艺活动业务营收8619.42万元同比增长116.66% 但文化旅游演艺业务营收9906.16万元同比减少35.01%[6] - 西域旅游"遇见喀什""遇见赛湖"演艺项目处于市场培育初期 沉浸式演艺业务营收355.28万元 营业成本与之持平[8] 市场竞争与行业挑战 - 行业面临轻资产输出遇阻 运营成本高企与消费理性化挑战 同质化产品低价竞争对行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2][11] - 文旅演艺项目存在内容与在地性剥离问题 如《只有峨眉山》被批评与本地文化关联弱 观看门槛高[2][9] - 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前期投入巨大 若票房收入不及预期难以覆盖成本 日常运营效率低下会进一步加剧经营困境[11] 战略调整与发展方向 - 宋城演艺新签青岛"丝路千古情"和台州"东海千古情"轻资产输出项目 但上半年轻资产业务收入确认下降[4] - 三湘印象布局AI 机器人 半导体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但尚未有实际推进项目 同时推进"印象大红袍"港股上市[7] - 行业需从"拼资本"转向"拼内容" 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元素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差异化演艺节目[11][12]
经典回归!本周末黄鹤楼八大户外实景演出上线
长江日报· 2025-09-04 16:56
9月6日起,黄鹤楼公园户外实景演出正式回归!9月至10月的周末及法定节假日,黄鹤楼将为游客奉上一场沉浸式文旅盛宴,为大家 带来可感、可触、可互动的荆楚文化体验。 《清风弄墨》 \//94/ // 鹤舞长河 之舞蹈演艺 shaf t 《精忠报国》 《唐乐》 鹤舞长河 之音乐演艺 《鹤鸣九霄》 黄鹤楼演出节目单 今年以来,以"场景+演艺"的方式,黄鹤楼创新推出多场文艺演出。"五一"假期,春晚同款风格《凤舞九天》凤凰舞引发游客热烈反 响;端午佳节里,《鸣钟祈福礼》以一场庄重的礼官表演与灵动的楚舞演出屡获好评;七夕当天,《黄鹤楼中吹玉笛》器乐演出在主楼推 出,再现李白诗中的绝美意境。 gif C 2 d 4.0 P . I d t 28 363 45 ate program 20 8 3 股 201 TS AND 10 L 《凤舞九天》 《清风弄墨》 1277 F B 4 B CH 1000 OROTO OROHORO 1907 《鸣钟祈福礼》 此次回归的演出分别为《凤舞九天》《清风弄墨》《精忠报国》《唐乐》《梦回太白》《鹤鸣九霄》等户外演出,涵盖舞蹈演艺、音 乐演艺、编钟乐舞、沉浸式互动等多种形式。同时,编钟乐舞《 ...
邯郸:成语“金钥匙” 解锁文旅消费新场景
搜狐财经· 2025-09-01 22:30
让成语可感、可知的同时,更要可触摸、能带走!从成语拼图到成语文具,再到各式成语摆件,邯郸精心打造的500多种特色文创产品,将抽象的成语转 化成了"手心里的美好",成为游客能随身带走的"邯郸记忆"。 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的邯郸,藏着无数浸润时光的成语典故。近年来,这座古城以"成语"破题,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可感、可玩、可消费的文旅新场 景,"成语之都"成为吸引游客的独特IP。 暮色降临,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仿佛变成了"穿越时空"的入口,这里复原了古赵国建筑风貌,"成语"也正以实景演出的形式"活"起来。在回车巷景点,一 场《将相和》实景剧准时开演,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不再是书本里的文字。 不止《将相和》,在这条全长2.1公里的街区里,《赵女传奇》《赵都风韵》《绮梦华裳》等节目,每一段表演里都藏着邯郸成语的印记。 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运营部负责人曹恒纲:"把成语融入到演艺里边,让它更亲民、更生活化。" 成语带来的人气,也成了街区商户的"流量密码"。借势而为,商家们将"成语IP"与商业消费自然衔接。 如今的邯郸道,可不止是"看演出的地方",非遗体验、成语文创、特色小吃散落其间,深度融合。而放眼邯郸,成语的基因不止藏在 ...
浙江千岛湖探索“演艺+直播”文旅融合新路径
消费日报网· 2025-08-27 11:23
行业趋势 - 直播平台推出"直播大舞台"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 目前已有超过2000个快手"直播大舞台"落地 覆盖全国31个省和200多个城市[2] - 文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2023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59464亿元 占GDP比重4.59% 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54832亿元 占GDP比重4.24%[4] - "演艺+直播"模式成为文旅融合新路径 有效打破传统文旅消费的时空限制 激活城市及景区夜经济 带动多业态联动增长[5] 业务模式 - "直播大舞台"构建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新场景 既是演出空间也是连接线上流量与线下消费的桥梁[3] - 通过直播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留量" 单场直播吸引480多万名线上观众 相当于淳安县常住人口的10倍[5] - 该模式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沉浸式消费场景 推动文化与旅游双向赋能 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发展[4][5] 战略合作 - 淳安县借助千岛湖自然风光和文旅资源 在中宣部主管的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牵线协调下引入"演艺+直播"模式[2] - 当地积极培育直播矩阵和人才队伍 深化与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合作 推动文化、旅游和农业产品通过直播实现"出圈"[2] - 直播平台与地方政府合作 将一城一县一村的烟火气传递到更广泛地区 助力打造鲜活生动的地方形象名片[5] 经济效益 - 直播大舞台带动游客与商户互动 既拓宽经营渠道也为夜间经济注入活力 有助于激活区域经济活力[3] - 演出和直播吸引人流带动夜市商户增收 退休人员经营煎饼摊和上班族经营烧烤摊都获得良好收益[3] - 该模式带动文旅、消费、娱乐等多业态联动增长 为城镇消费提升注入强劲动力[5]
三湘印象2025上半年营收3.77亿元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全景网· 2025-08-26 11:09
财务业绩 - 2025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72万元 [1] 文旅演艺项目进展 - 首个一体化文旅演艺项目《印象·妈祖》市场反响热烈 深度融入新型旅游模式并成为湄洲岛文旅新名片 [1] - 纯数字化文旅项目《又见恐龙》XR嘉年华首展4个月接待观众超5万人次 已成功复制至沈阳并推进多城市迁移合作 [1] - 通过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推进演艺布局向都市及虚拟空间延伸 构建沉浸式体验新范式 [1] 项目储备与布局 - 重点推进旅游城市非遗演艺及城市中心文博项目布局 部分项目有望年内签约 [2] - 山东滨州蒲湖演艺项目室外部份进入制作阶段 佛山东华里项目进入深化设计阶段 [2] - 安徽、山东、黑龙江等地的10余个储备项目正在洽谈推进 [2] 现有项目运营表现 - 《印象大红袍》春节期间6晚演出25场 接待观众近5万人次 [2] - 《又见平遥》五一假期每日加演至5场仍供不应求 引发全网热议 [2] - 《又见敦煌》《印象武隆》《知音号》等项目节假日门票销售火热 [2] 地产业务动态 - 政策面为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 - 公司积极推进存量房产去化及盘活工作并取得一定效果 [2]
三湘印象2025年半年报发布,数字赋能文化业务创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20:2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72万元 [1] 文旅业务运营 - 核心演艺项目《印象大红袍》春节期间6晚连演25场,接待观众近5万人次 [2] - 《又见平遥》五一假期单日加演至5场仍供不应求 [2] - 《印象・妈祖》完成室内演艺全面升级并新增室外沉浸式祈福仪式演艺 [2] - 山东滨州蒲湖演艺项目、佛山东华里项目稳步推进 [2] - 未来重点开拓旅游城市非遗演艺市场,推动非遗展演进商圈、进景区、进街区 [2] 数字文旅创新 - 纯数字化文旅项目《又见恐龙》XR嘉年华首展4个月内接待观众超5万人次 [3] - 2025年5月项目成功跨城复制至辽宁沈阳 [3] - 正与多个城市公共空间推进迁移合作 [3] - 持续开发数字文化资产,探索XR技术在多场景应用 [3] 资产优化战略 - 房地产业务明确不再新增开发项目,专注于存量资产去化 [4] - 上海大部分商业项目出租率接近100% [4] - 河北燕郊项目加速资金回笼 [4] - 未来聚焦燕郊项目销售去化与交房,盘活上海等地存量资产 [4] - 通过资产优化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注入资金动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