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蚕桑业
icon
搜索文档
商务部等7部门:加快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支持发展桑蚕业特色农产品保险
新浪财经· 2025-11-17 16:03
产业政策核心 - 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茧丝绸产业“东绸西固”工作的通知 [1] 产业布局与保障 - 优化蚕桑区域布局以增强茧丝保障能力 [1] - 支持发展桑蚕业特色农产品保险 [1] - 继续推行公证检验交易结算制度以保障茧丝原料高质稳定供给 [1] 技术升级与产能优化 - 推动现有缫丝企业稳定产能并改造落后设备 [1] - 优化制丝工艺以提升生丝产品质量 [1] - 实施一批茧丝绸产业技改项目 [1] - 推动机器选茧、智能煮茧、短流程制丝、生丝电子检测等先进技术装备应用 [1]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 发挥桑产业在综合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和石漠化方面的优势作用 [1] -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1]
宜州桑蚕产业规模连续20年位居全国县域首位
广西日报· 2025-11-10 15:19
产业智能化升级 - 智慧养蚕模式通过实时监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浓度等关键环境数据,为蚕营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1] - 高效省力化多批次智慧养蚕模式配备省力化轨道与自动上蔟设备,实现高效生产,截至今年11月某基地已成功出茧16批,产量达6650公斤,销售收入31.9万元[1] - 高度灵敏的传感器在出现高温或浓度超标等情况时会立即报警并自动启动调控装置,确保蚕房始终处于最佳状态[2] 科技研发与合作 - 公司与西南大学、中国蚕研所等科研机构合作,持续引进新技术与成果推动技术升级[2] - 与浙江大学、河池学院共建智慧蚕桑示范基地,合作的“知蚕AI智慧蚕桑云管理系统”正加速落地应用[2] - 通过实时监控与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掌握蚕的生长状态,及时预判并应对各类养殖问题[2] 产业规模与地位 - 作为“中国蚕桑之乡”和全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自2005年起宜州区的桑蚕生产规模已连续20年位居全国县域首位[1] - 公司积极响应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的号召,抢抓“东桑西移”机遇,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路径[1] 资源综合利用与绿色发展 - 公司加强桑蚕资源综合利用,深化产品加工,开发资源新用途与新产品,确保桑蚕吃干榨尽、物尽其用、循环发展[2] - 区内30余家加工企业以桑枝、桑叶、蚕沙等为原料,开发出桑葚酒、桑茶、叶绿素铜钠盐、药用白僵蚕等20余种产品[2] - 五和博澳公司成功研发出桑枝提取生物碱生产线[2] 产业融合与业态延伸 - 公司积极推进蚕桑农旅融合,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桑蚕文化主题公园、蚕家乐等文旅项目[3] - 推动产业从单一生产环节向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多元业态延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3] - 产业革命正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兴业富民的生动实践,铺就一条科技赋能、绿色循环、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丝路[3]
宜州区推动桑蚕业向“新”向“智”
广西日报· 2025-11-10 09:58
行业核心观点 - 桑蚕产业正经历从依赖传统经验向依赖数据驱动的智慧养蚕模式转型 [1][2] - 行业通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路径提升科技含量,推动产业现代化 [1][2][3] - 产业从单一生产环节向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多元业态延伸,拓宽富民增收渠道 [3] 智能化转型 - 通过实时监控蚕房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浓度等关键指标,为蚕营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1] - 利用高度灵敏的传感器,在出现高温或浓度超标时设备立即报警并自动启动调控装置 [2] - 推广高效省力化多批次智慧养蚕模式,标准智慧大蚕房配备省力化轨道与自动上蔟设备 [1] - 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新技术,加速落地应用"知蚕AI智慧蚕桑云管理系统"等科技赋能成果 [2] 生产效益与规模 - 作为"中国蚕桑之乡",桑蚕生产规模自2005年起已连续20年位居全国县域首位 [1] - 刘三姐镇洛漏村基地采用智慧养蚕模式后,截至11月已成功出茧16批,产量达6650公斤,销售收入31.9万元 [1] 绿色循环发展 - 加强桑蚕资源综合利用,深化产品加工,确保桑蚕吃干榨尽、物尽其用、循环发展 [2] - 区内30余家加工企业以桑枝、桑叶、蚕沙等为原料,开发出桑葚酒、桑茶、叶绿素铜钠盐、药用白僵蚕等20余种产品 [2] - 五和博澳公司成功研发出桑枝提取生物碱生产线 [2] 产业融合拓展 - 积极推进蚕桑农旅融合,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桑蚕文化主题公园、蚕家乐等文旅项目 [3] - 推动产业从单一生产向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多元业态延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 [3]
秦巴山居新图鉴:从智能蚕室到朱鹮小村的乡村振兴实践
环球网· 2025-09-26 15:57
陕南安康石泉县的晨雾中,两幅画面交织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在池河镇明星村的智能蚕室,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蚕丝在恒温恒湿中静静吐纳; 不远处的草池湾,朱鹮掠过稻田,水面荡开的涟漪与稻鱼共生的生态体系相映成趣。两千年前,这里出土的"鎏金铜蚕"见证了丝绸之路的桑蚕繁盛;如今, 石泉正以"产业为脉、生态为魂、群众为根"的实践,探索秦巴山区的振兴路径。 9月18日,2025"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项目遇见陕西活动带领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11个国家的12位外媒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一融合传统 智慧与现代创新的乡村振兴样板。 银丝延链:从"蚕桑之乡"到"数智新业"的破茧之路 石泉的振兴,起步于一根蚕丝。 在陕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煮茧、抽丝、织被……每一道工序既延续着千年技艺,也注入了现代活力。这家由国企改制而来的企业,凭借"鎏金 蚕"品牌蚕丝被、丝巾等产品走向全国,2024年产值达4658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全县蚕农户均增收1.2万元。 "过去靠经验,现在靠数据。"在明星村的集约化养蚕室,镇党委书记段昌明指着一排排智能设备介绍,集约化养蚕室采用石墨烯地暖控温、超声波加湿系 统 ...
家蚕品种“桂蚕8号”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度农业主导品种
南方农村报· 2025-08-06 10:30
同金额500万 元。2023年至 2025年连续3年 入选广西农业主 导品种,被广西 科学技术厅列入 广西重点推广农 业领域成果目 录。目前,"桂 蚕8号"已累计推 广应用超600万 张,产茧量超20 万吨,蚕农售茧 收入超120亿 家蚕品种"桂蚕8 号"入选农业农 村部2025年度农 业主导品种_南 方+_南方plus 日前,从《农业 农村部办公厅关 于推介发布2025 年农业主导品种 主推技术的通 知》(农办科 〔2025〕8号) 获悉,农业农村 部组织遴选出 2025年农业重大 引领性技术10 项、主导品种 133个、主推技 术143项,其中 由广西壮族自治 区蚕业技术推广 站自主育成的桑 蚕品种"桂蚕8 号"入选农业农 村部2025年度农 业主导品种。 据介绍,"桂蚕8 号"是广西壮族 自治区蚕业技术 推广站自2010年 开始选育,2018 年育成的强健多 抗、高产优质桑 蚕夏秋用四元杂 交品种,其抗血 液型脓病性能比 常规品种提高 1000倍,单张产 茧量提高 5%-10%。该品 种于2020年通过 广西壮族自治区 级审定,2024年 通过国家畜禽遗 传资源委员会审 定,2020年实施 科技成果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