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蚕
搜索文档
河池宜州:推动桑蚕业向“新”向“智”
广西日报· 2025-11-11 16:03
11月7日,在广西林胜堂蚕具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屏上,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德胜镇的蚕房环境数据 一目了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浓度等关键指标实时呈现,为蚕宝宝营造最适宜的生长环 境。 企业负责人黄浩磊表示:"这些数据至关重要,只有环境适宜,蚕才能结出优质茧。"作为"中国蚕桑之 乡"和全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自2005年起,宜州区的桑蚕生产规模已连续20年位居全国县域首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宜州区积极 响应,抢抓"东桑西移"机遇,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路径,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推 动桑蚕产业迈向现代化。 过去,养蚕多依赖口耳相传的经验与个人悟性,蚕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成长速度不一。如今,智慧 养蚕模式的全面推广,让更多蚕农轻松成为养蚕能手,彻底改变传统生产格局。在刘三姐镇洛漏村, 高效省力化多批次智慧养蚕模式已落地见效。基地内新建的标准智慧大蚕房,配备省力化轨道与自动 上蔟设备,实现高效生产。截至今年11月,该基地已成功出茧16批,产量达6650公斤,销售收入31.9 万元。 "这些高度灵敏的传感器装在蚕房内,一旦出现高温或者浓度超 ...
宜州桑蚕产业规模连续20年位居全国县域首位
广西日报· 2025-11-10 15:19
企业负责人黄浩磊表示:"这些数据至关重要,只有环境适宜,蚕才能结出优质茧。"作为"中国蚕桑之 乡"和全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自2005年起,宜州区的桑蚕生产规模已连续20年位居全国县域首位。 11月7日,在广西林胜堂蚕具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屏上,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德胜镇的蚕房环境数据 一目了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浓度等关键指标实时呈现,为蚕宝宝营造最适宜的生长环 境。 "这些高度灵敏的传感器装在蚕房内,一旦出现高温或者浓度超标等情况,设备会立即报警并自动启动 调控装置,确保蚕房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在宜州市叒木天虫蚕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展 示智慧养蚕设备如何高效养蚕。 智慧化的步伐仍在加快——宜州区与西南大学、中国蚕研所等科研机构合作,持续引进新技术、新成 果,推动技术升级;与浙江大学、河池学院共建的智慧蚕桑示范基地也在稳步推进,与林胜堂合作 的"知蚕AI智慧蚕桑云管理系统"正加速落地应用,科技赋能成效显著。 在绿色发展方面,宜州区加强桑蚕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深化产品加工,开发资源新用途、新产品,确 保桑蚕吃干榨尽、物尽其用、循环发展。区内30余家加工企业以桑枝、桑叶、蚕沙等为原料,开发出 桑 ...
宜州区推动桑蚕业向“新”向“智”
广西日报· 2025-11-10 09:58
"这些高度灵敏的传感器装在蚕房内,一旦出现高温或者浓度超标等情况,设备会立即报警并自动 启动调控装置,确保蚕房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在宜州市叒木天虫蚕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向记 者展示智慧养蚕设备如何高效养蚕。 智慧化的步伐仍在加快——宜州区与西南大学、中国蚕研所等科研机构合作,持续引进新技术、新 成果,推动技术升级;与浙江大学、河池学院共建的智慧蚕桑示范基地也在稳步推进,与林胜堂合作 的"知蚕AI智慧蚕桑云管理系统"正加速落地应用,科技赋能成效显著。 在绿色发展方面,宜州区加强桑蚕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深化产品加工,开发资源新用途、新产品, 确保桑蚕吃干榨尽、物尽其用、循环发展。区内30余家加工企业以桑枝、桑叶、蚕沙等为原料,开发出 桑葚酒、桑茶、叶绿素铜钠盐、药用白僵蚕等20余种产品。五和博澳公司更成功研发出桑枝提取生物碱 生产线。 同时,宜州区积极推进蚕桑农旅融合,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桑蚕文化主题公园、蚕家乐等文旅项 目,推动产业从单一生产环节向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多元业态延伸,持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 动能,拓宽富民增收渠道。 11月7日,在广西林胜堂蚕具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屏上,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德 ...
广西河池“技改强桑”助农增收
广西日报· 2025-07-02 11:16
行业概况 - 河池市桑蚕产业规模全国领先,2024年桑园面积96.32万亩、蚕茧产量21.85万吨,产值135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7% [2] - 河池蚕桑种植面积占广西34.5%、全国13.6%,蚕茧产量占广西45%、全国27%,连续20年保持全国地级市第1位 [2] - 全市约22万户农户近100万蚕农参与,户均养蚕年收入超5万元,其中脱贫户占比11.35% [6]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 微生物养蚕技术推广使每张蚕增产约30斤,上半年蚕农同比增收近20% [2] - 广西好农时生物科技推广的微生物养蚕技术结合低产桑园改造,产量普遍提高10%以上 [3] - 全自动化设备应用(如切叶机、温控系统)使单批蚕茧产量增加100斤,示范户养蚕产值平均同比增长10%-20% [4][6] - 全市60%以上蚕房完成改造,蚕茧产量同比提高5% [6] 技术应用与模式创新 - 推广"桂蚕8号"新品种2万多张,平均每张增收100元 [7] - 混合重叠养蚕法增加养蚕批次,微生物种桑技术使桑叶亩产提高10% [7] - 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试点启动,推进饲料化蚕房改造 [7] - 小蚕共育技术普及,400多家共育室中30%配备调温控湿设施 [6] 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发展 - 河池市规上茧丝绸企业27家,缫丝产能广西第一,白厂丝产量占全国15%以上,2024年加工业产值43.3亿元(同比+10.69%) [8] - 宜州区蚕用物资年交易额超2亿元,成为行业风向标 [8] - 桑枝纤维提取、生物碱药物开发等综合利用产值超10亿元,居广西第一 [8] 政策支持与产能保障 - 政府推动桑蚕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建设,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 [7] - 2024年完成低产桑园改造26.15万亩(占总面积27.03%),新增桑园0.41万亩,推广粮桑复合种植2.78万亩 [8] - 上半年开展技术培训117期,覆盖6350人次 [8] - 预计全年蚕茧产量有望超过去年,上半年已接近10万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