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未来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农业微生物,又一合成生物公司获数千万元 B 轮投资!
思威博生物融资事件 - 江苏思威博生物科技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 深圳嘉道绿色低碳投资基金领投 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作为天使投资人继续跟投 [2] - 融资资金将用于农业生物科技研发、产业投资布局及团队建设 加速微生物肥料、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技术产品化 [4]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农业农村部绿色智能肥料创新重点实验室及沈其荣院士工作站建设单位 具备微生物菌株挖掘建库、高通量筛选、代谢产物制备等全链条技术能力 [4] - 业务覆盖微生物肥料定制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4] 战略发展规划 - 计划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拓展业务版图 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4] - 未来将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应对农业绿色发展需求增长 [4] SynBioCon 2025大会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制造赛道及绿色化工、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三大领域 [9] - 同期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及《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闭门研讨会 [9][10] 大会日程亮点 - 8月21日开幕式设生物制造产业宏观论坛 下午举办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 [10] - 8月22日专题论坛覆盖AI赋能生物制造、未来食品&农业方向 全天同步进行科技成果展示对接 [10]
山东福瑞达年产200kg胶原蛋白生产线建设项目
山东福瑞达胶原蛋白生产线建设项目 - 项目为扩建性质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经济开发区 总投资1200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50万元 利用现有发酵一车间进行设备升级 不新增占地 [2] -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迁移制水装置至2层 新增旋转膜设备、中空纤维膜设备、超滤膜设备及膜包、离子交换层析系统等专业生产设备 [2] - 预计2025年6月投产 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0kg胶原蛋白的产能 具体产品结构为:重组II型115 2kg/a 重组XVII型64kg/a 重组III型穿膜胶原蛋白20 8kg/a [3][2] 公司现有产能布局 - 透明质酸钠装置50t/a 普鲁兰多糖装置2t/a 聚谷氨酸装置2t/a 纳他霉素装置100t/a 乳酸链球菌素装置100t/a 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 - 在建项目包括:微生物合成生物学技术系列产品一期(含50吨食品级γ-氨基丁酸、100吨饲料级γ-氨基丁酸、10吨依克多因、50吨虾青素装置)以及酒精精馏升级改造项目 [4] - 2023年完成10万吨高端生物发酵肥料改扩建项目自主验收 含液体/固体水溶肥生产线 [4] 行业动态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制造赛道 设置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三大专题论坛 [8][9] - 大会配套活动包括: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AI赋能生物制造蓝皮书闭门研讨会 以及合成生物科技成果展示对接 [9] - 主办方联合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酶赛生物等机构 获得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等多家行业组织支持 [8]
第一波嘉宾剧透!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宁波)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五大方向[1] - 大会旨在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挖掘[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2]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等6家机构[2] - 大会顾问专家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等权威人士[2][4] 产业化专家阵容 生物基化学品与材料 - 薛闯(大连理工大学):开发自组装蛋白质笼人工细胞器,提升番茄红素产量,优化纤维素酶菌株[6] - 袁其朋(北京化工大学):构建高版本芳香族化合物合成底盘,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等20余种化合物[7][8] - 王丹(重庆大学):开发生物基聚酰胺单体(戊二胺等),与万华化学等企业合作[10][11] - 杨世辉(湖北大学):布局非粮大宗醇酸生物制造,推动厌氢发酵技术[12] - 王泽建(华东理工大学):攻克抗生素、维生素等发酵产业工程化技术,服务20多家生产企业[18] 酶工程与生物催化 - 刘夫锋(天津科技大学):开发蔗糖异构酶固定化技术用于异麦芽酮糖绿色制造[22][23] - 朱蕾蕾(中科院天津工生所):创制碳碳缩合酶等工业酶,推动一碳化合物绿色制造[26][27] - 廖苍松(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专注生物催化与酶级联反应不对称合成[20] 高值化合物合成 - 于洪巍(浙江大学):以生物油脂、维生素A等为核心产品线[16][17] - 李爽(华南理工大学):实现天然活性化合物全生物路径合成,应用于日化领域[24][25] - 罗自卫(西北农林科大):设计芳香族/杂环化合物细胞工厂[29] - 徐国强(江南大学):研究γ-聚谷氨酸等氨基酸衍生物合成[30][31] 大会议程 8月20日 - 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邀请制,20+行业领袖)[36] - 生物制造青年论坛(20+场创新成果报告)[36] 8月21日 - 开幕式及宏观论坛[36]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化学品/新型碳源制造)[36][37] - AI赋能生物制造蓝皮书闭门研讨会[37] 8月22日 - AI+生物制造专题论坛[37] - 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37] - 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合成生物创新展览[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