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考察

搜索文档
2025年极地知识进校园辽宁第二站:冰雪科学种子播撒边境民族校园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3 20:44
主办方向学校赠送极地海洋科普图书 "极地知识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学生们领略了极地自然之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守护地球、勇担使命的信念,这与我校培养'兼具民族情怀与世界眼 光'学子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对于我们这样位于边境地区的民族中学来说,这样的极地知识课堂实在是太难得,太宝贵了。"辽宁丹东市朝鲜族中学学生处 主任安玉琳说。 盛夏时节的雨丝掠过鸭绿江畔的教学楼顶,辽宁省丹东市朝鲜族中学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二年级,近300名师生期待着零距离聆 听极地专家的演讲。7月3日,2025年极地知识进校园辽宁站第二场活动在此举行,跨越万水千山的冰雪科学种子,正落在中朝边境的沃土上,滋养些朝鲜 族、汉族、满族等多民族青少年的心灵。 本次活动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牵头组织,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自然资源部直属机关团委、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 国自然资源报社、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辽宁省自然资源厅、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共同参与,旨在普及极地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关注、 支持和参与极地工作的热情,让极地成为新的课堂。 岁月沧桑而历史永存。活动首先播放了《冰路征程——中国极地考察40周 ...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在海口向公众开放
中国新闻网· 2025-06-02 17:17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 - 雪龙2号是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采用全球首创的艏艉双向破冰设计,大幅提高破冰效率 [1] - 该船配备DP2动力定位系统和月池系统等先进设备,可在恶劣海况下精确定位作业 [1] - 船上设有12间实验室,涵盖物理实验室、环境信息室、重力仪室等极地科考各学科领域 [2] - 海洋物理实验室主要开展海洋环流、海冰动力学研究,通用实验室负责海水成分分析、碳循环研究等 [2] 第41次南极考察成果 - 考察历时208天,总航程4万余海里,创下中国极地考察单船航行时间最长纪录 [1] - 首次实现南极秋季考察,在水体结构、低营养级生物、磷虾及高营养级生物三方面取得新发现 [1] - 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5月28日返抵海南海口 [1] 海南极地产业发展 - 海南正在超前布局海洋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极地产业是重要方向之一 [2] - 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工程项目持续推进,致力于打造科考服务保障基地 [2] - 该码头已能为包括极地科考在内的各类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支撑 [2] 公众开放活动 - 雪龙2号首次到访海南自贸港并在海口举行为期5天的公众开放日活动 [1] - 参观者可近距离接触实验室、登船大厅、健身房、学术厅、驾驶台及飞行平台等特色区域 [1] - 开放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首批登船参观票通过网上抢购获得 [2]
探索极地的青年们
新华网· 2025-05-04 19:07
新华社"雪龙2"号5月4日电(记者黄韬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航行在南半球广阔大海上。随着本航 次主要任务顺利完成,船儿一路向北,归期在望。 海路遥远漫长,天气千变万化,准确可靠的气象预报是航行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航以来,徐晓武每天都会结合观测情况和 预报资料做一期天气海况预报单,5月4号已是第190期。 5月4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在"雪龙2"号甲板上举行升旗仪式。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摄 "驾驶台收到,谢谢。"接完电话,收到船长指示后,"雪龙2"号三副杨凯根据最新天气预报稍微调整了航向。 经过三个极地航次的磨练,杨凯现在开起船来有条不紊。虽然是"00后",大家却喜欢喊他"凯哥"。极地航程让他快速成长,他也希望能为极地事 业添砖加瓦,做出贡献。 5月2日,随船气象员徐晓武正在甲板进行气象观测。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摄 5月2日,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海上航行。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摄 4日清晨,考察队员们早早来到甲板集合。随着雄浑国歌在海上奏响,队员们面朝国旗,行注目礼。 "通过举行升旗仪式,我们希望展现青年人在极地事业中的担当,向祖国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