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发展
搜索文档
河南资本集团张军强:组建联合体、设立专项基金,推动国企民企协同发展
搜狐财经· 2025-11-18 10:53
【大河财立方 记者 裴熔熔 文 马腾飞 李博 洪昊旸 摄影】"独学而无友,孤陋则寡闻。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挥霍 就是分享,最持久的合作就是共赢。"11月18日上午,于洛阳召开的河南国资国企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对接会上, 河南资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军强援引《礼记·学记》,道出了本次活动召开的深层次内涵。 张军强表示,河南作为经济大省、内陆开放高地,深化国资国企与民营企业合作,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协同发展, 是我们抢抓新机遇、赢得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本次大会以"互利合作 聚力兴省"为主题,体现了国资民企"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就是要一起探索打破所有制壁垒、畅通要素循环路径, 携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作为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和本次大会的主办单位之一,河南资本集团自2022年6月组建以来,牢记使命、砥砺前 行,从四方面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集团资产总额从成立之初的247亿元快速增长至近千亿元,获得国内AAA主体信用评级,标 普、惠誉双重认证的国际A-信用评级,构建起了涵盖184户全资、控股企业的专业化国有资本运营体系。 战略功能充分发挥。河南资本集团紧 ...
建发集团协力支持2025厦门产业与证券业发展大会举办
新浪财经· 2025-11-09 17:32
会议概况 - 2025厦门产业发展大会与2025证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于11月8日在厦门举办 [1] - 大会揭晓了金圆集团杯·上市公司(港股)金牛奖与证券业金牛奖获奖名单 [1] - 大会由新华社旗下中国证券报主办,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福建中心承办 [1] - 建发集团作为特别合作单位连续两年为大会提供支持 [1] 会议内容与议题 - 大会活动包括主题演讲与圆桌对话 [1] - 共同探讨企业如何依托港股平台高效汇聚国际资本 [1] - 探讨资本市场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大会推介了厦门营商环境和资本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 [1] 公司战略与业务 - 公司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与服务社会民生的发展方向 [2] - 公司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和城市发展战略 [2] - 业务聚焦于供应链运营、城市建设与运营、旅游会展、医疗健康及新兴产业投资等实体经济领域 [2] - 公司稳健提升核心主业的资产证券化比重 [2] 公司发展模式与展望 - 公司借助多元化资本平台为股东和投资者创造价值回报,助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与功能放大 [2] - 面向十五五规划,公司将持续深化产业与资本协同模式 [2] - 公司将不断强化科技和金融底座建设 [2] - 公司致力于为厦门建设金融强市、打造金融科技之城贡献力量 [2]
北京:2025年第二批北京市建设一流大学科技园项目开始申报
仪器信息网· 2025-11-04 17:08
项目申报启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启动了2025年度第二批支持建设一流大学科技园项目的申报工作 [1][3] - 申报对象限定为北京市内的大学科技园投资建设或运营单位 [5] - 申报系统在线填报功能开放时间为2025年11月1日14:00,截止时间为11月6日10:00 [7] 项目支持方案 - 支持方式为事前补助,支持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6] - 支持资金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50%的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6] - 第一年支持资金最高2000万元,第二、三年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每年最高支持1500万元 [6] 项目目标与资金用途 - 项目旨在支持大学科技园完善管理机制、打造高水平团队、建设专业服务平台,以推动大学科技成果转化 [4] - 目标是通过项目加快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和企业,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4] - 支持资金明确用于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具体用途包括设施购置或租赁费、材料购置费、空间改造费、人员费用等 [6] 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中关村被定位为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创新发展旗帜 [2] - 《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提出要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实现基础前沿领域领先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2]
改革重塑资本市场生态
北京商报· 2025-10-29 00:40
资本市场改革进展 - A股市场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市场生态持续优化[1] - 2025年10月28日西安奕材、禾元生物、必贝特3家公司集体上市,科创板科创成长层纳入首批新注册企业[1] - 资本市场形成从沪深主板到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的多层次体系,功能互补、错位发展[1] 发行与上市制度变革 - 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企业上市路径更明确广泛,制度包容性增强[1] - 深化创业板改革、再融资储架发行等新改革预期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披露[1] - 政策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唯盈利论"成为过去式,硬科技含金量成为新标准[2] 市场质量与资金环境 - A股市场质量和价值认可度双增,日均成交额2万亿元已成为常态[2] - 监管层加快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2] - 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等新举措落地,为市场引入活水[1] 并购重组与公司发展 - "并购六条"政策激活并购重组市场,市场化跨界并购案例增多[2] - 科技企业并购重组实现1+1>2效果,传统行业公司通过转型焕发新生[2] -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迎来重估,更多优质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1][2] 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 - 最新出台23条举措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覆盖从发行上市到终止上市的全过程[3] - 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2] - 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主动回馈投资者意识加强,稳定分红和注销式回购频现[3] 政策导向与产业结构 - 资本市场改革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十六条"等政策落地实施[2] - 资本市场中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双增[1] - 强监管下全链条追责强化震慑效应,上市公司及董监高更守规矩[2]
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证券日报· 2025-10-28 08:07
金融服务模式与支持重点 - 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1] - 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1] - 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有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 [1] - 积极推动金融服务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1] 金融业改革与开放 - 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 促进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发展质量和韧性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2] - 推动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2] - 力促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 - 开拓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新局面 [2] 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 - 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2] - 筑牢风险防控坚固屏障 [2] - 持续提升金融监管效能 [2] - 携手织密全球金融安全网 [2]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 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中国证券报· 2025-10-28 05:15
金融业发展成就与未来方向 -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1] - 金融监管总局将锚定“十五五”时期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1] - 具体着力于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好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1] 金融服务新模式构建 - 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2] - 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 - 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提供金融资源[2] 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支持 - 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2] - 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保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 金融机构改革与生态优化 -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发展质量和韧性持续增强[2] - 引导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机构找准定位、专注主业、错位竞争,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2] - 加快健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引导金融机构树牢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2] 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 - 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3] - 巩固风险处置成果,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3] - 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助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3] - 加快金融法律和监管规制“立改废释”,健全导向鲜明、精准有效的分级分类监管框架[3]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证券日报· 2025-10-28 01:17
金融发展成就与未来方向 - 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1]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1] - 坚定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1] 金融服务模式优化 - 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1] - 强化对重大战略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1] - 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 金融改革开放 - 坚持问题导向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 促进机构布局更合理 发展质量和韧性持续增强 [2] - 开拓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新局面 [2] 金融风险防控 - 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2] - 积极识变应变求变 筑牢风险防控坚固屏障 [2] - 持续提升金融监管效能 携手织密全球金融安全网 [2]
李云泽: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21:23
金融服务新模式 - 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1] - 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现代化产业体系金融支持 - 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 [1] - 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1] - 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保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金融机构体系建设 - 引导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机构找准定位、专注主业、错位竞争,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 [2] - 共同构筑多元有序、健康持续的金融生态 [2] 行业高质量发展 - 加快健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引导金融机构树牢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 [2] - 引导金融机构苦练内功、降本增效,坚决纠正无序竞争行为,切实维护健康公平的金融秩序 [2]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经营报· 2025-10-27 21:12
金融监管政策方向 - 金融监管总局将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1] - 金融监管将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1] 金融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 - 金融将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2] - 金融业将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保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 金融服务内需与双循环 - 金融将有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供给,助推消费扩容升级[2] - 金融业将优化贸易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跨境服务,加快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加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2]
2025金融街论坛|李云泽: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等金融服务新模式
北京商报· 2025-10-27 19:23
金融服务新模式 - 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1] - 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质生产力 - 金融服务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 [1] - 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1] - 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保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 - 围绕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供给,助推消费扩容升级 [1] - 优化贸易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跨境服务,加快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加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