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科学

搜索文档
冰雪科学盛宴走进校园社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9 16:18
极地知识进校园活动概况 - 2025年极地知识进校园辽宁站活动于7月2日~4日在辽宁省实验中学、丹东市朝鲜族中学和大连海洋大学举行三场活动 [6] - 活动主题为"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 [6] - 活动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牵头组织,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等8家单位共同参与 [9]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每场活动以《冰路征程——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和《中国南极秦岭站建设纪实》两部宣传片开篇 [10] - 活动包含极地专家演讲、现场视频连线南极考察站、师生互动提问等环节 [10][11][12] - 三场活动分别吸引1000名、300名和500余名师生及社区居民参与 [10][12][15] 极地科考成就展示 - 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成功建立昆仑站,挺进南极内陆海拔最高点冰穹A [10] - 中国北极科考实现首次抵达北极点的历史性突破 [10] - 展示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从蓝图到落成的全过程 [10] - "雪龙2"极地科考破冰船展现新时代我国极地考察保障能力新发展 [10] 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 - 大连海洋大学博士马天鸣曾参与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承担冰川科学考察任务 [15] - 大连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苏冰担任"深蓝号"首任远洋渔业科学观察员,完成264天南极科研任务 [16] - 大连海洋大学校长表示活动将推动师生积极投身极地考察等国家事业 [17] 社会影响与教育意义 - 活动激发青少年对极地科学的兴趣,培养守护地球、勇担使命的信念 [6][12] - 通过视频连线让师生直观了解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的科考工作 [11][12] - 展现中国极地科考40年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辉煌历程 [10]
在荆楚大地播撒极地科学火种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9 16:41
极地知识进校园活动概况 - 活动主题为"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于2025年5月21日~22日在湖北武汉大学、江陵县第一高级中学和恩施高中举行[5] - 活动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牵头组织,联合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等8家单位共同参与[5] - 通过极地科普讲座、图书赠送和南极中山站实时视频连线等形式开展[5] 专家团队构成 - 3名专家均曾是中国极地考察队员,包括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何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粟多武和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授张胜凯[7] - 何昉累计执行极地野外考察1500余天,参加过10次北极黄河站考察和4次中冰北极联合观测站考察[8] - 张胜凯曾3次参加中国南极考察和3次中国北极考察,是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14] 讲座内容亮点 - 何昉讲座《极地空间环境和我们的生活》介绍极区空间环境观测情况,包括南极中山站、北极黄河站和中国-冰岛北极联合观测站的工作[12] - 粟多武讲座《南极考察中的重力计量》展示在中山站新建重力测量点位时克服极寒强风的工作场景[12] - 张胜凯讲座《测绘遥感在极地科考中的应用》讲述2005年中国南极考察队登顶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历史时刻[14] 技术应用突破 - 2024年极地考察中首次使用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极地科考提供更精准可靠的定位保障[14] - 南极科考站通信从早期无线电升级为卫星通信,具备24小时不间断稳定网络能力[17] - 测绘遥感技术应用于极地科考,包括绘制精确地图和监测冰川变化[14] 极地科考现场实况 - 南极中山站越冬队员展示极夜前夕景象:太阳短暂露脸,极光如绿色绸带舞动[16] - 中山站外标志性景观为一座巨大平顶冰山,站周边积雪达1米厚,冰厚60厘米[17] - 越冬队员室内着轻便衣物,室外需穿厚重防寒服应对零下30摄氏度低温[16] 活动社会影响 - 为县域中学和大山里的少数民族学子提供接触极地知识的珍贵机会[21] - 激发青少年对极地科考事业的向往,现场提问踊跃甚至追出讲座继续请教[14] - 通过跨越12000公里的视频连线,让师生直观感受极地科考魅力[16]
2025年极地知识进校园湖北站第二场:点亮县中科学梦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2 16:34
极地知识进校园活动 - 活动主题为"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牵头,多个单位共同组织[3] - 活动内容包括播放《冰路征程——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和《中国南极秦岭站建设纪实》宣传片[3] - 活动组织方向江陵一中赠送了"雪龙2"极地科考破冰船模型和极地、海洋科普图书[3] 极地科普讲座内容 -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何昉讲解了极地空间环境知识,分享了在中山站、北极黄河站和中国-冰岛北极联合观测站观测极光的经历[8]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粟多武讲解了南极考察中的重力计量,展示了在中山站遇到的11级暴风雪天气[12] - 武汉大学张胜凯讲述了测绘遥感在极地科考中的应用,包括使用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经历[16] 南极考察站连线 - 第41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站长刘建军介绍了中山站周边积雪达1米厚,冰厚60厘米的情况[20] - 刘建军分享了在极地观测极光、弹吉他等生活细节[20] - 刘建军表示希望通过活动激发青少年对极地科学探索的兴趣[23] 活动影响 - 活动为基层县中师生带来了前沿的科技知识,激发了科学探索热情[29] - 活动为同学们打开了通往极地世界的大门,种下了极地科学的种子[29] - 活动有望激励学子们为极地研究与保护贡献力量[29]
2025年极地知识进校园湖北首站:武大学子“云游”极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1 18:20
极地知识进校园活动 - 2025年极地知识进校园活动在武汉大学举办 主题为"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 [3][12] - 活动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牵头 联合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等8家单位共同组织 [3] - 活动旨在普及极地科学知识 激发社会各界关注极地工作 让极地成为新的课堂 [3] 活动内容 - 播放《冰路征程》宣传片 回顾中国极地考察40年历程 [4] - 向武汉大学赠送"中国南极秦岭站"模型和极地科普图书 [4] - 举办三场极地主题讲座 分别涉及极地空间环境 重力计量和测绘遥感技术 [7][8] - 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进行视频连线 实时展示南极景观 [11] 讲座内容 - 何昉讲解《极地空间环境和我们的生活》 揭示极光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7] - 粟多武分享《南极考察中的重力计量》 介绍中山站绝对重力连续观测 [7] - 张胜凯讲述《测绘遥感在极地科考中的应用》 回顾2005年登顶南极冰盖最高点历史时刻 [8] 互动环节 - 学生踊跃提问 内容涵盖参加科考途径和最新科研进展 [11] - 通过问答环节 展现学生对极地研究的兴趣和参与意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