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污染物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十四五”期间全国政协共举办各类协商活动279场次
新华社· 2025-08-18 17:45
全国政协"十四五"期间协商议政成果 - "十四五"期间共举办各类协商活动279场次,包括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协商议政质量持续提升 [1] - 开展视察考察调研活动413项,提案立案25043件,大量建言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 [1] - 制定修订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等229件制度文件,提升履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1] 专题协商活动重点领域 - 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态环境保护召开10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1] - 针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召开10次专题协商会 [1] - 聚焦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召开57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和16次远程协商会 [1] 调查研究工作机制创新 - 创立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的跨专委会、跨领域专题研究制度,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污染物治理等重大课题开展84项深度研究 [2] - 主席会议成员深入委员所在单位开展学习调研148场次 [2] - 通过"调研—协商—再调研"机制提升对策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国政协共举办各类协商活动279场次
新华社· 2025-08-18 13:00
全国政协"十四五"期间协商议政成果 - "十四五"期间全国政协共举办各类协商活动279场次,包括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协商议政质量水平持续提升[1] - 开展视察考察调研活动413项,提案立案25043件,大量建言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1] - 制定修订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等229件制度文件,提高履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1] 专题协商活动开展情况 - 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召开10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1] - 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召开10次专题协商会[1] - 围绕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等召开57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和16次远程协商会[1] 调查研究工作机制 - 创立主席会议成员牵头、跨专门委员会、跨领域的专题研究制度[2] - 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污染物治理等重大课题开展深度研究84项[2] - 主席会议成员深入委员所在单位开展学习调研148场次[2]
报名:第六届环境新污染物分析检测网络会议
仪器信息网· 2025-07-22 11:24
新污染物治理政策与监测技术发展 - 新污染物治理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31个省市已制定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形成国家统筹、省级负责、市县落实的推进机制 [1] - 2024-2025年将开展全国范围新污染物环境监测试点,利用智能化追踪技术精准定位排放源头 [1] - 当前监测技术体系不健全,检测技术涵盖质谱、色谱、光谱及电化学等多领域,亟需加强研究 [1] 第六届环境新污染物分析检测网络会议 会议概况 - 主办方为仪器信息网,时间定于2025年7月23-24日,聚焦新污染物检测技术最新热点 [3] 7月23日议程 筛查分析技术专题 - 09:30-10:00 南开大学姚义鸣教授主讲新型全多氟化合物非靶向识别 [3] - 10:00-10:30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卢宪波研究员探讨电化学传感快检方法 [3] - 10:30-11:00 华东理工大学吴婷副主任分享计算机辅助质谱筛查技术 [3] - 11:00-11:30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周志广正高工分析优控污染物技术进展 [3] 健康风险研究专题 - 14:00-14:30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廖春阳研究员解析新污染物与生殖发育关联 [4] - 14:30-15:00 暨南大学陈达教授评估城市新型塑料添加剂健康风险 [4] - 15:00-15:30 华南师范大学孙毓鑫教授研究对苯二胺类抗氧化剂手性分析 [4] - 15:30-16:00 南开大学陈浩副教授探讨PFAS识别检测与归趋行为 [4] 7月24日议程 微塑料检测专题 - 09:30-10:00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王清研究员报告北方海域微塑料污染特征 [4] - 10:00-10:30 中国环科院安立会研究员总结微塑料分析技术进展 [4] - 10:30-11:00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涂晨副研究员研究土壤微塑料表面生物膜形成 [4] - 11:00-11:30 华东师范大学朱礼鑫副研究员探索海洋塑料光解与赋存机制 [4]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央视网· 2025-06-05 10:39
空气质量 - 地级及以上城市PM2 5平均浓度29 3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2 7%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 2% 同比上升1 7个百分点 重污染天数比例0 9% 同比下降0 7个百分点 [2]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PM2 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0 9% 0 9%和4 8% 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上升3 9 1 5和2 6个百分点 [2] - 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222个 同比增加19个 [2] 地表水环境 - 地表水I~Ⅲ类水质断面比例90 4% 同比上升1 0个百分点 劣Ⅴ类比例0 6% 同比下降0 1个百分点 [3] - 重要湖库水质优良比例77 1% 同比上升2 5个百分点 长江 黄河干流连续5年和3年保持Ⅱ类水质 松花江流域水质首次由轻度污染改善为良好 [3] - 地下水Ⅰ~Ⅳ类水质点位比例77 9% 同比上升0 1个百分点 [3] 海域水质 - 管辖海域一类标准面积占比97 7% 同比下降0 2个百分点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83 7% 劣四类比例8 6% [4] - 283个海湾中162个优良水质面积超85% 其中125个达100% [4] 土壤环境 - 农用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2% 重点建设用地污染管控率75%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45% [5] 自然生态 - 生态质量指数59 95 评价为"二类"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占比超30% 森林覆盖率超25% [6] 声环境 - 地级及以上城市声环境功能区昼间 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5 8%和88 2% 同比分别下降0 3和上升1 2个百分点 [7] 能源结构 - 煤炭消费占比53 2% 同比下降1 6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28 6% 同比上升2 2个百分点 [9]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6 3亿吨 累计成交额430 33亿元 [9] 固废治理 - "无废城市"建设覆盖113+8个城市和地区 启动23个新污染物治理试点项目 [10]
化学品和废物三公约缔约方大会边会在瑞士日内瓦成功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5-02 23:40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分享经验与成果,为全球化学品与废物环境治理做出贡献 会议概况 - 2025年4月29日“致力新污染物治理,建设美丽健康世界”边会在化学品和废物三公约2025年缔约方大会期间举办,由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 [1]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化学品和废物三公约执行秘书罗尔夫·帕耶出席边会并致辞,100余人参加会议 [1] - 化学品和废物三公约2025年缔约方大会于2025年4月28日至5月9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超150个缔约方国家和观察员国家、2000余位代表参会 [3] 中方立场与贡献 - 中国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指引,以POPs等新污染物治理为抓手,从共享治理经验、共促技术革新和共建规则体系三方面深化国际合作 [1] - 中方愿与国际社会共创无POPs的美好未来,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刚分享中国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和技术路线 [2] -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有关负责同志解读《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2004 - 2024年)》,回顾中国二十年治理历程与成就 [2] - 大会期间中心举办“无形污染有形行动:中国履约成效与实践”展览,分享中国推动《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和健全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的经验和案例 [3] 国际评价与探讨 - 安德森高度评价中国对《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履约贡献 [1] - 帕耶指出中国的POPs治理为全球环境改善做贡献,提供宝贵经验 [1] - 嘉宾对话环节从全球履约政策、产业协同、多元共治、区域协同和科技进步等维度探讨全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创新路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