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分层
搜索文档
透视网约车“切单”乱象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30 17:36
网约车平台“切单”操作 - 平台算法以优化服务为借口干预订单,当系统检测到距离乘客更近的司机时可能改派订单,即便原司机已快接到乘客也会取消[2] - 平台将“大单”以更低价格转卖给其他平台,乘客支付费用未减少,平台却在转卖过程中获取更高抽成[3] - 平台通过司机手机的“附近的设备”权限利用蓝牙和Wi-Fi扫描周围设备,检查司机是否同时开启其他平台APP,并通过“存储”权限读取手机安装软件,通过“电话/短信”权限获取司机在其他平台的账号信息[4] “切单”行为的影响与风险 - “切单”后司机获得的车费远低于正常接单费用,司机投诉后平台不承认存在故意“切单”行为,解释为单量巨大难以避免且由算法自动执行[3][4] - “切单”行为可能导致乘客权益受损,司机要求乘客关闭订单并进行线下支付“买断”费用,使乘客变相搭乘“黑车”无法保障行程安全,订单与实际车辆不符时无法实时记录行车轨迹增加事故风险[5] - 网约车司机发起的“切单”诉讼胜诉率达38%,但诉讼会耗费司机大量精力财力往往得不偿失[5] 监管措施与行业应对 - 深圳开展区块链存证试点,每单的派单、取消记录上链使平台无法篡改订单记录[6] - 杭州要求平台开放派单逻辑接口加强第三方监管,成都要求平台明确公示派单规则不再使用“第三方来源”模糊表述[6] - 北京从平台抽成中拿出3%为司机设立保障基金,遇到异常取消情况司机可申请补偿,多地交通运输部门对违规平台约谈要求整改,情节严重将吊销经营许可、下架或罚款[6] 网约车行业现状与挑战 - 截至2024年底行业市场规模达约3176亿元(不含网约出租车、顺风车及Robotaxi),同比增长24.5%[7] - 全国网约车注册司机总数突破2800万人同比增长15.2%,用户规模长期在5亿级区间徘徊,运力与需求失衡状况显著[7] - 合肥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仅11.5单,空驶率高达45%,珠海全职驾驶员每小时平均收入约30元需上线营运10小时实现日均营收300元,扣除成本后月均收入约4000元[7] - 2024年网约车司机小时收入平均为27元,较2023年下降12.9%[7] 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 平台推出“一口价”“特惠单”等低价营销举措,将行业拖入“低价-低质-更低价”恶性循环,广州网约车司机单车日均营收从2025年初的400元降至359元[8] - 2024年主要平台企业平均在技术研发方面支出达18.4亿元同比增长26.8%,这些投入使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3.2分钟,平均行驶里程减少7.4%[8] - 行业深度调整核心在于实现市场规模与行业价值动态平衡,需通过智能调度提升效率而非依赖低价策略,推动市场规模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