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空探测
icon
搜索文档
力争为月球研究补上“关键拼图”(迈向“十五五”的创新图景)
人民日报· 2025-10-24 06:10
研究任务与核心问题 - 研究核心为破解困扰科学界数十年的月球二分性问题即月球正面与背面在形貌成分月壳厚度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1] - 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于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南部古火山熔岩区是人类首次成功开展的月球背面采样任务为研究提供了关键线索 [1] 主要研究发现 - 研究发现嫦娥六号着陆区的火山熔岩形成于距今28.3亿年前证实月球背面同样存在小于30亿年的年轻岩浆活动 [2] - 研究揭示月球深部物质组成可能是形成月球二分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 - 研究确定了阿波罗盆地的形成时间为研究月球晚期重轰炸提供了关键证据 [2] - 在月壤中首次发现了碳质球粒陨石的残片这类富含水与有机质的月外物质为探寻月球表面水来源提供了新线索 [2] - 通过嫦娥六号火山样品与阿波罗样品的对比研究提出了月球深部热动力新模型 [2] 研究价值与未来方向 - 研究成果深化了对月球地质演化及太阳系早期历史的认识为未来月球资源利用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和工程参考 [2] - 团队已领取新一批月壤样品将继续围绕月球正面与背面差异等关键问题开展持续攻关力争在月球演化历史认知上取得更多突破 [3] - 下一步研究将依托已有技术积累为推动行星科学发展深空探测任务作出贡献努力为月球研究补上关键拼图 [3] 研究资源与技术挑战 - 嫦娥六号任务带回1935.3克月壤样品全国科研机构每次可分配数量仅数克到几十克且消耗量有严格要求 [4] - 因月球环境特殊对月壤样品的分析不能直接照搬传统地球样品方法需大幅优化研究方法对仪器精度和技术积累要求很高 [4]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组建了由30余名科研工作者组成的跨学科专业团队开展研究 [4] - 研究成果为未来小行星和火星样品的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5]
从无到有 走出独特产业路径合肥:青年逐梦空天信息产业
中国青年报· 2025-10-23 08:27
《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22日 01版) "跨城空中出行像坐公交一样便捷"的愿景正在合肥市加速实现。 项目负责人杨洪伦说:"装置研制涉及行星科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该团队曾面 临"如何在月球极端环境约束下实现可靠的太阳能聚光与月壤成型"等挑战,经过一系列验证试验,最终 攻克能量捕获传输到打印成型的全链条难题。未来,该装置可进一步拓展满足月面交通道路、设备平台 和建筑物建造需求,支撑更大规模、可持续的月面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活动。 日前,一款满载设计航程突破200公里的"空中飞的"在合肥骆岗公园亮相。这是亿航智能发布的新 一代电动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VT35。这款新机型可以适配绝大部分城市内的起降场地,未来, 城市公园、写字楼顶、露天停车场等,都有可能成为它的停靠点。 安徽省是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去年,全球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合肥城市空中 交通枢纽港在合肥骆岗公园落成;全球首张载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也落地合肥企 业。 作为低空经济的行业龙头,亿航智能在2025年将VT35系列载人eVTOL航空器总部落户合肥。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另一家低空经济龙头企业 ...
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 我国开启深空探测新征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4 21:39
中国探月工程成就 - 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成功采集并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1][2][3] - 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带回约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填补了人类对月球最古老盆地认知的空白 [1][2][5] - 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四个“首次”:首次月面自动采样、首次月面起飞、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首次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3] - 嫦娥六号任务创造了多项世界首次: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首次从月背采样返回、首次在地月拉格朗日点部署中继星 [12] 探月工程科学成果与国际合作 - 基于中国探月工程数据,中外科学家已发表超过1900篇科学论文,中国科学家发现月球第六种新矿物“嫦娥石” [7] -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揭示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并首次获得月背古磁场信息和月幔水含量 [7][19] - 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已有17个国家与组织、50多家科研机构参与,为未来深空探测提供中转站奠定基础 [21] 未来深空探测规划 - 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已启动,嫦娥七号计划明年发射,将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 [9][11] - 嫦娥八号计划于2029年前后发射,将与嫦娥七号共同开展科学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验证试验 [9] - 天问二号任务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对小行星2016HO3的探测取样返回,并后续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24] - 中国正在规划小行星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采用“伴飞+撞击+伴飞”模式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 [25] 深空探测技术研发与创新 - 深空探测实验室聚焦轨道设计、智能控制、深空通信等核心技术攻关,聚集了7名两院院士、10多名工程总师和首席科学家 [26] - 实验室成功研发月壤3D打印技术,能将模拟月壤加热至1300摄氏度以上熔融逐层成型,为未来月球资源就地利用奠定基础 [30][32] - 自主研发的深空探测数据平台可整合全球数据资源进行智能化分析处理,未来将向社会开放支持太空旅游科普教育 [36][38] - 开展空间等离子体环境研究,这是火星探测工程天问三号的核心科学目标之一,关乎星球宜居性判断 [42]
校馆弦歌丨哈工大航天馆:探深空奥秘 燃未来之光
新华社· 2025-10-12 17:15
哈工大航天馆概况 - 始建于1986年,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的航天主题展馆[4] - 馆内展品构成中国航天事业的时光长廊,包括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东风二号导弹、神舟五号飞船1:1模型[1] 代表性展品与技术 - 展出开启中国航天新纪元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及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尖兵一号返回舱[3] - 展示深空探测尖端技术,包括嫦娥五号、六号月壤采样任务钻采子系统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智能结构[5] 哈工大与航天事业关联 - 科研成果展区展示哈工大服务航天强国建设的诸多标志性成果[5] - 展品体现哈工大与中国航天事业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紧密关系[5]
不只FAST!中国的射电望远镜分布天南地北 最新成果公布
环球网资讯· 2025-10-12 14:24
中国射电望远镜网络 - 由6台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观测网,分布在祖国天南地北,其有效口径等效于中国国土面积那么大 [1] - 该观测网为航天器测轨定位,在深空探测中提供精准导航 [1] - 多台距离遥远的射电望远镜同步观测可以实现更遥远、更清晰的观测效果 [8] 天问二号探测器任务 - 天问二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小行星探测器,截至10月1日已在轨飞行125天 [3] - 其主要任务是对一颗地球准卫星进行探测取样并将样品带回地球 [3] - 参与天问二号观测任务的望远镜包括吉林长白山、新疆乌鲁木齐、西藏日喀则和上海的四座射电望远镜 [6] - 通过接收来自天问二号的信号波峰来确定其位置 [5] 事件视界望远镜与黑洞研究 - 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组通过协同观测在2019年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 [8] - 近年来加入该合作组的射电望远镜不断增多,使人类对黑洞的认识更加深入 [8] - 科学家近期发布了关于黑洞最新发现的一组新照片,显示黑洞发生了巨大变化 [10] 天马射电望远镜与科技旅游 - 位于上海松江的天马射电望远镜是一个65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系统 [11] - 该望远镜在执行任务的同时带火了周边的科技游,其所在地上海佘山成为天文爱好者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13] - 望远镜所在村庄打造了集研学营地、住宿餐饮等多业态于一体的天马星空村,每月推出不同科技主题活动 [13] 行业前景与任务 - 中国射电望远镜网络见证了射电天文学的飞速发展,未来将继续承担国家航空航天和深空探测任务 [14] - 该网络旨在为抢占天文领域科技制高点再立新功 [14]
10月10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0 21:57
中国深空探测与航天事业 - “十四五”期间中国深空探测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实现从地月系探索到行星际探测 [6]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推进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更大贡献 [1][6] 民生建设与社会保障 - “十四五”期间中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就,涵盖社会救助和“一老一小”保障等领域 [3][12] 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 -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中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创新活力显著提升 [13] 电影与文旅消费 - 国庆中秋假期有超过5000万人次走进影院观影,电影带动的文旅、餐饮等关联消费快速增长 [14] - 中国电影产业正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 [14] 支付与快递物流 - 国庆中秋假期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415.52亿笔 [18] -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处理快递包裹超72亿件 [18] 农业与区域发展 - 中央财政拨款4.84亿元支持多地秋粮抢收抢烘工作 [18] - 长三角地区正加快推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18]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新时代画卷·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10-02 06:30
高端制造与重大工程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驶向青岛邮轮母港 [2] - 国产C919客机实现常态化商业运营,累计获得国内外订单超1000架 [3] - 深中通道是世界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8] - 河北省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有科技企业调试巡检机器人 [6] 新能源与绿色产业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绿色电能 [12] - 陕西省西安市的中欧班列满载光伏组件驶出 [15] - 2024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 [18]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18] 宏观经济与创新发展 - "十四五"时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元台阶,2025年预计达140万亿元左右 [18] - 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18] -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18] 区域协调发展 - 2024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经济体量占全国40%以上 [18] - "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全国比重超七成 [18] - 截至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比2020年末提高3.11个百分点 [19] 对外开放与贸易 - 我国已成为157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 [19] - 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22.07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比重首次超过50% [19] - "十四五"时期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2个,覆盖东西南北中 [19]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10-02 06:03
经济总量与实力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台阶,2025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1] -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1] 创新能力 - 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1] -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1] -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1] 区域协调发展 - 2024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经济体量占全国40%以上 [1] - 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 [1] - 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全国比重超七成 [1] 绿色发展 - 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5.09%,比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1] - 2024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国家之一 [1]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1] 对外开放 - 十四五时期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2个,覆盖东西南北中 [2] - 已成为157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 [2] - 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22.07万亿元,占进出口比重首次超过50% [2] 社会发展与共享 -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 [2] - 截至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比2020年末提高3.11个百分点 [2] - 十四五以来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2]
我们能不能登上月球?高新区青少年对话科学家
搜狐网· 2025-09-26 17:44
活动概述 - 活动名称为“我的科学之路”科学家互动对话,于9月25日下午在重庆科学城高桥学校举行 [1] - 活动由重庆高新区科协、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高新区老科协联合主办,旨在从科学家个人成长视角出发激发中学生思考 [2] - 活动面向7年级和8年级学生,是高桥学校校长阮奇致欢迎词后进行的重点活动 [5][17] 科学家主题演讲 - 重庆大学特聘研究员谢磊博士以“科学探索的乐趣”为题,通过纳米磁流体科技艺术装置视频吸引关注,分享从中小学到博士科研的关键节点 [9]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隆艳艳博士从“健康第一”角度科学阐释癌症成因与预防策略,强调终身学习重要性并分享临床科研案例 [12] -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谢更新院长以“科学与未来生活”为主题,讲述人类在月球成功培育第一片绿叶的重大突破,解读深空探测科技改变未来 [12] 学生互动与科学家回应 - 学生通过填写“我向科学家的提问卡”提出关于生命科学、宇宙奥秘及学业生活的疑问 [5] - 学生提问涉及登月机会、乐观心态对癌症康复作用及如何进行深度思考等思辨性问题 [13] - 谢更新回应中国即将在2029年实现载人登月,隆艳艳肯定积极心态对康复促进作用,谢磊指出归纳总结是从碎片信息提炼知识体系的关键 [16] 活动成果与影响 - 活动尾声谢更新院长将最新科普著作赠送给高桥学校,三位科学家为学生送上深情寄语 [16] - 作为2025年重庆高新区全国科普月暨第五届西部科学城科技节重点活动,构建起连接现在与未来、梦想与实践的桥梁 [17] - 活动实现从“知识普及”迈向“能力启迪”,完成科学精神广泛传播与青年创新意识深度唤醒 [17]
商业航天重要一环,“深空经济”站上风口
选股宝· 2025-09-08 07:44
行业前景与战略方向 - 小行星探测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被主要航天国家高度重视[1] - 深空资源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可降低深空任务成本并提高效益[1] - 商业航天正从进入太空转向利用太空和驻留太空[1] - 未来1-5年将完成大规模低轨互联网 导航增强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星座组网[1] - 未来5-10年空间产业将从低轨向中高轨及深空拓展[1] - 深空探测实验室提出十大产业方向 预计2040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达万亿美元[2] 相关公司业务布局 - 天奥电子时频产品完成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任务时频同步保障[3] - 陕西华达电连接器产品覆盖深空探测等航天各个领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