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平权
icon
搜索文档
听说有近8万家AI企业“悄悄死亡”
投中网· 2025-06-26 10:29
AI应用市场现状 - 国内自ChatGPT发布至2024年7月,78612家新注册AI企业已消失,占同期新增总量的8.9%,近十年间"死亡名单"扩大至35.3万家[5] - 头部玩家如夸克、豆包、Deepseek用户规模突破1亿,腾讯投入14亿猛攻下沉市场[6]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缺乏场景落地能力的中小公司成批倒下,头部玩家凭借流量垄断与生态壁垒实现规模化收益[6] "百模大战"成因 - 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消费级产品,内容创作门槛降低,如GPT-3.5-turbo成本较GPT-3.5降低90%[9][10] - 市场需求由真实需求与焦虑情绪共同驱动,包括"不用AI就会被替代"的恐慌和盲从心理[13][14] - 企业担忧不入局AI市场会被淘汰,导致技术储备不足的公司也扎堆入场[16] AI产品失败原因 商业化困境 - StockAI等产品陷入"技术投入高,收入变现弱"死循环,付费用户基础不足[23] - 盈利模式单一,高度依赖订阅制或按量付费,易陷入价格战[23][24] - 缺乏明确付费意愿的核心用户群体,定位模糊[23] 技术同质化 - 大量产品依赖第三方大模型API接口,技术壁垒薄弱[26][27] - 功能设计流于通用化,未能解决特定行业差异化需求[30] - 盲目跟风热门赛道如聊天机器人和AI生图,缺乏真实需求洞察[30] 市场竞争压力 - 互联网巨头如Google、微软、腾讯、字节凭借用户基数、资金实力和生态整合能力降维打击[33][34] - 创业公司被迫在细分市场内卷,高昂获客成本与微薄用户付费形成鸿沟[35] 成功AI产品特征 - 功能覆盖广泛:如豆包从AI搜索扩展到音视频、数据分析和代码编辑,满足多元需求[38] - 使用门槛低:免费模式+多终端覆盖+简洁交互界面,如豆包和腾讯元宝[39] - 技术先进性:背靠豆包大模型和混元大模型,持续迭代融合多模态能力[40] - 生态数据优势:依托字节生态获取独家实时数据,形成"数据-效果-用户"良性循环[40]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分水岭显现:8万家企业退场证明无法闭环造血、缺乏真实用户价值的产品终被淘汰[43] - 未来属于能在垂直场景筑起壁垒并找到可持续变现路径的实干者[43][44] - 成功关键:用技术解决真问题、用产品创造硬价值、用模式实现长生存[43]
星纪魅族想当战神,靠手机、眼镜还是汽车?
36氪· 2025-05-28 19:54
星纪魅族战略布局 - 公司以"AI平权"为口号,将海内外市场、智能手机、智能设备及汽车纳入战略版图,计划通过价格战和产品多样化提升市场份额 [1][3] - 海外市场目标激进:2023年海外销量占比20%,2024年目标提升至50%,长期规划海外收入占比达70% [3] - 多线产品布局:推出599元AI手机Note 16系列、79-399美元价位的MEIZU Mblu手机、AR眼镜StarV View及智能指环StarV Ring2 [1][3][7]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头部集中:2025Q1三星/苹果分别以6060万台(19.9%)和5790万台(19%)出货量领跑,小米(13.7%)、OPPO(7.7%)、vivo(7.4%)紧随其后 [3] - AR眼镜市场增速显著:2025Q1国内消费级AR眼镜销量同比增45%,雷鸟创新以45%份额居首,星纪魅族跻身前三 [11][12] - 造车领域表现平淡:与领克联合打造的电竞定制车Z10 STARBUFF累计销量仅1958辆 [13] 产品与技术挑战 - AI手机功能被指缺乏创新:用户吐槽AI搜索、笔记等功能涉嫌缝合其他品牌,技术层面与iOS/鸿蒙存在差距 [4][5] - 成本压力显著:低端机型AI功能依赖云端,大模型Token调用成本高昂,需大规模用户摊薄 [11] - AR眼镜面临红海竞争:光波导技术成本较2021年降70%,但面临微软、Meta、华为等三大阵营厂商挤压 [12] 行业趋势与质疑 - AI手机概念争议:行业意见领袖认为当前AI手机多为算法包装,小米总裁卢伟冰直言"AI手机是噱头" [8] - AR眼镜价格战加剧:消费级产品均价从2021年1.5万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0.3万元,500美元以下产品占比90% [12] - 技术迭代加速:2024年光波导技术渗透率达95%,供应链成熟推动轻量化产品普及 [13]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 “超级个体”时代将诞生一人创意公司
深圳商报· 2025-05-28 03:58
大模型技术对内容创作领域的影响 - 大模型技术突破带来三重范式革命,深刻改变内容创作领域格局 [1] - 未来将出现更多小微甚至一人创意公司,"超级个体"时代来临 [1] - 一位创作者加上AI工具可具备相当于专业团队的生产力 [1] 创作大众化 - AI工具消弭专业技术门槛,使普通人能轻松参与创作 [1] - 例如Suno AI工具让音乐爱好者无需精通乐理,三分钟内可创作完整音乐作品 [1] 生产智能化 - 通过文本、图像、视频跨模态转换重构工作流 [2] - AI可自动完成传统影视动画制作中的重复性工作 [2] - 创作者只需提供剧本和关键帧,AI可生成连贯动画过渡帧并自动上色 [2] 生态普惠化 - 形成"AI平权"效应,实现内容创作全民化 [2] - 普通人通过大模型可调用专家能力,完成原本不可能的任务 [2] - 需关注AI幻觉等问题,需技术改进和监管评估来缓解影响 [2]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AI平权时代,一人创意公司将诞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4:57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霖深圳报道 "大模型重塑个体创作生态,未来会有更多小微甚至一人创意公司诞生,一位创作者加上AI工具,就具 备相当于一个专业团队的生产力。" 5月27日上午,2025年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分论坛上,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在 《大模型时代文化内容生产的范式革命》主题演讲中如此阐述未来的生产范式。 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加速演进正推动文化内容行业进一步智能化,并为行业发展带来创新与扩容的新机 遇。 从技术趋势看,尽管基础语言模型的scaling laws(指随着模型大小、数据集大小和用于训练的计算浮点 数的增加,模型的性能会提高的现象)确实存在放缓迹象,但多模态迁移,即大模型在图、文、音视频 及3D等领域的生成能力的进化,成为现阶段大模型发展的最大亮点。 例如,最新的GPT-4o模型已经实现图像"端到端"生成,达到传媒、广告等生产场景直接可用的水平。 从应用生态看,技术迭代到行业应用的周期持续缩短:以Sora为代表的视频生成模型,从发布到商用短 片落地仅用了1个月。 大模型重塑个体创作生态,未来会有更多小微甚至一人创意公司诞生。一位创作者加上AI工具就具备 相当于一个专业团队的生 ...
手术机器人和AI医生大举进军医院,人类专家会被替代吗?
第一财经· 2025-05-26 10:40
2025.05. 26 本文字数:4795,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钱童心 人工智能正在将临床诊疗方式从经验医学转变为由数据驱动。从影像识别、病理分析到手术机器人, AI的发展正在推动个性化治疗的发展,掀起一场"智能医学"的变革。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而是在AI的赋能下,更多的年轻医生利用技术也能提升 诊疗水平,整个医疗价值链也将被重塑。 AI能精准诊断冠心病吗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悄然改变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在医学领域亦是如此,新技术为临 床诊疗和科学研究带来了新视野,也已经产生了不少突破性的成果。 "原本依赖医生经验与感觉判断的部分,在智能化与数字化的辅助下,边界也没有那么绝对了。"中国 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教授在《在科技变革中,成为不可替代的你》一文中写道。 樊嘉表示,数字孪生医生已逐渐成为中山医院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这些"数字分身"会对"生物 人医生"原型进行建模与仿真,而不仅仅是知识结构的复制和经验叠加。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些"数字医生"有些已经成形,例如"小葛"医生和"小白"医生,分别代表了中 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院士及呼吸科白春 ...
当消费遇上AI|手术机器人和AI医生正大举进军医院,人类专家会被替代吗
第一财经· 2025-05-25 19:39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人工智能正在将临床诊疗方式从经验医学转变为数据驱动,推动个性化治疗发展[1] - 数字孪生医生已成为医疗团队重要成员,如"小葛"和"小白"医生分别代表心内科和呼吸科专家的数字分身[3] - 上海三甲医院将AI应用开发作为首要任务,如肾脏移植科正在开发汇聚大量病例和文献的AI平台[4] A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进展 - 冠脉CTA是目前主要无创评估方法,但依赖医生经验判断心肌缺血程度[5]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了CT心肌灌注成像深度学习模型,可量化心肌血流量和缺血心肌体积百分比[6] - 该模型能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病几率,我国冠心病患者人数超过1000万[6]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6家医院已应用多模态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7] AI手术机器人和远程医疗 - AI与5G结合的手术机器人实现远程手术,如葛均波教授完成5200公里外的新疆患者手术[8] - 瑞金医院远程手术智联中心实现五地医院同步远程手术[8] - 医生未来可在办公室、交通工具等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行远程手术[9] 手术规划和可视化技术 - "肝脏智能手术规划系统"可在5分钟内将2D影像转化为全息模型并生成模拟手术结果[11] - "外科手术智能体"通过重建分割患者血管及组织,精准模拟手术效果[11] - 手术可视化技术让医生裸眼"透视"隐藏血管,提高手术精准性和安全性[11] 智能医疗系统发展 - 中山医院放射智能体可"一扫多查"37种胸部CT常见病种[12] - 器官移植AI软件"易知"成为医生助手和患者健康管家[12] - 心血管AI模型"观心"测试版推出,将深度参与疾病诊断和治疗[12] - 数字孪生ICU可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并预测病情发展趋势[13] AI在遗传咨询和MDT会诊中的应用 - AI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参与胰腺癌MDT会诊并推荐疗法[16] - Mayo Clinic诊疗组包含主治医师、AI工程师和伦理顾问[16] - AI在疑难重症、罕见病、肿瘤等个性化治疗中展现优势,充当"遗传咨询师"职能[16] AI与医生的关系 - AI不会取代医生,而是让医生超越人类双手的物理极限[18] - AI是医生的"超级助手",最大价值是让医生回归医学本质[19] - 医疗服务中需要同理心、创造力和道德判断的部分仍需人类医生主导[19]
刘煜辉: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惊涛骇浪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做好自己”(发言全文)
新浪基金· 2025-05-24 11:34
全球秩序重构与中美经济格局 - 当前关税战和贸易战本质是工业power(中国)与金融power(美元体系)的终极摊牌 两者从20年前的匹配状态发展为严重失衡[6][7] - 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份额已达35%(2024年) 超过第二至第十名国家总和 且2030年预计将升至45% 技术密度占比可能超60%[7] - 供应链中低端外迁趋势明显 中国对东盟出口额从2018年4000亿美元增至1.1万亿美元(6年增长175%) 国内保留技术密集型环节[8] 美元体系面临的挑战 - 全球贸易活动加速脱离美元循环 中国与沙特/巴西等国建立本币结算机制 削弱石油美元回流体系[8][9] - 美国债务失衡严重 2023年需滚动9.5万亿到期债务 利息支出达1.2万亿美元 财政脆弱性完全暴露[12] - 高利率环境下股债市场波动加剧 可能引发"股债三杀"并冲击2024年美国大选政治周期[13] 中国核心竞争优势 - 金融体系完成去杠杆和治理整顿 股市从"投票器"转向"称重机" 法治基础强化[14] - 科技突破动摇美国服务贸易优势 AI基础设施化冲击苹果税等溢价模式 军事技术如歼-10C展现实力[14] -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数字货币与加密币路线并行发展 争夺未来金融体系话语权[14] 国内经济发展路径 - 推动更高水平开放 中国具备实现零关税条件 拆除贸易壁垒[15] - 经济结构向内需转型 通过《民营经济保护法》构建统一大市场 提升居民收入与安全感[16] -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消除所有制歧视 巩固供应链和技术优势[16] 资本市场策略建议 - 黄金成为长期配置核心资产 反映全球货币体系重构预期[16][17] - 做多中国核心资产赢家溢价 把握博弈中的"倒车接人"机会[16][17] - 投资逻辑建立在工业power与金融power再平衡的历史进程上[7][16]
价格进一步下探至千元以内 AI手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17:59
随着AI技术的加速发展,AI手机渗透率不断提升,价格也进一步下探。 近日,星纪魅族推出魅族Note 16系列AI手机,叠加国补政策后,售价594.15元起,为当前市场售价最低 的AI手机。 此前,2023年底开始,市场出现具有AI功能的AI手机,但主要集中在高端旗舰机型,2024年被业界誉 为AI手机发展元年,这一年AI手机加速向高端及中端手机领域渗透,如今价格进一步下探至千元以 内。 截至目前,市场已有多款具有AI功能的手机售价在千元以内。除魅族Note 16系列外,OPPO旗下K系 列、vivo旗下Y系列叠加"国补"后,入门内存配置的机型价格都在1000元以内。 星纪魅族中国区首席营销官万志强也坦言:"AI平权不是要拿我们的产品去跟7000元左右的旗舰机比AI 能力,而是说很多厂商更愿意做一些炫酷的功能,而千元机价位段用户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这是不公平 的。我们希望降低AI的使用门槛,确实帮用户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在整个AI发展浪潮下,手机AI化已成既定趋势,AI手机渗透率也必将不断提升。 此前市场推出的AI手机普遍已具备AI修图、一键问屏、会议助手等功能,部分机型也能够主动识别用 户意图并主动推荐个 ...
小鹏电话会:今年Q4将实现盈利,图灵芯片Q3放量,2026年推出人形机器人
华尔街见闻· 2025-05-22 01:40
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在国内外市场实现"新势力销量第一",更在 智能化与AI融合上迈出了实质性突破。 5月21日,小鹏汽车召开Q1财报电话会,从自研芯片、智能驾驶.....到人形机器人,董事长何小鹏"多线 开火",用他的话说:"我们的增长潜力才刚刚开始释放。" 何小鹏透露,不仅自研图灵芯片已于2024年一次流片成功,今年Q3将迎来大规模装车。智驾也将冲刺 L3和L4级别,并计划2025年全面落地"物理世界基座大模型",2026年将推出面向工业和商业场景的人 形机器人。 销量方面,小鹏预计2025年Q2交付量达10.2万~10.8万辆,同比增长最高可能超250%,今年Q4将实现盈 利并迈向全年自由现金流转正,以"强自我造血"支撑AI战略落地。小鹏要的不只是翻3倍以上的销量, 还要用自研技术撑起未来的新物种矩阵。 小鹏汽车绩后股价一度涨超16%,随后回吐部分涨幅。 一季度销量逆势飙升,毛利率创新高 面对传统车市的第一季度淡季,小鹏却逆势突围,实现了94008台的交付量,同比增长331%,单季交付 再创历史新高。不仅如此,小鹏还拿下了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的新势力销量第一。 在盈利质量 ...
腾芯片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全球AI平权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5-21 19: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马来西亚部署昇腾 GPU,通过大语言模型及服务器本地化部署增强国家 AI 主权,伴随国产算力软硬件架构迭代,海外市场拓展有望加速 [3][4] - 昇腾芯片软硬件架构升级,CloudMatrix 384 超节点单卡 decode 吞吐与 H100 性能相当,国产算力芯片竞争力有望提升 [4] - 推荐中芯国际、华丰科技、兴森科技、芯碁微装;相关标的有南亚新材、利扬芯片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建议 - 马来西亚部署昇腾 GPU 并采用 Deepseek 大模型,首个主权生成式 AI 服务器性能高出业界平均 20%,已有机构采用,Skyvast 和利扬芯片将部署 3000 个先进 GPU,国产芯片海外拓展可期 [4] - 昇腾 910C 单卡 BF16 算力约 780 TFLOPS 接近 H100 80%,CloudMatrix 384 超节点单卡 decode 吞吐与 H100 相当;昇思 MindSpore 2.6 支持模型训练推理全流程,未来将提升模型易用性及性能,增强国产算力芯片竞争力助力海外拓展 [4] - 催化剂为国产算力芯片性能升级和国产先进制程突破 [4] 推荐标的估值 | 证券代码 | 公司名称 | 收盘价(元) | EPS(元/股)2025E | EPS(元/股)2026E | EPS(元/股)2027E | PE 2025E | PE 2026E | PE 2027E | 评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8981.SH | 中芯国际 | 85.04 | 0.71 | 0.91 | - | 119.77 | 93.45 | - | 增持 | | 688629.SH | 华丰科技 | 52.92 | 0.76 | 1.00 | 1.39 | 69.63 | 52.92 | 38.07 | 增持 | | 002436.SZ | 兴森科技 | 12.23 | 0.08 | 0.22 | 0.38 | 152.88 | 55.59 | 32.18 | 增持 | | 688630.SH | 芯碁微装 | 73.00 | 2.63 | 3.84 | 4.56 | 27.76 | 19.01 | 16.01 | 增持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