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竞争

搜索文档
2025年7月PMI数据解读:7月PMI:增长动能高点或已过去
浙商证券· 2025-07-31 20:01
经济增长与市场趋势 - 7月制造业PMI为49.3%,较6月降0.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动能高点或已过去,后期基本面不确定性或增加[1] - 下半年市场或呈股债双牛结构,A股有望形成结构化行情,10年国债利率预计下行至1.5%附近[2] - 预计2025年全年GDP有望实现5.0%左右增长,二、三、四季度GDP实际增长有望分别达5.2%、4.8%和4.7%[28] 供需与行业表现 - 7月生产指数为50.5%,比上月降0.5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为49.5%,比上月降0.7个百分点,供给侧扩张速度边际放缓[3] - 7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9.4%,较上月降0.8个百分点,需求侧景气度回落,外需新增订单斜率不宜高估[13][16] - 7月战略性新兴产业PMI为46.8%,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淡季特征突出,仅新材料产业PMI高于50%[21][23] 价格与能源 - 7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1.5%和48.3%,比上月升3.1和2.1个百分点,制造业价格指数回升[18] - 截至7月24日,发电集团燃煤电厂本月累计发电量同比增3.3%,耗煤量本月累计同比增1.4%,但本年累计均减少[7] - 7月全钢胎开工率升至64.61%,半钢胎开工率升至73.8%,PTA开工率小幅下降,高炉开工率震荡走低至83.38%[11][12] 消费与政策 - 2025年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增至3000亿元,截至7月16日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13][14] - 7月中国狭义乘用车零售总量约185万辆,同比增7.6%,新能源车零售量预计达101万辆,渗透率升至54.6%左右[15] 风险提示 - 基孔肯雅热病毒超预期扩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波动、大国博弈强度超预期[29]
申通快递(002468):平价筑基 品质破局:申通3.6亿拟并购丹鸟重构物流竞争力
新浪财经· 2025-07-27 20:31
收购交易 - 申通快递拟以现金3.62亿元收购丹鸟物流100%股权 标的公司为菜鸟集团旗下菜鸟速递业务主要运营主体 股东包括浙江菜鸟供应链(持股96.15%)、杭州阿里创投及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1] - 丹鸟物流主营国内品质快递及逆向物流服务 通过直营网络为天猫、天猫超市等平台提供上门揽收、中转配送等服务 覆盖全国近300个城市 提供半日达、次晨达等高确定性履约服务 [1] 业务协同 - 收购后申通将形成"经济型快递+品质快递"双业务矩阵 丹鸟已在全国构建起包括59个分拨中心及2600余家网点在内的品质快递网络 日均业务量均在400万单以上 [2] - 2024年丹鸟实现收入120多亿元 单票价格显著高于申通 2025年1-4月申通单票收入为2.02元 而丹鸟依托直营网络具备更高单票水平 双方业务定位存在显著互补性 [3] - 丹鸟物流在末端派送上门率、时效性方面优势显著 其直营网络稀缺性较高 整合后申通将抓住区域配送、即时零售等新兴场景机会 优化产品结构以构建差异化优势 [3] 行业政策 - 国家邮政局近期重申反对内卷式竞争 要求整治末端服务质量问题 申通此次并购是响应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4] - 2024年邮政局反内卷政策落地后 义乌、潮汕等产粮区价格理性回升 此次反内卷政策背景下 部分产粮区快递价格或有望修复 [4] 战略发展 - 申通提出2025年将重点打造"无人车送驿站、送校园、送乡村、送景区"等六大核心配送场景 并计划年内投运2000台无人车 以进一步强化末端智能化配送能力 [4] - 菜鸟近年来将资源向国际物流倾斜 此次交易符合菜鸟当前的战略重心 [3] 盈利预测 - 预计申通快递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2.9、16.0、20.1亿元 对应PE分别为17.9倍、14.5倍、11.6倍 [5]
【乘联分会论坛】7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185.0万辆,新能源预计101万辆
乘联分会· 2025-07-24 21:58
6月市场回顾 - 6月车市在"两新"政策拉动下实现强劲增长,经销商通过"末班车效应"营销刺激终端销量 [1] - 狭义乘用车零售达208.3万辆,同比增长18.2%,环比增长7.5% [1] - 新能源零售111.1万辆,同比增长29.9%,环比增长8.2%,渗透率回升至53.3% [1] 7月车市展望 - 7月车市以"双新"政策为核心增长点,6月末冲量对需求有一定透支但整体热度维持高位 [2] - 预计7月市场维持同比平稳增长 [2] 厂商销售动向 - 头部厂商零售目标同比去年7月增长6%,环比下降10% [3] - 预计7月狭义乘用车零售185万辆,同比增长7.6%,环比下降11.2% [3] - 新能源零售预计101万辆,渗透率提升至54.6% [3] 周度走势推算 - 第一周日均零售3.97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下降5.8% [4] - 第二周日均零售4.75万辆,同比增长11.3%,环比跌幅收窄至4.3% [4] - 第三周日均零售5.82万辆,同比增长16.8%,环比下降19.8% [4] - 第四周预计日均零售6.81万辆,同比增长7.6%,环比下降28.8% [4] - 第五周预计日均零售9.88万辆,同比微增0.5%,环比下降2.9% [4] 7月车市运行特征 - 6月末冲刺导致消费潜力提前释放,叠加车企高温假休整期,供需两端共同作用使车市季节性回落 [5] - 工信部规范新能源产业竞争秩序,严控恶意降价,行业转向"价值竞争" [5] - 7月初市场整体折扣稳定在25%,环比6月末促销力度减弱 [5] -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支撑增长,但部分区域补贴暂停导致市场分化 [5]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愈演愈烈,餐饮人集体喊停
搜狐财经· 2025-07-20 23:1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及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外卖平台"价格战"式补贴竞争是重要诱因之一 [4][7] - 外卖平台推出"满25减21""0元购"等极端补贴形式,导致中小商家陷入"不参与无流量、参与则亏损"的恶性循环 [9][13] - 中小商家抗风险能力薄弱,大型连锁企业可通过短期亏损抢占市场份额,而中小商户则面临生存危机 [14][15] 行业协会与企业的反应 - 中国烹饪协会要求平台规范补贴行为,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严禁以成本价开展"百亿补贴"等恶性竞争活动 [5]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呼吁抵制价格战引发的"内卷式"恶性竞争,严禁平台以"流量倾斜""搜索降权"等方式胁迫商家参与补贴 [7] - 贵州遵义红岗区餐饮行业商会指出美团、淘宝闪购等平台发起"0元购""满18送18"等极端补贴,导致行业经营秩序混乱 [9] - 嘉和一品董事长刘京京公开表示平台不应裹挟商家参与巨额补贴,避免迫使商家降低经营底线 [10] 中小商家的困境 - 南昌蜜雪冰城每单亏1.2元,河南螺蛳粉店爆单后每单毛利仅0.49元,遵义米粉店月亏2万关店 [4][13] - 平台标榜的10元折扣中,平台仅承担1元,商户实际需补贴7元 [11][16] - 中小商家缺乏议价权,若不参与补贴活动会被平台降低曝光量,甚至从用户首页"消失" [17][18] - 补贴导致外卖订单占比失衡,堂食业务萎缩,往年7-8月堂食与外卖比例约为7:3,今年补贴大战期间外卖订单占比飙升至70% [20] 破局建议 - 分层定价策略:将菜品分为"引流款""利润款""形象款",确保每单毛利率不低于20% [24] - 私域流量建设:通过"扫码点餐送小菜""外卖包装印社群二维码"等方式将平台新客导入私域,提升复购率 [25] - 借势监管与协会:加入抵制低价倾销倡议,推动平台降低佣金比例、限制强制补贴 [26] - 创新场景融合:通过短视频+外卖联动,如抖音直播后厨过程搭配优惠券引流,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28][29] 行业未来展望 - 外卖补贴大战短期内刺激订单增长,但长期损害商家、骑手和消费者利益,可能影响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 [32] - 监管部门的介入和行业组织的呼吁标志着"内卷式"竞争或将告一段落,未来市场有望回归更健康的竞争模式 [32] - 餐饮行业需回归价值竞争,守住品质、尊重规律,用"谁更值得"替代"谁更便宜"的竞争逻辑 [31]
“疯狂星期六”,天量烧钱?紧急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21:14
补贴金额争议 - 媒体报道称淘宝闪购上周六补贴额超过12亿元,美团补贴额在3亿至4亿元间 [1][2] - 淘宝闪购一线运营人士澄清补贴金额完全失实,强调公司从未参与"0元购"刷单行为 [1][2] - 淘宝闪购称其满减和免单活动均为有门槛的常规营销,内部严格禁止刷单 [1][2] 平台运营策略差异 - 美团单日发放约2000万单免单券,其中超1000万单需加购商品满足起送要求,另1000万单为低价结算的自提订单 [2] - 淘宝闪购优惠券均为外卖满减券(如"满18.8元减18.8元"),暂不支持自提 [2] - 淘宝闪购表示从未设定"冲单目标",坚持按市场规律运营 [1] 订单量数据 - 美团7月12日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1.5亿,较前一周1.2亿增长25% [2] - 淘宝闪购7月14日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不含自提及0元购),创历史新高 [2] 行业竞争观点 - 美团CEO王莆中称非理性商战无赢家,美团被动应战是为守卫主营业务 [4] - 京东声明未参与恶性补贴,强调聚焦降低佣金、骑手福利及品质外卖 [4]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倡议抵制价格补贴内卷,要求平台停止强制商家参与补贴 [5][6] 行业影响与倡议 - 协会指出低价竞争导致商家利润承压、服务品质下降,威胁行业可持续性 [5][6] - 倡议平台禁止"二选一"、算法强制分摊补贴等垄断行为,坚守商品服务标准 [5] - 呼吁行业转向价值竞争,比拼服务质量而非补贴力度 [6]
“疯狂星期六”,天量烧钱?紧急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20:27
外卖补贴大战现状 - 媒体报道称上周六美团补贴额在3亿至4亿元间,淘宝闪购补贴额超过12亿元,但淘宝闪购一线运营人士澄清称补贴金额完全失实[2][3] - 淘宝闪购表示其满减和免单活动是有门槛的常规营销动作,内部严格规定不能搞类似0元购的刷单行为[3] - 淘宝闪购称从未在内部定过"冲单目标",始终按照市场规律运营[3] - 美团单日发放约2000万单免单券,其中超过1000万单需加购其他商品才能达到起送要求[3] - 淘宝闪购优惠券均为外卖满减优惠券,如"满18.8元减18.8元"等,用户只需支付较小金额即可获得外卖[4] 平台订单数据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过1.5亿,较一周前的1.2亿有所增长[5] -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创下新高(不含自提及0元购)[5] 行业观点 - 美团CEO王莆中表示非理性商战下没有赢家,呼吁行业回归理性竞争[7] - 美团称被迫卷入竞争是出于自保,必须守卫主营业务[8] - 京东表示未参与外卖恶性补贴,关注降低佣金、骑手福利和品质外卖[8]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倡议抵制价格补贴"内卷式"竞争,认为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秩序[9][10] - 协会呼吁停止强制商家参与补贴活动,杜绝品质下降和服务缩水[10] - 协会会长表示补贴战可能导致商户降低品质,消费者获得低质服务[11]
专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防止外卖大战陷入“多输困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7-18 19:32
即时零售补贴战现状 - 美团7月12日即时零售订单量达1.5亿单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7月14日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不含自提及0元购)[2] - 餐饮品牌反映实体商户面临经营秩序紊乱 利润压缩 服务质量下滑三重压力[3] - 33家调研企业中 商户被强制承担补贴比例达30%-70% 单笔订单利润率普遍下降10%-30%[3][6] 行业负面影响 - 价格补贴导致消费投诉与赔偿增加 推高企业管理成本 部分企业主动降价投入金额达数万至数十万[6] - 补贴扰乱价格体系 拉低消费者价格预期 阻碍品质提升与创新 导致餐饮堂食和零售到店消费下滑[7] - 北京市统计局显示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利润总额仅1.8亿元 行业形势恶化[24] 协会核心建议 - 禁止平台强制商家参与补贴 严禁流量倾斜 搜索降权等手段 公开算法规则与补贴机制[3][10] - 商家需设定合理利润区间 避免亏损经营-质量下降-客源流失恶性循环[4][11] - 推动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优化 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12] 政策法规依据 - 依据《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 《价格法》第十四条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等 认定强制补贴 低于成本价销售等行为违法[16] - 参考《网络交易平台规则监督管理办法》《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等草案 促进线上线下公平竞争[16] 国际对比与行业愿景 - 美国Instacart模式健康 消费者愿支付溢价与配送费 实现平台 商户 消费者多赢[18] - 呼吁建立优质服务-合理利润-可持续发展生态 避免短期繁荣不可持续[14][22]
专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防止外卖大战陷入“多输困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7-18 17:49
即时零售补贴大战现状 - 美团7月12日即时零售订单量达1.5亿单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7月14日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不含自提及0元购)[2] - 餐饮品牌反映实体商户面临经营秩序紊乱 利润空间压缩(单笔订单平均利润率降幅10%-30%) 服务质量下滑等压力[2] - 平台强制商家承担30%-70%补贴份额 少数情况超70% 导致商户沦为"加工厂" 堂食及到店消费下滑[2][4] 行业协会倡议核心内容 - 要求平台停止强制商家参与补贴 禁止通过流量倾斜 搜索降权等手段施压 限制不合理补贴比例[3] - 呼吁行业远离价格比拼 补贴换流量等短视行为 设定合理利润率区间 避免陷入"利润为负—品质下降—消费者流失"恶性循环[3] - 推动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 包括规范补贴行为 坚守品质底线 构建多元竞争体系[4][6] 补贴战对行业的多重影响 - 运力不足导致消费投诉与赔偿增加 推高企业管理成本 部分企业主动降价投入金额达数万至数十万[4] - 扰乱价格体系 拉低消费者价格预期 阻碍品质提升与创新 加剧商家对平台依赖[4] -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利润总额仅1.8亿元 行业形势恶化[12] 政策与法律依据 - 依据国家促消费政策文件 包括《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等[7] - 平台强制分摊补贴可能违反《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 低于成本价销售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及《反不正当竞争法》[7][8] - 参考《网络交易平台规则监督管理办法》等草案文件 促进线上线下公平竞争[8] 国际对比与行业建议 - 美国Instacart模式健康 消费者愿为即时零售支付溢价 形成平台 商户 消费者多赢局面[10] - 建议平台公开算法规则与补贴机制 商家坚守质量底线 政府加强监管引导[6][11] - 倡导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优化增效降本 践行绿色包装与理性消费[6][13]
茶百道(02555):行业景气叠加产品力重塑,公司业绩反转可期
银河证券· 2025-07-16 19: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茶百道,给予“推荐”评级 [10][13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景气叠加产品力重塑,茶百道业绩反转可期 [3][4] - 受益于竞争企稳和外卖平台补贴,现制茶饮行业迎来景气周期,茶百道作为头部品牌受益显著 [10] - 中期看,产品力重塑与渠道双轨扩张有望驱动茶百道经营拐点,基本面具备反转潜力 [10] - 预计茶百道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9.2亿元/11.6亿元/13.2亿元,对应PE估值为15X/12X/11X [5][10][137] 各部分总结 中端茶饮头部品牌,多元产品引领市场趋势 - 依托加盟模式和供应链壁垒,稳居现制茶饮市场第三,主营经典、季节性和区域性茶饮,产品价格处市场中游,多元组合受消费者喜爱 [13][16] - 股权结构集中于创始人团队,董事会及管理层以初创团队为主,具备丰富行业经验 [19][22] - 门店遍布各线级城市,营收规模与结构稳定,货品及设备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毛利数据下降,费用率上扬,利润短期承压,现金流结构变动,账面现金增长,资产负债表简洁,无有息负债压力 [24][33][39] 竞争企稳 + 平台补贴,行业增长动能强劲 - 性价比提升叠加可得性增强,现制饮品市场2028年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现制属性和价格带下移提升性价比,门店密度提升增强产品可得性 [56][65][69] - 2024年现制茶饮行业进入下行周期,2024年四季度起竞争企稳,外卖大战利好需求爆发,现制茶饮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加盟商盈利显著修复,平台补贴力度增强,茶饮景气度有望保持上行 [73][85][86] 内外兼修,成长空间有望重新打开 - 产品研发紧跟消费者需求,建立完善产品矩阵,研发投入增加,上新频率提升,新品反响良好,爆品率提高 [88][91][97] - 供应链加大建设投入,建立全国性供应链,采购把控严格,年内新建果汁工厂,95%门店实现一周两配及以上,智能系统确保运输效率及质量 [100][103][106] - 2024年门店增速放缓,规模突破8000家,低线市场门店规模有待提升,下沉战略加速,海外首店在韩国成功,“一城一策”战略得到验证 [109][118][12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业务拆分预测2025 - 2027年各业务营收增速和毛利率 [131] - 基于FCFF法,公司合理每股价值为17.99元(约19.71港元),在不同参数波动下,合理每股股价为16.45 - 20.00元(约18.02 - 21.92港元) [133] - 相对估值方面,现制茶饮行业估值高于连锁餐饮行业,茶百道当前估值偏低,未来有提升空间 [136]
美奥口腔打响价值竞争第一枪
搜狐财经· 2025-07-15 09:22
公司战略升级 - 公司在苏州开设6000平方米旗舰诊疗中心 是原店面积的三倍扩容 标志着口腔医疗进入价值竞争新时代 [1] - 在行业低谷期逆势扩张 利用成本优势整合优质资源 通过硬件环境 尖端技术和深度服务构建差异化壁垒 [2] - 苏州旗舰店是公司第三轮战略升级起点 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构建 计划构建"1个超级旗舰+N个区域门店+周边社区"立体网络 [4]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跳出998元种植牙价格战 转向以专业能力 服务深度和用户终身价值为核心的价值竞争模式 [3] - 打破单次交易模式 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口腔诊疗服务 将服务延伸至用户家庭 构建终身用户关系 [3] - 与世茂服务合作打造"物业+医疗"创新模式 整合社区服务场景与医疗资源 建立"最后一公里"生活圈 [4]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普遍存在同质化和低价策略 与消费者对高品质 好体验及长期健康管理的需求存在明显缺口 [2] - 公司通过价值竞争战略重塑行业游戏规则 从价格比拼转向医疗能力 服务体验和品牌信任的综合竞争 [5] - 公司倡导构建"价值共同体" 赋能上下游数十家合作伙伴 推动行业从零和博弈走向价值共创 [4] 运营数据与规划 - 2012-2025年公司从战略扩张转向"修炼内功" 已成长为覆盖全国一二三线城市的头部连锁品牌 [4] - 苏州旗舰店新模式验证后将向全国15城门店推广实施 加速集团整体价值升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