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产业循环

搜索文档
洞见 | 申万宏源杨成长:理顺市场主体关系 畅通新型产业循环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4-28 09:52
产业循环与市场主体关系 - 产业循环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 需从理顺市场主体关系出发破解合作堵点 激发协同创新活力 形成高效新型产业循环 [4] - 产业循环包括横向循环(跨行业协同)和纵向循环(产业链垂直协作) 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线性结构向去中心化、网络化演进 [5] - 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终端驱动型产业链需重构链主与配套企业关系 技术链、资金链、利益链协同是竞争力关键 [6] 终端型产业链协同 - 部分链主企业存在抢占资源、压缩配套企业利润、拖欠账款等行为 削弱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影响产业链稳定性 [6][7] - 需通过共建创新联合体、健全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产业链治理规则 促进技术、资本、利益三链协同 [7] 数字经济产业组织 - 数字经济形成"核心技术企业-转化平台-应用场景"三段式结构 数据确权、技术共享等堵点制约转型效率 [8] - 核心技术企业主导技术标准 转化平台面临接口封闭 应用企业缺乏价值回报机制 [8] - 需构建公共数据平台 建立联合开发机制 制定统一技术标准 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生态 [9] 平台经济生态优化 - 平台企业与中小企业存在流量分配不均、强制排他协议、低价竞争等问题 损害公平竞争环境 [10] - 需建立透明治理体系 完善冲突协调机制 搭建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 强化价格监管 [10] 国企民企分工协作 - 功能型服务业中 国企适合网络型基础设施 民企擅长增值服务环节 但存在准入壁垒和信息不对称 [11] - 需在交通、公用事业、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放开竞争性环节 建立增值服务开放目录制度 [11] 产业业态动态转换 - 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二元划分导致要素流通受阻 需加强融合协作 [12][13] - 可通过龙头企业引领、技术规模化应用、产业集群出海等方式实现产业动态转化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