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

搜索文档
在黔山秀水之间,领略多彩文化魅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6 06:59
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 - 2025年"艺海流金·多彩贵州"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交流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支持 [2] - 活动内容包括贵阳、安顺、黔东南等地文化和旅游推介会,非遗传承、景区建设、城市文化等主题交流工作坊,走访当地16个文化地标 [2] - "艺海流金"活动自2005年创办,20年来已走进山东、甘肃、浙江、海南、江西等多个省份 [2] 贵州旅游资源 - 贵州拥有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的山水之美,多民族融合共居演绎的人文之美,以及现代化发展之美 [2] - 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包括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 [3] - 贵州"村超""村BA""村T"等"村字号"系列IP近年来十分火爆,群众文体活动释放出强劲吸引力,激活县城和乡村活力 [5] 港澳游客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贵州接待港澳游客达10.72万人次,同比增长74% [3] - 2024年香港、澳门和贵州成立了"贵港澳旅游联盟" [3] 文化合作项目 - 中央歌剧院与贵州省共同打造了原创歌剧《王阳明》,与安顺市共同打造了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 [3] - 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与重庆川剧院合作推出小剧场川剧《霸王别姬》,并探索与安顺地戏合作的可能性 [6] - 香港艺术节正在探讨将侗族大歌带去香港艺术节的可能性,并愿意与贵州合作探索非遗文化"走出去" [7] 文化特色 -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包括苗族银饰、侗族大歌等 [1][4] - 安顺高台地戏是民间古老戏剧安顺地戏的"变种",以八仙桌搭成金字塔状进行表演 [6] - 贵州桥梁别具一格,具有世界级桥梁之壮美 [5]
民乐遇见交响乐 中国风吹进悉尼歌剧院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07:24
音乐会内容 - 多彩贵州艺术团与澳大利亚管弦乐团合作,融合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交响乐,演出曲目包括《四大名著组曲》《多彩贵州组曲》以及游戏《黑神话:悟空》主题音乐改编曲 [1] - 侗族大歌作为中国侗族传统民歌形式,以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为特点,曲目《吃新》融合原生态唱法与现代编配 [3] - 《乡音恋歌》以苗族、侗族、布依族传统乐器木叶、芦笙为主奏,展现贵州山水风情与人文底蕴 [3] 演出反响 - 澳大利亚作曲家叶莲娜·卡茨-切尔宁称赞中国民族乐器独特迷人 [3] - 澳大利亚管弦乐团特邀指挥卢克·斯派塞认为音乐是团结不同文化的工具,强调中澳文化共同点 [4] - 多彩贵州艺术团首席指挥龙国洪表示观众热情掌声增强了发展民族音乐的信心,未来将创造更多中外合作机会 [3] 演出主办与安排 - 音乐会由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主办,贵州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澳大利亚瑞安文化承办 [4] - 演出将于本月9日在墨尔本演奏中心继续举行 [4]
让侗族大歌“酷”起来(新国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5 06:44
文化传承与创新 - "舞乐蝉歌"乐团将侗族大歌从贵州榕江县三宝侗寨带到埃及开罗演出,表演曲目包括传统和改编作品如《心心相印》《侗歌唱村超》,展现无伴奏多声部和声的独特魅力[1][9] - 乐团通过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配乐和游戏公司米哈游合作(如配乐《蝉喓歌》)扩大影响力,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侗族大歌[6][9] - 创始人杨想妮采用"侗歌+"模式创新改编传统曲目,例如将《蝉之歌》融入雷鬼风格,引发争议但成功吸引年轻受众[6] 教育与产业化 - 杨想妮在榕江县乐乡村开设公益侗歌课堂,采用双语(汉语和侗语)教学并录制线上视频,推动侗歌在青少年中的普及[7] - 发起"寻歌计划"深入黔东南苗乡侗寨记录濒危古歌,已收录数十首珍贵曲目[8][9] - 创立非遗工作室结合"研学+文旅"模式,游客可体验侗歌、苗绣等活动,带动村民通过民宿和手作增收[9] 艺术价值与国际化 - 侗族大歌作为侗族"三宝"之一,以无指挥多声部合唱形式承载族群历史与智慧,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4] - 乐团在埃及演出时与当地歌者互动,展示侗族音乐与世界文化对话的能力[9] - 杨想妮团队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配乐时创新融合传统唱法与现代声乐技巧,保留侗语发音特色[6][9] 商业化发展 - 乐团通过商业合作(如游戏配乐、电影、演出)实现经济收益,成员收入反哺公益项目和寻歌计划[9] - 《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后乐团商业邀约显著增加,形成可持续运营模式[9]
贵州民族文化焕发新彩
人民日报· 2025-06-04 08:29
民族文化保护与创新 - 侗族大歌通过与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结合迅速走红,体现民族文化古朴与时尚的结合 [1] - 贵州拥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政府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 [1] - 出台《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编制724个传统村落规划并挂牌保护,建成480多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2] - 13项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做法被列入住建部可复制经验清单 [2] 非遗创新与产业化 - 水族马尾绣登上法国巴黎时装周,从传统背带发展为时装元素,设计出上百种产品 [3] - 非遗传承人韦桃花带动数百名绣娘共同致富,推动绣银结合等创新 [3] - "十四五"期间贵州加强非遗保护,创建6个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实施5个传统工艺振兴项目 [3] - 建立11所院校和26家非遗企业作为非遗研培基地,分层培养人才 [3] 文旅融合与经济效益 - 肇兴侗寨2024年接待游客102 7万人次,同比增长63 4%,人均可支配收入4 16万元,增长12 3% [4] - 民族文化借力"村超""村BA""村晚"等平台走向全国 [4] - 推出十大非遗主题旅游路线,开拓200余家非遗旅游体验空间,创新非遗展演和文创产品展销模式 [5] - 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深化文体旅融合,丰富旅游业态 [5]
让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21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创新 -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保护有形村落、民居和特色建筑风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推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 - 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和精神的载体,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系统保护、研究和传承,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2] - 通过科技手段全景展示壮族天琴艺术、传唱刘三姐歌谣、录制蒙古族呼麦艺术等,破解文化密码,焕发新活力[2] 创造性转化路径 - 少数民族文化需找到传统与现代契合点,将艺术、工艺、音乐、舞蹈等元素转化为具有时代感的文化产品[3] - 数字化技术使侗族大歌融入现代音乐创作,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片头曲的创新运用[3] - 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创造性对话可激活文化生命力[3] 创新性发展目标 - 创新需科技赋能,如高清数字采集技术让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走出洞窟并在"云端"展示[4] - 创新需产业支撑,通过"非遗+旅游""非遗+商业""非遗+场馆"等模式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4] - 创新需开放视野,如少数民族非遗宣传片登上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4]
古朴侗寨唱出时尚新篇(一线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5-16 06:08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 肇兴侗寨始建于北宋,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也是贵州传统村落保护的一张名片 [5] - 黔东南州建立了从省到村五级联动体系,编制完成415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并挂牌保护 [6] - 2023年黔东南州联合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构建评价指标,形成分级保护、分类管理的保护发展思路 [6] 文旅产业与非遗传承 - 肇兴侗寨有集中连片的木构建筑群和数十种侗乡非遗文化,采用"一村一特"保护方式 [7] - 侗族大歌、蜡染技艺等非遗项目通过文旅体验和校园教育重新焕发生机 [11][12] - 陆勇妹的蓝靛靛染工艺合作社2024年产值达1800万元,带动200余名妇女就业 [13] 民居保护与特色产业 - 肇兴侗寨核心保护区要求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材料和颜色,建筑控制区限制层高和外观风格 [10] - 黎平县2014年印发传统村落风貌图集,2021年纳入《黔东南州农村住宅风貌导则》 [10] - 肇兴侗寨现有400余家民宿、60多家手工艺企业、20余个非遗工坊,2024年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旅游收入10.2亿元 [13] 青年返乡与乡村振兴 - 民族文化进校园和定期举办村歌大赛等活动提升了年轻人对非遗传承的参与度 [11] - 肇兴侗寨打造寨门迎宾、鼓楼习歌等定时表演节目,增强游客互动体验 [12] - 传统手艺市场化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形成"文化赋能、产业兴村"的发展路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