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搜索文档
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于明天揭晓,有哪些热门人选?
第一财经· 2025-10-12 17:37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于北京时间10月13日下午17:45公布最终获奖者 [3] -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呈现出关注现实重大问题的趋势 [3] - 引文数据是预测获奖者的重要参考指标 论文引用量超过1万次通常被视为具备冲击诺奖的潜力 [6] - 理论上存在经济学家二次获奖的可能性 [8]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流程 - 经济学奖的遴选过程严谨且耗时漫长 每年9月向全球约3000名顶尖学者等寄送保密提名表 提名须于次年1月31日前提交 [5] - 由五名瑞典皇家科学院推选成员组成的经济学奖委员会进行多轮筛选 3月至5月送交专家评估 6月至8月撰写评审报告 9月推荐最终候选人 10月通过多数表决确定获奖者 [5] - 获奖者将于12月亲赴斯德哥尔摩领奖 今年奖金总额为1100万瑞典克朗 约合825万元人民币 [3] 引文数据与预测模型 - 科睿唯安每年发布的"引文学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自该计划启动以来 已有83位"引文学者"最终荣获诺贝尔奖 [6] - 科睿唯安通过分析核心数据库中高被引论文识别潜在获奖者 在1970年以来收录的6400万篇文献中 仅不到0.02%的论文被引超过2000次 [6] - 基于科睿唯安高被引论文数据构建的预测模型 在经济学中的历史准确率为50% [6] - 过去十年中 被提名为引文桂冠学者的研究人员最终获奖的概率约为21% 从入选到获奖的时间间隔呈缩短趋势 [9] 潜在获奖者分析 -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奥托与哈佛大学教授卡茨因对工资结构、收入不平等、教育进步与技术变革的开创性分析而入选引文学者名单 [8] - 奥托、卡茨与去年获奖者阿杰姆奥卢的组合颇具获奖潜力 他们的研究共同聚焦于技能偏向型技术变革 [8] - 其他引文学者包括芝加哥大学的伯特兰与麻省理工学院的穆莱纳坦 他们在种族歧视、公司治理以及劳动经济学研究方面受到表彰 [9] - 斯坦福大学的布卢姆因对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对投资、就业和增长影响的分析而入选 [9] - 耶鲁大学的贝里、麻省理工学院的豪斯曼与哈佛大学的帕克斯在产业组织领域贡献卓著 其共同推动的"BLP模型"已成为分析产品差异化与需求估计的关键工具 [9][10] - 其他热门人选包括研究内生增长理论的阿吉翁、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代表巴罗、"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领军人物布兰查德以及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梅利茨 [10]
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于明天揭晓,有哪些热门人选?
第一财经· 2025-10-12 17:13
诺贝尔经济学奖概况 -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于北京时间10月13日17:45公布获奖者[1] - 获奖者将于12月亲赴斯德哥尔摩领取奖牌、证书及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825万元人民币)奖金[1] - 近年来奖项评选呈现现实关怀,聚焦于全球贫困、金融危机、劳动经济学性别差异及国家间繁荣差距等现实重大问题[1] 奖项遴选机制 - 遴选过程严谨耗时,每年9月向全球约3000名顶尖学者、历届得主及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寄送保密提名表,提名须于次年1月31日前提交且不接受自荐[3] - 由五名瑞典皇家科学院推选成员组成的经济学奖委员会进行多轮筛选,3月至5月送交专家评估,6月至8月撰写评审报告,9月推荐最终候选人,10月由科学院通过多数表决确定不可上诉的最终获奖者[3] 获奖者预测依据 - 引文数据是重要参考,经济学领域引用量超过1万的论文被视为具备冲击诺奖潜力,去年获奖学者论文在获奖前引用量已接近2万次[3] - 奖项往往授予已获主流学界高度认可并曾获接近诺奖级别荣誉的学者,科睿唯安"引文学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自该计划启动以来已有83位引文学者最终荣获诺贝尔奖[4] - 科睿唯安通过分析核心数据库中高被引论文(被引超过2000次,占1970年以来收录6400万篇文献的不到0.02%)识别潜在获奖者[5] - 基于科睿唯安高被引论文数据构建的预测模型在经济学领域的历史准确率为50%[5] 潜在获奖人选分析 -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奥托与哈佛大学教授卡茨因对工资结构、收入不平等、教育进步与技术变革的开创性分析入选引文学者名单,其与去年获奖者阿杰姆奥卢的组合聚焦技能偏向型技术变革颇具获奖潜力[6] - 芝加哥大学的伯特兰与麻省理工学院的穆莱纳坦因在种族歧视、公司治理及由心理学和文化因素驱动的劳动经济学研究方面的合作受到表彰[7] - 斯坦福大学的布卢姆因对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对投资、就业和增长影响的分析入选引文学者[7] - 耶鲁大学的贝里、麻省理工学院的豪斯曼与哈佛大学的帕克斯在产业组织领域,特别是通过结构估计方法(如BLP模型)推动实证经济学发展方面贡献卓著[7] - 其他热门人选包括研究内生增长理论的阿吉翁、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代表巴罗、新凯恩斯主义领军人物布兰查德及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梅利茨[8] - 理论上存在经济学家二次获奖的可能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奖励的是某项具体而卓越的贡献而非终身成就[6]
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逝世
搜狐财经· 2025-06-05 18:11
参考消息网6月5日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1日发表题为《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逝世》的 文章,作者是萨姆·弗莱明和詹姆斯·肖特。全文编译如下: 费希尔后来回忆说,他在农村长大,身边都是农民,殖民主义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我就是大英帝国 的产物,这一点毋庸置疑。"他在2017年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后来,他的家人搬到南罗 得西亚,他十几岁时在那里遇到他后来的妻子罗达。罗达先于他在2020年去世。 以色列央行周日宣布了费希尔的死讯,他曾于2005年至2013年担任以色列银行行长。以色列总统伊萨克 ·赫尔佐格向他致敬,称其为"一位世界级的专业人士,诚信正直,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费希尔不仅在全球经济领域担任最高级别的职位,他在学术和教学方面的成就同样重要,其中包括他在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作。他曾协助指导过博士论文的学生中,包括前欧洲中央银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和 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 剑桥大学王后学院院长穆罕默德·埃里安表示:"斯坦利工作的'人性维度'与他卓越的经济分析和出色的 沟通能力一样令人印象深刻且具有影响力。" 费希尔20世纪40年代出生于赞比亚,当时这里还是英国的北罗得西亚保护领。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