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学
搜索文档
复旦虹桥医学创新园区“落子”前湾 预计2030年左右初步建成
解放日报· 2025-11-09 10:33
项目概况 - 复旦大学虹桥医学创新园区已获批立项,预计2030年左右初步建成 [1] - 园区位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前湾片区,地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承载区,由5个地块组成 [1] - 园区定位为集教育、科研、产业与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高水平创新高地,对标世界顶级医学中心 [1] 战略定位与核心功能 - 园区旨在打造医学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集成性试验区和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集聚区 [1] - 构建四大核心功能: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医学前沿科技创新策源、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集聚、国际医疗高水平服务开放 [1] - 项目是复旦发展新医科的主阵地和推动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阵地,并非简单的空间扩展 [2] 学科布局与科研重点 - 虹桥园区定位为医学科技创新高地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重镇,配置大量科研空间 [2] - 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等前沿领域,打造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再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 [2] - 将超前布局智能医学、脑机接口等未来学科,并深化拓展医学遗传、细胞与基因治疗、疫苗、异种器官移植、健康衰老、核医学等新赛道 [3] 资源协同与发展联动 - 园区将联动周边产业和医疗资源,依托“顶尖医学院+顶尖医院+创新企业”的创新联盟 [2] - 高效联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等优质医疗资源和南虹桥板块的创新药械头部企业 [2] - 推动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能级提升,合力建设顶级医学中心 [2]
河南:加快智能医学研究设施大科学装置建设 围绕脑机接口技术等领域开展设施前期研究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11:42
行业政策与规划 - 河南省政府发布医药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 [1] 创新平台建设 - 支持郑州大学、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省科学院等机构建设高能级医药创新平台 [1] - 布局新药筛选检测和药物评价等平台 [1] - 加快智能医学研究设施大科学装置建设 并围绕脑机接口技术开展前期研究 [1] 研发体系构建 -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建设医药领域产业研究院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 推动细胞与免疫治疗CDMO等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建设 [1] - 围绕医药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服务研发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 [1]
手术机器人和AI医生大举进军医院,人类专家会被替代吗?
第一财经· 2025-05-26 10:40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 -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临床诊疗从经验医学向数据驱动转变,涵盖影像识别、病理分析和手术机器人等领域,促进个性化治疗发展[1] - 数字孪生医生已成为医疗团队重要成员,如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小葛"和"小白"医生可代理问诊、患者教育及治疗效果预测[5] - 上海三甲医院将AI应用开发列为首要任务,如肾脏移植科正在构建汇聚病例和文献的AI平台作为科室"最强大脑"[5] A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突破 - 冠脉CTA检查依赖医生经验易误诊,新开发的CT心肌灌注成像深度学习模型可量化心肌血流量和缺血体积百分比,预测准确率达临床要求[6][7] - 该模型通过缺血心肌体积百分比指数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联性,为高风险患者干预提供量化依据[7] - 全国6家医院已部署多模态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实现血管评估、血流测量等功能的临床应用[8] 远程手术与AI机器人技术 - 国内首例远程泛血管介入机器人手术成功救治5200公里外患者,AI+5G技术突破地域限制[10] - 瑞金医院远程手术智联中心实现五地同步操作,专家可隔空完成胰腺、肝胆等高难度手术[10] - 肝脏智能手术规划系统5分钟内生成全息模型,AI+AR技术使医生裸眼透视血管结构,提升皮瓣移植精准性[13] 智能诊疗系统的扩展应用 - 放射智能体实现37种胸部CT病种"一扫多查",信息容量呈几何级增长[14] - 心血管AI模型"观心"测试版将成为心内科医生助手,深度参与诊疗决策[15] - 数字孪生ICU整合多模态数据,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并预测病情发展趋势[15] AI在遗传咨询与MDT会诊中的角色 -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AI参与胰腺癌MDT会诊,与专家团队共同决策治疗方案[17] - AI在罕见病和肿瘤靶向治疗中展现优势,部分承担遗传咨询师职能[17] - AI MDT会诊通过融合多学科数据与临床经验,帮助医生从信息过载中解放[19] 技术发展与伦理挑战 - AI模型需建立风险-收益评估标准,医疗行为最终法律责任仍由医生承担[19] - 数据安全和伦理规范是AI医疗发展的重要课题,技术需经严格验证[20] - AI被视为医疗"自动驾驶"系统,目标是辅助而非替代医生,提升诊疗效率[19][20]
当消费遇上AI|手术机器人和AI医生正大举进军医院,人类专家会被替代吗
第一财经· 2025-05-25 19:39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人工智能正在将临床诊疗方式从经验医学转变为数据驱动,推动个性化治疗发展[1] - 数字孪生医生已成为医疗团队重要成员,如"小葛"和"小白"医生分别代表心内科和呼吸科专家的数字分身[3] - 上海三甲医院将AI应用开发作为首要任务,如肾脏移植科正在开发汇聚大量病例和文献的AI平台[4] A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进展 - 冠脉CTA是目前主要无创评估方法,但依赖医生经验判断心肌缺血程度[5]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了CT心肌灌注成像深度学习模型,可量化心肌血流量和缺血心肌体积百分比[6] - 该模型能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病几率,我国冠心病患者人数超过1000万[6]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6家医院已应用多模态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7] AI手术机器人和远程医疗 - AI与5G结合的手术机器人实现远程手术,如葛均波教授完成5200公里外的新疆患者手术[8] - 瑞金医院远程手术智联中心实现五地医院同步远程手术[8] - 医生未来可在办公室、交通工具等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行远程手术[9] 手术规划和可视化技术 - "肝脏智能手术规划系统"可在5分钟内将2D影像转化为全息模型并生成模拟手术结果[11] - "外科手术智能体"通过重建分割患者血管及组织,精准模拟手术效果[11] - 手术可视化技术让医生裸眼"透视"隐藏血管,提高手术精准性和安全性[11] 智能医疗系统发展 - 中山医院放射智能体可"一扫多查"37种胸部CT常见病种[12] - 器官移植AI软件"易知"成为医生助手和患者健康管家[12] - 心血管AI模型"观心"测试版推出,将深度参与疾病诊断和治疗[12] - 数字孪生ICU可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并预测病情发展趋势[13] AI在遗传咨询和MDT会诊中的应用 - AI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参与胰腺癌MDT会诊并推荐疗法[16] - Mayo Clinic诊疗组包含主治医师、AI工程师和伦理顾问[16] - AI在疑难重症、罕见病、肿瘤等个性化治疗中展现优势,充当"遗传咨询师"职能[16] AI与医生的关系 - AI不会取代医生,而是让医生超越人类双手的物理极限[18] - AI是医生的"超级助手",最大价值是让医生回归医学本质[19] - 医疗服务中需要同理心、创造力和道德判断的部分仍需人类医生主导[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