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山林理念

搜索文档
 当户外不再小众 我们准备好了吗
 经济观察报· 2025-10-17 19:22
位于河北张家口蔚县的麻田岭,是户外徒步的网红之地。国庆假期,这里游客激增,山区垃圾遍野、触目惊心。经过乡村干部、环卫工人和社会志愿 者"手捡背运"式的净山行动,到10月12日才把堆积的垃圾清理完毕。 在福建漳州,尚未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南碇岛,也出现了垃圾天坑。在社交平台的"种草"下违规登岛的游客激增,环保意识又不足,导致垃圾堆 积。 "野线"并不是原罪。我们要做的,是引导户外理念走向成熟, 引导户外活动走向规范。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转化观念,变堵 为疏,在约束和开放之间找到平衡。 作者: 言咏 小红书上一位博主在完成深圳七娘山至大雁顶穿越后分享了她的教训,其中最值得警示的是盲目随性。她行前都不知道"七(七娘山)大(大雁顶)穿 越"是什么,以为是七个难度比较大的穿越路线,更别提对爬升、路况、参考用时的了解了。到达七娘山顶后,以为两个山头之间可以散步过去,临时 起意决定继续前行,途中遇雨,手机充电口进水,眼看着电量一点点耗尽。她万幸地安全下山了,但她犯的错误很典型,这类行为是现在山野安全事故 频发的主要原因。 每次负面事件曝光后,总有人批评说不应该进入非规划的景区。我倒是认为,"野线"并不是原罪。我们要做的,是引 ...
 当户外不再小众,我们准备好了吗
 经济观察报· 2025-10-16 18:37
但是,硬币的另一面是,从个体到机构再到政府,都尚未做好迎接户外热潮的充分准备。于是,负面新 闻接踵而至:数千人涌入北京郊区的北灵山割韭菜,严重破坏了草甸生态;夜爬东灵山看日出成为网红 项目,让山野救援事件频发;这个国庆假期,除了垃圾遍野的生态问题,安全警钟也不绝于耳:一名20 岁的游客,在甘孜徒步时发生高反并失温,至今仍昏迷;百余名徒步者在祁连山区冷龙岭区域穿越时被 困,1人因高反和失温遇难;珠峰东坡嘎玛沟区域,涌入近千名徒步爱好者,创下了历史上最大的客流 量记录,随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让下撤和营救危机四伏…… 这些都提醒我们:山野里不仅有自由,还有责任——对自我要负责,对自然也要负责。身处一个户外日 益大众化的时代,我们要学习、追赶和准备的有很多。 无数微小个体的行为汇聚在一起,就成为社会的宏观面貌。因此,每个人做好自己非常重要。对个体而 言,在进行户外活动之前,要把两个意识铭刻于心:一是无痕山林的意识,二是安全底线的意识。前者 最粗浅的体现就是把垃圾带出山。但实际上,无痕山林的理念比"带走垃圾"要丰富深刻得多,比如,在 准备路餐时不选择自热饭这种包装很多的食材,从源头减少垃圾;避免扎堆式徒步,让山野对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