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象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追星逐雾 气象游成新风尚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6
气象与文旅融合 - 气象与文旅深度融合正成为拉动旅游市场增长的新引擎,拓宽旅游场景边界、丰富产品供给、提升目的地吸引力[1] - 气象旅游资源包括天气景观资源、气候环境资源和人文气象资源,具有极高观赏和利用价值,可直接转化为旅游生产力[2] -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已分三批发布"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名单,涵盖云雾、彩虹、冰雪、星空等自然奇观,延伸出地域特色鲜明的新IP[3] 气象赋能特色旅游IP - 重庆利用"烟雨巴渝指数"预报未来3日雨雾情况,助力游客规划路线体验烟雨风情[3] - 福建平潭推出"蓝眼泪"气象条件预报,提供未来5天发生概率预测[3] - 吉林长白山开展天池开冰、可见度监测,破解"十次九不见"难题,预报云海出现概率[3] - 气象部门推动气候要素成为生产要素,打造"一地一特色"绿色发展模式,激活区域经济[3] 气候资源与农产品价值提升 - 咸丰白茶在19℃至23℃冷凉气候下形成独特品质,气象部门通过数据分析赋予其"特优"气候品质标签,提升市场竞争力[4] - 咸丰白茶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通过茶旅融合打造非遗展演、森林茶海等场景,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5] - 气象部门量化分析农产品生育期数据、关键气象因子,为创建区域品牌提供科学依据[5] 气象康养新业态发展 - 气象康养以气象资源、自然生态为依托,融合医疗、文旅等产业,配套康养设施提升健康管理水平[6] - 全国69%的县至少具备1种气象康养资源,气象部门确立11种特色气候康养资源分型,编制《气候康养资源评价技术规范》[6] - 浙江磐安建立气象医养中心实时监测负氧离子,贵州安顺发展避暑康养产业,河南嵩县打造"气象+全季康养"融合场景[7][8]
第三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在洛阳召开——“气象+”赋能乡村振兴 护航文化遗产安度风雨
人民网· 2025-05-26 10:56
气象旅游发展大会核心观点 - 第三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在洛阳召开 主题为"气象赋能新质文旅·共绘诗与远方" 探讨气象驱动文旅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路径 [1] - 气象部门将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业态创新 释放气象资源价值 满足多元化、品质化文旅需求 推动气象与旅游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 [5] 气象赋能乡村振兴 - 气象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重要支撑 乡村休闲旅游业高度依赖气候和自然环境 [2] - 气象部门通过优化气候资源配置、强化风险预控能力、量化农产品生长周期气象数据等方式赋能乡村振兴 [2] - 建议分析本地气候数据精准定位"气候长板" 从"卖风景"转变为卖"气候体验" 丰富休闲场景如高山露营、星空观测等 [2] - 规范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 分析气候条件对农产品品质影响机理 如四川雅安依托茶叶气候资源建设优质农产品供给地 [2] 气象服务文化遗产保护 - 精细化气象服务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 需应对复杂气象灾害风险 [3] - 故宫案例显示气象信息在遗产管理与灾害应对中发挥关键作用 包括灾前预防、灾中应对和灾后调整 [3] - 建议遗产地建立协同机制 提高预警、报警及气象信息推送的信息化水平 [3] 气象康养产业发展 - 气象康养是气象部门2025年度重点发力方向 为气象资源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4] - 全国69%的县至少具备一种气象康养资源 气象部门从三大属性对全国气象康养资源进行调查评价 [5] - 洛阳开展气象康养活动 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养生、冬温泉"的全季康养体系 [5] - 气象康养通过与医疗、文旅、生态、农业、养老等产业融合 配套完善康养设施 提升公众健康管理水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