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保护

搜索文档
保亭在全国率先构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标准+服务”体系
海南日报· 2025-07-03 09:42
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体系 - 保亭在全国率先构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标准+服务"体系,以槟榔谷为实践平台,通过立法支撑、建立规范、创建载体,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2] - 该创新举措入选第20批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2] 立法保障与版权保护 - 保亭出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八大类需保护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 [3] - 2024年保亭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设立版权保护服务站,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已有上百件民间文艺作品获得版权登记 [3][4] 行业规范与标准化建设 - 保亭制定《关于建设黎苗文化保护传承展示体验区的行动方案》,明确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标准,并制定《保亭黎族赛方言服饰制作工艺规程》等标准 [7] - 全国首创《景区非遗文物管理规范》等12项民族文化特色企业标准,推动现代标准融入文化传承,让民族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有据可查 [7] 示范载体与文旅融合 - 槟榔谷作为民族文化保护示范载体,构建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深度应用的标准化合作模式,打造涵盖"衣食住行"的黎族苗族生活生产场景 [8] - 槟榔谷每天开展44个演艺节目、200余场大小型演出,确保游客随时都能体验民族文化,未来还将民族文化融入每一处细节和活动 [8] 民族文化创新与市场应用 - 槟榔谷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换装选择,包括传统黎族苗族服饰和改良版民族服饰,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5] - 标准化推动非遗技艺的留存与传播,同时让游客感受到真正的民族文化,获得更加沉浸式的文旅体验 [7]
贵州民族文化焕发新彩
人民日报· 2025-06-04 08:29
民族文化保护与创新 - 侗族大歌通过与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结合迅速走红,体现民族文化古朴与时尚的结合 [1] - 贵州拥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政府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 [1] - 出台《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编制724个传统村落规划并挂牌保护,建成480多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2] - 13项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做法被列入住建部可复制经验清单 [2] 非遗创新与产业化 - 水族马尾绣登上法国巴黎时装周,从传统背带发展为时装元素,设计出上百种产品 [3] - 非遗传承人韦桃花带动数百名绣娘共同致富,推动绣银结合等创新 [3] - "十四五"期间贵州加强非遗保护,创建6个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实施5个传统工艺振兴项目 [3] - 建立11所院校和26家非遗企业作为非遗研培基地,分层培养人才 [3] 文旅融合与经济效益 - 肇兴侗寨2024年接待游客102 7万人次,同比增长63 4%,人均可支配收入4 16万元,增长12 3% [4] - 民族文化借力"村超""村BA""村晚"等平台走向全国 [4] - 推出十大非遗主题旅游路线,开拓200余家非遗旅游体验空间,创新非遗展演和文创产品展销模式 [5] - 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深化文体旅融合,丰富旅游业态 [5]
山水为幕、生活作展的奇妙“无墙”博物馆
新华网· 2025-05-18 11:00
新华社南宁5月17日电(记者黄凯莹)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六巷村下古陈屯,蜿蜒的石板路通向一扇饱经沧桑的木门,嵌于黄泥墙与青石 基之中,门上檐角微微上翘,古朴而庄严。 "这扇古寨门是我们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的一件'百年馆藏'。"博物馆管理员盘义勇说。 生态博物馆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它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空间限制,将博物馆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区、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坳瑶是瑶族 的一个支系,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保护范围涵盖六巷乡上古陈和下古陈两个坳瑶村寨,其展示与信息资料中心设在下古陈屯,于2011年5月正式建 成并对外开放。 每逢节庆活动,婉转动人的独弦琴声随海风飘扬,高跷捕鱼的绝技引得游人啧啧称奇。类似的场景,在京族生态博物馆内以模型、影像等形式展 出,并配上详细的背景介绍。 "京族独弦琴、高跷捕鱼都是京族人民引以为傲的文化瑰宝,海洋文化特色鲜明。"京族生态博物馆馆长赵霞说,为保护和传承好京族的传统文 化,生态博物馆不仅提供了静态展出的空间,同时还常态化地打造日常展示的舞台,以此鼓励当地居民投身到保护与传承的实践中。 "在发展中保护民族文化是生态博物馆的重要议题。"麦西说,许多生态博物馆藏于村寨,它们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