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厂丝

搜索文档
“万企兴万村”焕发乡土新活力
广西日报· 2025-08-14 09:37
产业扎根与联农带农 - 河池市通过"万企兴万村"行动扶持20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7.51万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 [3] - 凤山县惠民桑蚕养殖家庭农场带动26户农户就业,其中10户是脱贫户,2022年收入47.25万元,发放工资18.3万元 [3] - 广西天峨金桂元公司年收购山茶籽400余吨,产精品山茶油600余吨,年收入超2000万元,带动1086户农户参与,提供近800个就业岗位 [4] - 河池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家,农民合作社6124家,家庭农场2643家,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8.04% [4] 科技赋能农业 - 广西凤山县瑞祥茧丝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缫丝设备和工艺,年产成品白厂丝160吨,年产值可达1.3亿元 [5] - 广西凤山春天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建成年加工2000吨茶籽的标准化生产线,油茶产品通过"双有机""圳品"认证 [5] - 巴马香猪养殖企业联合高校研发杂交技术,香猪出栏量提高16.37%,经济效益提升79.20% [6] - 壮峨食品运用121℃高温杀菌锁鲜技术,将农产品变成即食精品 [6]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广西凤山春天有机农业公司参与凤山油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品牌价值评估达3.2亿元,带动全县21类农特产品走出大山 [7] - 广西壮峨食品公司的"桂峨"牌速冻板栗仁获得欧盟有机认证,产品出口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 [8] - 巴马原种香猪农牧实业有限公司注册"小巴"商标,开发香猪腊肉、预制菜等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8] - 天峨县乡村电商服务中心培训2000多名村民当主播,一年带动500多户每户增收0.7万元 [7]
广西河池“技改强桑”助农增收
广西日报· 2025-07-02 11:16
行业概况 - 河池市桑蚕产业规模全国领先,2024年桑园面积96.32万亩、蚕茧产量21.85万吨,产值135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7% [2] - 河池蚕桑种植面积占广西34.5%、全国13.6%,蚕茧产量占广西45%、全国27%,连续20年保持全国地级市第1位 [2] - 全市约22万户农户近100万蚕农参与,户均养蚕年收入超5万元,其中脱贫户占比11.35% [6]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 微生物养蚕技术推广使每张蚕增产约30斤,上半年蚕农同比增收近20% [2] - 广西好农时生物科技推广的微生物养蚕技术结合低产桑园改造,产量普遍提高10%以上 [3] - 全自动化设备应用(如切叶机、温控系统)使单批蚕茧产量增加100斤,示范户养蚕产值平均同比增长10%-20% [4][6] - 全市60%以上蚕房完成改造,蚕茧产量同比提高5% [6] 技术应用与模式创新 - 推广"桂蚕8号"新品种2万多张,平均每张增收100元 [7] - 混合重叠养蚕法增加养蚕批次,微生物种桑技术使桑叶亩产提高10% [7] - 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试点启动,推进饲料化蚕房改造 [7] - 小蚕共育技术普及,400多家共育室中30%配备调温控湿设施 [6] 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发展 - 河池市规上茧丝绸企业27家,缫丝产能广西第一,白厂丝产量占全国15%以上,2024年加工业产值43.3亿元(同比+10.69%) [8] - 宜州区蚕用物资年交易额超2亿元,成为行业风向标 [8] - 桑枝纤维提取、生物碱药物开发等综合利用产值超10亿元,居广西第一 [8] 政策支持与产能保障 - 政府推动桑蚕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建设,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 [7] - 2024年完成低产桑园改造26.15万亩(占总面积27.03%),新增桑园0.41万亩,推广粮桑复合种植2.78万亩 [8] - 上半年开展技术培训117期,覆盖6350人次 [8] - 预计全年蚕茧产量有望超过去年,上半年已接近10万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