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科研

搜索文档
中国将如何建“广寒宫”?揭秘月球“盖房神器”
环球网资讯· 2025-07-08 20:19
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 - 中国提出的"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将在2035年前完成基本型建设,2045年前完成拓展型建设,目标是在月球上建设一个长期运行的科研设施[1] - 该科研站将采用"就地取材"理念,利用月壤制作建筑材料并开发月球水冰资源以支持科研任务[1] - 科研站将具备地月往返、能源供应、中枢控制等能力,可开展科学探测、资源开发等多学科活动[2] 月壤原位3D打印技术 - "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可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月壤砖,实现用月球资源建造月球设施[2] - 该系统采用3000倍聚光太阳能将月壤加热至1300℃以上,制成的月壤砖具有强度高、隔热性好等特点[2][4] - 技术团队选用"反射聚光+光纤束传能+粉末床熔覆成型"路线,攻克了能量捕获传输到打印成型的全链条难题[4] 月壤水冰提取技术 - 科研团队开发了国内首台群针式月壤水冰热提取系统,可原位提取月球水冰资源[5][6] - 该系统采用多根螺旋钻针钻进含冰月壤并加热产生气态水,通过冷凝收集固态冰[6] - 提取的水冰可用于生命支持系统(饮用水、氧气)和氢氧燃料生产,降低地球运输成本[5] 国际合作与技术成果 - 国际月球科研站已获得17个国家、60多个国际科研机构参与合作[8] - 深空探测实验室已研制月壤熔融电解制氧、水冰提取、纤维制备等多套原理样机[8] - 这些技术成果将支撑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8]
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21:49
深空探测实验室技术突破 - 深空探测实验室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聚焦月球探测、行星探测、重型运载火箭三大领域 [3] - 开发"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熔融制成高强度、高隔热性的月壤砖,支持月球基建 [3] - 研发群针式月壤水冰热提取系统,通过螺旋钻针加热含冰月壤并冷凝收集水冰,解决月球水资源问题 [4] 天都星通信导航技术 - "天都星"(天都一号、二号)于2024年3月发射,开展月球轨道导航、星地激光测距、星间微波测距等试验 [4] - 验证月地高可靠传输与路由技术,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地月一体化网络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5] 国际合作与产业布局 - 中国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倡议,已与17个国家(国际组织)及60余个国际机构签署合作文件 [5] - 深空探测实验室牵头发起国际深空探测学会,计划2024年7月7日在合肥召开成立大会 [5] - 实验室培育深空能源、太空旅游等十大产业方向,带动商业航天项目落户安徽,总投资超百亿元人民币 [7]
中俄共建月球核电站,是遥远的未来吗?
观察者网· 2025-05-16 13:44
中俄月球核电站合作项目 - 中俄两国于2025年5月签署"共建月球核电站"合作备忘录 计划2033-2035年间将核反应堆送往月面部署 服务于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 [1] - 该项目被部分观点视为对美国"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的地缘战略回应 但当前科研站仍处于初期构建阶段 远未达到能源瓶颈期 [1] - 合作备忘录不具备强制执行力 属于政治意向确认 不涉及具体预算投入或技术节点约束 [11] 月球能源系统可行性分析 - 当前科研站处于"基本型"阶段 主要进行资源探测和环境监测 无需人员长期驻留或大规模连续供电 [3][4] - 垂直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在月昼期间可提供30,000千瓦时电量 足够支撑6-10天科研任务 光伏系统不构成技术瓶颈 [5] - 采用"轮换驻人"模式可规避月夜电力短缺 类似南极夏季科研站运作方式 现阶段无需追求全年运转 [7] 核电站技术实现挑战 - 小型核反应堆需满足全自动部署、月尘防护、十年无干预运行等严苛要求 当前中美技术均未完成在轨验证 [9] - 中国长征十号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力27吨 理论上可搭载小型核堆 但需与载人舱等优先任务竞争发射窗口 [10] - 俄罗斯虽具核工程积累 但近年航天交付能力衰退 Luna-25坠毁事件显示其独立月面着陆都存在困难 [10] 能源技术路线建议 - 现阶段太阳能+储能单元+月昼作业组合已能满足绝大多数科学目标 引入核电站将增加成本与不确定性 [7] - 美国Kilopower项目最大功率仅10千瓦 中国兆瓦级核动力系统仍处基础研究阶段 均未达实用水平 [9][13] - 应坚持自主研发路线 对国际合作保持开放但不依赖的态度 确保核心能源技术自主可控 [10][14]
中俄就共建月球核电站签署合作备忘录
观察者网· 2025-05-14 12:01
中俄月球核电站合作 -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与中国国家航天局签署关于建设月球核电站的合作备忘录,该发电站将对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项目做出重大贡献[1] - 国际月球科研站预计2036年完工,将进行基础空间研究并测试长期无人操作技术,展望人类在月球上的存在[1] -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表示俄罗斯在太空核电站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领先于美国[1] 月球能源供应方案 - 月球基地能源供应将依赖大型太阳能电池阵列以及供热、供电管道和电缆[3] - 俄国家航天集团总裁表示太阳能电池板无法为未来月球定居点提供足够电力,核能是解决方案[3] - 俄方考虑在2033-2035年期间与中国合作在月球上建造核电站[3] 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规划 - 科研站建设分为三个阶段:2028年前建成基本型,2040年前建成完善型,之后建设应用型月球科研站[4][5] - 基本型将开展月球环境探测和资源利用试验验证[4] - 完善型将开展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及科学试验,并建成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5] 中俄航天合作历程 - 2020年7月中俄两国航天机构确定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3] - 2021年3月中俄签署《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3] - 2021年4月发布联合声明展示两国在月球及深空领域合作的信心和决心[3]
泰媒:泰国科学家踊跃参加中国探月工程
环球网资讯· 2025-04-28 07:05
中国与泰国太空合作 - 嫦娥八号任务计划于2029年前后发射 泰国的项目成为该任务的10个国际合作项目之一 为泰国太空雄心注入强心剂 [1] - 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常务秘书素帕猜对中泰持续合作感到自豪 强调"中泰空间天气全球监测传感装置"成为嫦娥七号搭载的有效载荷 深入研究月球环境 [1] - 中泰合作是泰国在全球太空舞台崭露头角的关键时刻 代表泰国研究人员在深空探索领域取得首次成就 [1] 中泰科学合作意义 - 合作彰显中泰建交半个世纪之际的牢固关系 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合作成为连接双方的重要桥梁 [1] - 中泰伙伴关系有望激发泰国研究人员、工程师和下一代人的想象力 鼓励参与集体太空探索活动 [1] 嫦娥八号任务细节 - 泰国为嫦娥八号着陆器提供"月球中子分析仪" 由泰国国家天文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开发 分析从月球表面发射的中子数量 [2] - 该仪器数据有助于探测水冰、矿物和其他关键元素 对未来人类月球定居至关重要 [2] 中国航天日与国际合作 - 中国将4月24日设为"中国航天日" 今年是第十届 主题为"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 体现共享太空探索成果理念 [2] - 泰国荣幸成为今年航天日主宾国 通过表演《孔剧》展现泰国艺术和文化 [2] 月球科研价值 - 中泰合作提升对月球资源的理解 这些知识对支持长期深空探测计划具有宝贵价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