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识共同体

搜索文档
科技媒体,现在进化成什么样子了?
虎嗅APP· 2025-07-25 21:31
科技媒体生态重构 - 个人IP崛起推动科技与商业媒体生态重构,形成无边界"新智识共同体"[4] - a16z收购Turpentine VC案例显示个性化媒体工业化趋势,通过播客矩阵连接行业客户与LP[5] - 主流媒体对科技行业叙事转向怀疑立场,创业者通过博客、播客夺回话语权[11][12][13] 内容创作载体演变 - 博客圈成为早期技术解读主要载体,Paul Graham等投资人通过写作建立影响力[16][17] - 疫情期间科技内容需求激增,Not Boring等新兴媒体和Invest Like The Best等播客快速崛起[23][24] - Substack降低写作门槛,推动Tanay Jaipuria等创作者建立细分领域权威[48] 投资机构媒体化战略 - a16z定位为"通过投资变现的媒体公司",构建播客网络并收购Turpentine强化影响力[7][43] - Redpoint、Sequoia等机构通过The Logan Bartlett Show等节目打造垂直内容矩阵[43] - Contrary Research通过500+公司研究报告建立私企研究资料库,吸引10万+订阅者[62] 信息传播方法论 - "超级可读性"概念强调精准传播,需让信息鲜明到"无人可能误解"[51][52] - Vibe-o-sphere(氛围宇宙)成为线上影响力构建核心,需掌握虚拟存在感法则[58] - 创作者复利效应体现在自身成长而非听众增长,持续输出是关键[59][73] 细分领域专业化案例 - Founders Podcast专注拆解创业者传记,8年积累形成独特知识库[63] - Arny Trezzi深耕Palantir研究,伴随公司股价10倍增长建立专业声誉[64][67] - Whole Mars Catalog以特斯拉为研究标的,展示垂直领域内容价值[68] 历史经验与当代映射 - 17-18世纪"智识共同体"通过书信共享知识,当代以博客、播客为载体延续该模式[27][28] - 知识生产需经历策展、辩论、验证、代际传承四环节,互联网时代过滤机制面临挑战[92][93] - 科技媒体生态更接近去中心化"智识共同体"而非传统大学,依靠洞见而非头衔获得声望[95][96]
科技媒体进化:博客圈、播客矩阵与“智识共同体”
虎嗅· 2025-07-25 11:18
看到一个朋友的科技创业公司在海外市场招一位"全职的内容创作者和视频增长负责人",虽然他们已经有首席营销官( CMO )。这个职位的主要要求是热 爱讲故事/叙事构建,以及有对未来的想象力。 因为未来有非常多可能,今天还很少有人能看清,以及今天我们拥有过剩的信息和看起来过于快速的技术进步,讲好故事与整体策划的能力变得越来越珍 贵。不久的未来每一个组织和公司,都会需要一个"个人化的故事讲述者"。想想巴菲特的股东信之于伯克希尔·哈撒韦,保罗·格雷厄姆的文章之于硅谷的 Y Combinator,瑞·达利欧的书籍之于桥水基金。 今天分享的文章来自于 Kyle Harrison 的个人博客,他是投资基金 Contrary 的普通合伙人以及研究部门 Contrary Research 的发起人,曾经也在知名投资基 金 Index, Coatue, TCV 等机构工作。这篇文章很好的概括了由"个人IP"崛起而带动的科技与商业媒体生态的重构,以及这些个人也在连接成一个无边界 和无国界的"新智识共同体"( New Republic of Letters ),开源分享各自的洞见与新知,而这些节点也成为了整个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上新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