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空探测
icon
搜索文档
商业航天重要一环,“深空经济”站上风口
选股宝· 2025-09-08 07:44
行业前景与战略方向 - 小行星探测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被主要航天国家高度重视[1] - 深空资源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可降低深空任务成本并提高效益[1] - 商业航天正从进入太空转向利用太空和驻留太空[1] - 未来1-5年将完成大规模低轨互联网 导航增强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星座组网[1] - 未来5-10年空间产业将从低轨向中高轨及深空拓展[1] - 深空探测实验室提出十大产业方向 预计2040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达万亿美元[2] 相关公司业务布局 - 天奥电子时频产品完成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任务时频同步保障[3] - 陕西华达电连接器产品覆盖深空探测等航天各个领域[3]
【早报】央行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商务部: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存在倾销
财联社· 2025-09-08 07:10
宏观新闻 - 国家外汇储备规模33222亿美元 环比上升299亿美元 升幅0.91% [3] - 中国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 8月末黄金储备7402万盎司 环比增加6万盎司 [4] - 银联网联支付交易金额151.66万亿元 同比增长16.64% 增速较上半年加快3.3个百分点 [7] 行业政策 - 公募基金销售费用新规实施 年降费规模约300亿元 降幅达34% [2][5] - 深圳优化住房政策 分区调整居民及企业购房限制 同步推出公积金首付款提取新政 [2][5] - 商务部初步裁定欧盟猪肉及猪副产品存在倾销 认定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4] 金融市场 - 券商两融利息收入432亿元 同比增长超10% 47家券商实现正增长 行业回暖趋势明确 [5] - 国内金饰价格突破1060元/克 周生生达1068元/克 单日上涨9元/克 [7] - 现货黄金创历史新高3600.15美元/盎司 年内累计上涨976美元 涨幅37% [10] 科技创新 - 中国将开展小行星撞击演示验证任务 深空探测国际会议在合肥召开 [6] - 半导体设备商新凯来投前估值650亿元 瞄准7nm+制程设备市场 预计增速超50% [13] - OpenAI预计年营收130亿美元 正自研服务器芯片以控制云服务成本 [10] 产业发展 - 零售业景气指数创8个月新高 以旧换新政策及开学季带动消费需求回升 [7] - 海上风电需求进入景气周期 2025年预计新增装机11.3GW 深远海场景打开成长空间 [14] - 威马汽车宣布9月恢复EX5和E5量产 并公布供应商欠款清偿计划 [8] 公司动态 - 贵州茅台获农业银行不超过27亿元增持贷款承诺函 [11] - 旷达科技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株洲市国资委 [11] - 罗博特科筹划发行H股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11]
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开幕式及主旨报告在合肥举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9-06 20:46
行业活动 - 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开幕式及主旨报告于9月5日下午在合肥举行[1] -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国际深空探测学会理事长吴伟仁主持并作主旨报告[1] - 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出席并致辞[1]
我国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
中国基金报· 2025-09-06 15:48
小行星探测防御国际合作倡议 - 中国科学家提出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利用构想并向全球发出合作倡议 [2] - 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嘉宾共同探讨深空探测与小行星防御领域未来图景 [2] - 国际深空探测学会已吸纳50个单位会员和300余位个人会员持续汇聚全球力量 [3] 小行星威胁特性与防御挑战 - 近地小行星是太阳系最具潜在威胁的天体撞击地球概率极小但破坏力巨大 [2] - 小行星探测防御工程具有体系构成复杂技术挑战大国际合作需求迫切等特点 [2] 中国小行星防御体系构建方案 - 从监测预警在轨处置体系应对等方面建设相对完善的近地小行星探测防御体系 [2] - 将实施小行星动能撞击验证任务通过观测撞击及联合监测评估防御效果 [2] - 在地面联合监测联合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与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2]
已连续三次失败,“星舰”仓促推进“第十飞”引多方质疑
环球时报· 2025-08-25 06:58
发射计划与测试进展 - SpaceX计划最早于当地时间24日晚进行星舰超重型火箭第十次发射 采用V2版本[1] - 任务目标包括向预定轨道部署8颗模拟卫星以测试太空运送有效载荷能力 并尝试在太空中重新点燃火箭发动机[2] - 此次不会尝试发射塔回收 而是对第一级助推器进行系列测试以收集真实世界性能数据用于未来仿真任务[2] 测试失败与事故记录 - 今年以来星舰V2版本连续三次试飞失败:1月16日第七次试射中飞船再入大气层失控自毁 3月6日第八次试射飞船空中解体 5月第九次发射同样失败[1] - 6月第十次试飞准备期间发生重大异常 静态点火测试时发生爆炸导致发射塔附近基础设施严重损坏[2] - 火箭爆炸产生的碎片和残骸砸到佛罗里达州以东人口稠密岛屿道路 并冲上巴哈马群岛海岸[2] 技术改进与政府支持 - 公司对燃料扩散器组件进行调整 调查报告显示该组件故障导致鼻锥压力积聚高于预期是此前失败原因[3] - 美国联邦航空局批准每年从得克萨斯州发射25次星舰的计划 较此前授权的5次大幅提升[3] - 美国政府签署行政令减少对私营火箭运营的监管障碍包括环境审查[3] 项目背景与时间规划 - 星舰承载美国航天深空探测计划希望 但项目进度明显落后[3] - 公司目标最早2026年利用星舰开启无人火星探测计划[3]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2027年年中利用改装星舰飞船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表面[3] 外部质疑与争议 - 墨西哥政府威胁采取法律行动 因海岸受到星舰残骸威胁[2] - 批评者认为连续事故说明V2版本存在隐患 且公司未找到发射失败根源[2] - 仓促推进第十飞计划受到多方质疑[1]
东西问丨任筱强:国际月球科研站“朋友圈”为何越来越大?
中国新闻网· 2025-08-24 19:51
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背景 - 中国倡议发起多国参与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 覆盖月球表面 月球轨道和地面建设 [3] - 深空探测实验室由国家航天局 安徽省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 支撑鹊桥二号 嫦娥六号等重大工程 [4] - 全球航天技术进步推动国际合作深化 建设科研站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必然趋势 [4] 科学目标与选址依据 - 制定地质 天文 日地环境 基础科学 资源利用五大科学应用目标 [6] - 选址聚焦月球正面南纬80度4个区域 基于科学价值最大化原则 [6] - 月球南极可能存在水冰资源 可支持人类生存和燃料需求 拥有连续100多天光照条件 [6] 设施建设规划 - 建设6大科研平台:地质 多物理场测量 巡天观测 日地月系统联动 基础实验 资源开发 [8] - 配套地月往返运输 月面运输车 作业机器人 能源供应 信息支持 生命保障等设施 [8] - 分两阶段建设:2035年前具备能源 通信 导航 运输 驻留核心能力 2045年前建成航班化运输系统 [9] 国际合作进展 - 2017年发起合作倡议 已与17个国家/国际组织和60余个机构签署合作文件 [10] - 未来十年计划寻找50个国家 500家科研机构和5000名科研人员参与合作 [12] - 发起六大合作倡议包括和平开发利用 共商共建共享 成立合作组织等 [12] 组织架构推动 - 计划牵头成立国际合作委员会 建设国际合作总部 [12] - 深空探测实验室发起国际深空探测学会 系中国首个航天领域非政府国际科技组织 [12]
不离开地球也能做“月球”实验?
人民日报· 2025-08-23 14:38
项目背景与目标 - 北京大学联合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龙软科技、数字绿土等高校及研究机构,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火山地下熔岩管道建立"类月球地下空间"教学实习基地,为深空探测积累关键技术储备 [1] - 行星科学是深空探测的重要科学支撑,其发展水平对深空探测的国际话语权有重要影响,基地建设旨在推进行星科学野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并引入"比较行星学"视角 [1] - 月球地下空间因环境相对稳定而兼具科研与战略价值,镜泊湖火山熔岩管道是地球上最接近月球地下环境的地质构造之一 [1] 科研与技术创新 - 教学科研工作涵盖地质勘查、地下结构CT成像、具身智能巡检、数字孪生等前沿领域 [1] - 北京大学39名本科生布设节点式地震仪,利用地震波CT成像技术构建熔岩管道三维模型,并操控柔性多形态机器人进行激光点云扫描与成像建模 [2] - 研究团队研发"食蚁兽"柔性臂机器人(柔性机械臂与刚性移动平台结合)和"蝾螈"可变形软体轮足机器人,专注于复杂环境自主探索与地形勘查 [2] 基地扩展与战略意义 - 北京大学联合西北大学、香港大学、中南大学等在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陨石坑建立"陨石坑比较行星学"教学实习基地,以地球陨石坑为参照研究天体撞击坑特征 [2] - 基地建设以"地球版月宫"为切入点,为"太空采矿"等月面资源原位利用技术提供支撑,并计划开展熔岩管探测、行星资源开发、机器人集群协同仿真等课题攻关 [3] - 基地将成为行星科学研究的创新试验田,助力我国在月球和其他行星科学领域发展,并激发公众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3]
向无垠深空挺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2 06:50
深空探测实验室技术突破 - 月壤3D打印系统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月壤砖 仅需月壤作为唯一原材料 无需从地球携带辅料 实现原位资源利用 支持自定义打印头移动路径 打印任意形状构件[10] - 采用反射聚光—光纤束传能—粉末床熔覆成型技术路线 攻克能量捕获传输到打印成型的全链条难题 原理样机成功研制验证月面能源捕获和月壤物质提取转化关键技术[11] - 群针式月壤水冰热提取系统为国内首台原理样机 通过多根螺旋钻针协同钻进含冰月壤并原位加热 使固态冰转化为水蒸气后冷凝收集 实现水冰提取效率高且能耗低 主要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12] 月球科研与探测任务 - 天都一号、二号卫星完成高可靠传输与路由新技术验证 为构建月球及深空互联网探路 支撑月球科研站建设[13] - 实验室参与火星取样返回(天问三号)任务 牵头行星保护系统研制 防止地球和火星生物污染 保护样品原始性 并联合国内机构初步筛选出19个候选着陆区域[14] - 聚焦月球科研站建设、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 深度参与国家深空探测三步走规划 开展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小行星探测与防御等领域工程立项和预研[15] 国际合作与产业发展 - 实验室与60余个国际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国家航天局与17个国家签署政府间合作协议 创办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 推动国际深空探测平等互利发展[17] - 安徽省近两年商业航天领域投资超百亿元 实验室绘制深空能源、深空互联网、太空旅游等十大深空产业图谱 吸引航天联志、昊盛集团等项目落地合肥[16] -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政国团队攻关月基环境下新物理粒子搜寻 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小华团队开发月面机器人 支持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16]
观点丨夏璐:五年实干结硕果,“十五五”扬帆再出发
搜狐财经· 2025-08-04 22:41
经济总量与效率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台阶,2025年预计达140万亿元左右,五年增量相当于再造一个广东+江苏+山东的经济规模 [2] - 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2] -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 [2] 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 [3] - 2024年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 [3]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到10.4%,提高2.6个百分点 [3] 可再生能源发展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2025年5月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0.9亿千瓦,比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翻了一番多 [4] - 全国每3度电中就有1度是绿电,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预计在十五五期间达25%左右 [4][10] 制造业升级与突破 - 核电、高铁、船舶与海洋工程等装备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3]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覆盖全部工业大类,数字孪生流域、城市、电网成为新基建标配 [11] 资本市场改革 - 科创板、北交所、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写入法律,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扩大到全部中央级科研院所 [3] 对外开放与贸易 - 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2个,覆盖中国东西南北中,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7] - 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0多个城市,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计划缩减至20项以内 [7][14] 数字经济与数据要素 - 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公共数据应开放尽开放,企业数据能交易尽交易,个人数据可控可计量 [11] - GDP口径的数据生产税有望试点,数字中国建设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深水区 [11] 绿色低碳转型 - 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建立全国统一碳足迹数据库,探索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四权合一交易 [10]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50%以上,绿色甲醇、绿氢、可持续航空燃料等零碳产业从示范应用走向规模应用 [10] 人口结构与银发经济 - 政策重心从增量转向提质,生育支持体系升级,普惠托位实现一社区一中心 [12] -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国覆盖,适老化改造带动家居、交通、文旅等万亿级市场 [12] 制度型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加入DEPA、CPTPP等进程取得实质性突破,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向东北、中西部梯度复制 [14] - 人民币国际化从结算货币走向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多点开花 [14]
2毫米厚玻璃硬盘年底量产
长江日报· 2025-07-24 08:25
玻璃硬盘技术 -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和湖北光谷实验室研发的玻璃硬盘技术容量高达360TB,可存储2.5万部高清电影,数据可永久保留 [2] - 该技术荣获2024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卓越奖,预计2024年底实现产业化,正与全国数据中心展开应用接洽 [2] - 目标应用领域包括互联网数据中心、AI大模型训练数据存储及历史档案长期保存 [2] 单光子成像技术 - 光谷实验室在单光子成像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成像分辨率达到百万级,适用于深海、高空及医疗检测等弱光环境 [3] - 通过光学调制和信号处理突破物理探测器局限,实现数十万至百万像素的高分辨率图像恢复,并提升成像帧率 [3] - 技术可应用于量子通信密钥分发、深空探测暗弱目标识别等领域,目前正与医疗器械、遥感探测行业展开合作 [3] 光谷实验室创新成果 - 实验室已孵化九曜光电、英睿红外等科技企业,推动近百项研发课题,累计获得46项发明专利授权 [3] - 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准,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向生产线转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