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升级

搜索文档
碳素行业要打破无序竞争 高端特种石墨是破局方向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2 20:43
负极材料、石墨电极行业的激烈竞争,也波及碳素材料制造业。8月1日,中国炭素行业协会执行会长秦松在成都呼吁各碳素企业要加强研发创新。 中国碳素行业的现状是,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缺失,依赖进口,特别是第三代半导体制造业用石墨90%依赖进口。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8英寸碳化硅(SiC)半导体产线的规模化普及,石墨耗材市场将进入百亿美元级规模,对高性能石墨材料的需求将持续旺盛。 巴中意科碳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仕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作为碳化硅(SiC)第三代半导体制备的核心耗材,特种石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而且对特种石墨的性能指标非常苛求,除了机械性能,还对热性能、电性能有严格要求。目前,部分国内厂家也将发力点聚焦在高端特种石墨。 国产石墨低价抢市场,急需寻找新增长极 8月1日,在成都举行的一场石墨企业新品会上,秦松简短介绍了当前碳素行业发展情况,提到碳素行业现阶段低端产能过度竞争的问题。他表示:"高端特 种石墨新产品的稳定量产,将给碳素行业注入强大的信心和动力。"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胥帅 摄 每经记者|胥帅 每经编辑|董兴生 根据贝特瑞2024年年报,2024年,负极材料供给端仍处偏过剩状态,价格受 ...
Hub Group (HUBG) Q2 Revenue Falls 8%
The Motley Fool· 2025-08-02 01:36
Hub Group (HUBG -5.68%), a North American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provider, reported its earnings for the second quarter of fiscal 2025 on July 31, 2025. The most significant news from the release was that Non-GAAP earnings per share (EPS) of $0.45 edged past analyst expectations by $0.01, but GAAP revenue of $905.6 million missed estimates by $13.2 million. Compared to the prior year, GAAP revenue was down 8%. GAAP operating income and net income also decreased year over year. The performance highligh ...
2025年超硬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升级与高端转型
前瞻网· 2025-07-30 15:16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兵红箭(000519)、黄河旋风(600172)、力量钻石(301071)、惠丰钻石(839725)、国机精 工(002046)、四方达(300179)、沃尔德(688028)等 本文核心观点:2025年中国超硬材料行业已形成HPHT与CVD技术双轨发展格局,在国产设备突破和河南产 业集群推动下,正加速从传统加工向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领域转型,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技术升级与高端应用拓展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从HPHT突破到CVD高端化的60年演进 自1963年中国首次合成人造金刚石起,中国超硬材料行业迈入产业化征程;1966年实现首颗cBN(立方氮化硼) 合成,打破外国技术垄断。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链不断完善,设备国产化加速,河南等地涌现大型产业集 群,龙头企业如黄河旋风、豫金、力量钻石实现HPHT压机自制与压片制品一体化。近十年,宁波实现CVD 单晶钻石产业化,国内已具备2英寸以上MPCVD设备与金刚石籽晶剥离技术;科研团队持续突破"变功率–压 力补偿"等高阶合成工艺,多家企业领域具备微粉至功能化纳米钻前沿技术能力。截至2025年,国内培育钻 石产 ...
粤半年揽才超百万 人才供需“零时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1:56
广东人才引进计划 - 广东推出"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目标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来粤就业创业,截至7月中旬已提前实现目标 [2][6][9] - 该计划组织北京、上海等8城联动招聘活动,751家用人单位提供超3.5万个岗位,吸引超2万名高校学生参加 [7] - 深圳为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已投入运营5万套(间)免费住宿房源,实际入住18406人 [12] 企业招聘动态 - 腾讯宣布三年新增2.8万个校招岗位,2025年招聘1万名校招实习生,其中前沿技术岗位占比超60% [5] - 欣旺达2025届校招入职近千人,超半数为硕博毕业生,研发人才占比约40% [5] - 众擎机器人从去年四五十人规模明显扩张,优秀软件测试、算法工程师岗位年薪可达百万 [6] 行业人才需求 - 大湾区内地九市招聘职位数占全国12%,其中深圳提供35.2%的岗位 [2] - 机器人调试工程师、机器人算法职位数分别大增53.0%、32.0% [4] - 新兴产业企业对大模型、硬件设计、商业化等全栈人才需求旺盛 [6] 企业研发投入 - 腾讯2025年一季度研发支出189.1亿元,同比增长21% [5] - 欣旺达一季度研发费用9.32亿元,同比增长31.28%,近五年累计研发投入约130亿元 [5] - 锂电、AI、机器人等行业技术迭代加速,推动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5][6]
研判2025!中国乙丙橡胶(EPM)行业产量、价格及毛利润分析:行业技术升级助力产量增长,新能源汽车需求推动市场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5 09:24
相关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华能源 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公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青树新材料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百川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欧士特科技仪器有限公司、北京世纪森朗 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安徽超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弘鼎华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 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乙丙橡胶(EPM)、乙丙橡胶(EPM)市场规模、乙丙橡胶(EPM)行业现状、乙丙橡胶 (EPM)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乙丙橡胶(EPM)是一种由乙烯和丙烯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的合成橡胶。它是一种无规共聚物,其 分子链主要由乙烯和丙烯单元组成,分子结构中不含双键。这种橡胶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耐臭氧性、 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性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电线电缆等领域。根据分子链中单体组成的不 同,可分为二元乙丙橡胶(EPM)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 内容概况:近年来,随着国内对乙丙橡胶生产技术的不断优化,部分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工艺 ...
城市24小时 | 最强地级市首发“新”榜单,意味着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00:01
苏州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 苏州首次发布"2025苏州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家"名单,以企业年度研发费用为核心指标 [1] - 入围企业全年研发费用总额达630.82亿元,研发费用入围门槛为7281万元 [4] - 4家企业研发费用超50亿元,11家在10~50亿元之间,13家在5~10亿元之间,59家在1~5亿元之间,13家在7281万元~1亿元之间 [4] - 沙钢集团以77.58亿元研发费用位居榜首,盛虹控股集团67.72亿元第二,亨通集团59.27亿元第三,协鑫集团50亿元第四 [4] - 榜单中制造业企业达92家,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31家、电气机械制造业10家、通用设备制造业8家等 [4] - 2024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69万亿元,正向5万亿目标冲刺 [4] - 苏州累计培育创新联合体23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80.6%,2025年目标为90% [6] 行业动态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总投资1.2万亿元,建设5座梯级电站 [7] - 成渝中线高铁将以400公里时速运营,开通后成渝间50分钟通达 [8] - 河南贾鲁河建设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由河南交投全额出资 [9] - 浙江计划到2027年底建成5G基站30万个以上,5G工厂超1000个 [11] - 国家铁路局正在编制"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重点完善铁路网络、提升运输效能、降低物流成本 [12] - "十四五"以来全国高铁营业里程增加1万公里,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近4万亿元 [12] 经济数据 - 上半年北京地区进出口1.53万亿元,出口3017.1亿元增长1.4%,首次突破3000亿元 [10] - 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79.7%,60岁以上银发网民1.61亿人,农村网民3.22亿人 [13] -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 [13] - 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956.4亿件增长19.3%,业务收入7187.8亿元增长10.1% [14][19] - 广东上半年快递业务量234.2亿件居首,浙江161.4亿件第二,江苏75.5亿件第三 [16]
盛视科技:将从技术升级等方面降低Nao等系列机器人成本
快讯· 2025-07-21 08:55
公司动态 - 盛视科技表示将通过技术升级和供应链优化降低Nao等系列机器人成本 [1] - 公司将与合作伙伴发挥各自优势拓展机器人在更多场景的应用落地 [1]
鹏华碳中和二季度再现百亿申赎,机器人概念重仓股“大换血”
搜狐财经· 2025-07-18 11:13
基金份额变动 - 鹏华碳中和C类份额二季度总申购达1005亿份,同时赎回936亿份,呈现短期快进快出趋势 [1][2] - C类份额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5998亿份,较期初5302亿份增长13%,但赎回份额环比一季度558亿份显著增加 [4][5] - A类份额总申购1214亿份,赎回1422亿份,期末份额1403亿份,较期初1610亿份下降13% [4] 业绩表现 - 二季度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686%,跑输同期业绩比较基准086% [4] - 一季度因踩中人形机器人风口净值大涨,但二季度板块回落导致收益转负 [4] 持仓结构调整 - 前十大重仓股更换6只,新进个股包括肇民科技、隆盛科技、北特科技等,退出个股含双林股份、中大力德等 [6] - 持仓仍集中机器人概念板块,前十大持仓合计占股票市值4114%,占基金净值3901% [7] - 震裕科技持仓市值554亿居首,占净值510%,中坚科技持仓460亿占比424% [7] 行业观点 - 制造业面临全球重构压力,关税政策对出海产业链形成冲击,光伏、锂电等行业盈利困难 [7] - 新能源行业处于4年下行周期底部,需通过供给侧改革与技术升级实现产能出清 [8] - 机器人被视为AI与工业革命结合体,电力巡检机器人可降低50%运维成本并提升80%故障响应速度 [8] - 具身智能在物流、分拣等环节提升制造业效率,成为新竞争力 [8]
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混合A,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混合C: 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2季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18 09:36
基金产品概况 - 基金简称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混合,基金主代码003835,运作方式为契约型开放式,合同生效日2016年12月2日,报告期末份额总额907,996,421.84份 [2] - 投资目标为通过灵活资产配置精选新兴成长主题股票,追求超额收益与长期资本增值,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60%-95%,其中投资于新兴成长主题证券比例不低于非现金资产的80% [2] - 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成长指数收益率×7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30%,属于中高风险混合型基金 [2][4] 投资策略 - 采用自上而下行业遴选与自下而上个股选择结合策略,重点布局具备新技术/商业模式的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及传统产业中具备新成长动力的企业 [2][3] - 港股通投资聚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及估值吸引力标的,存托凭证投资基于基础证券价值研判 [3] - 债券投资采用久期策略、收益率曲线策略等,权证投资结合定价模型与价值挖掘策略 [3][4] 业绩表现 - 2025年Q2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混合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59%,C类为-3.68%,同期业绩基准收益率为0.13% [4][5] - 过去一年A类累计收益率达43.68%,显著跑赢业绩基准32.88个百分点,体现主动管理能力 [4] 资产配置 - 报告期末股票仓位93.92%,总持仓市值1,076,052,320.09元,其中港股通投资占比2.18%(24,781,575.53元) [5][11] - 行业配置高度集中,制造业占比86.88%,信息技术业占比5.09%,前十大重仓股未披露具体明细 [11] 基金经理观点 - 认为新能源行业经历3年下行后基本面触底,反内卷政策有望推动供给侧出清,2030年前需求年复合增长率仍可达20% [8][9] - 看好技术升级驱动的全球竞争力,如人形机器人、AI算力、固态电池等领域已出现"Deepseek时刻",国内产业链在硬件迭代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方面具备优势 [9][10] 份额变动 - Q2期间A类份额获净申购56,819,045.01份(申购93,215,608.16份/赎回36,396,563.15份),C类净赎回50,371,366.05份 [13] - 机构投资者持有A类份额211,930,141.29份,占比23.33%,存在单一持有人集中度风险 [13]
阿斯麦(ASML.US)财报喜忧参半 瑞银与小摩分歧显现:是周期低谷,还是技术拐点
智通财经· 2025-07-17 16:03
财务表现 - Q2净销售额达77亿欧元,EBIT超出市场共识12% [2] - Q2净订单55亿欧元,环比增长41%,同比持平,显著高于市场共识 [1][2] - Q2毛利率53.7%,超出指导值51.5%及共识51.9% [2] - Q2稀释每股收益(EPS)5.9欧元 [2] - Q3 EBIT指引较共识低11%,全年净销售额增长15% [2] - Q3销售额指引较共识低6.8%,毛利率中点51%较共识低39bps [2] - 2026年EPS可能下调5%-10%,主因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较高 [2] 中国市场 - Q2中国区收入环比下降3%,同比下降35%,占销售额27% [3] - 全年中国区收入占比预计仍超25% [3] - 中国市场长期需求仍支撑公司营收基本盘 [3] 技术升级 - Q2确认高NA工具(如NXE:3800s)收入,对毛利率产生稀释效应 [4] - 高NA工具收入确认将稀释2025年下半年毛利率 [4] - 升级收入(如NXE:3800s升级)对Q2毛利率有正面贡献 [4] 资本运作 - Q2回购14亿欧元股票 [5] 2026展望 - 管理层首次对2026年增长持保留态度,称无法确认 [6] - 高市场份额及美国半导体制造回流政策或抵消部分周期性风险 [6] - 技术领先地位为长期增长提供支撑 [6] 股价表现 - 7月16日美股暴跌8.33%,收盘报754.45美元 [6] - 过去一年股价累计下挫约34% [6] 行业影响 - 公司订单表现对半导体设备行业具有风向标意义 [3] - 在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波动中,公司凭借技术壁垒与资本运作被视为最具韧性的设备厂商之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