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标准建设

搜索文档
标准建设激活新能源产业竞争力
中国能源网· 2025-05-09 15:05
政策规划 - 工信部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明确加强光伏、锂电池等优势产业标准建设,加快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高性能锂电池等重点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制修订 [1] - 2024年8月工信部印发《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目标到2026年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0项以上,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 [2] - 2024年11月四部委联合印发《国家锂电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目标到2026年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项以上,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 [3] 产业现状 - 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已覆盖设备制造、电池组件、发电系统、光伏应用等多个环节,锂电产业标准涵盖电池模组、系统集成等重点领域 [2] - 光伏、锂电产业现有标准多集中于生产制造工艺和产品性能测试环节,但在上游原材料管控、退役回收等环节缺乏系统性规范 [4] - 我国新能源设备更新换代加速,废旧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等面临批量退役,回收处理问题日益显现 [4] 标准建设意义 - 有助于引导企业聚焦技术提升,推动产品向高效稳定方向发展,促进光伏市场规范化竞争 [1] - 可避免企业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缓解市场壁垒和不公平竞争现象 [3] - 能够打破产业环节间技术壁垒,重塑产业链协同机制,加速低效产能出清 [3] - 为新技术开拓市场空间,促进技术迭代与工艺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可靠性 [3][4] 回收环节 - 回收环节是当前产业链短板,制定相关标准已极为紧迫 [4] - 建立回收标准有助于完善回收体系,促使企业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使用 [5] - 标准建设将对前端生产制造过程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5] 国际竞争力 - 我国在光伏、锂电产业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有所增强,但部分国际标准仍由发达国家主导 [5] - 统一标准体系将缩短国际市场认证周期,削弱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 [5] - 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可增强企业国际市场认可度,提升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 [5] - 随着中国制造的新能源设备在全球占比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将拥有更多话语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