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叶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潮州文祠镇:“四个聚力”推动“百千万工程”结硕果
南方农村报· 2025-07-31 09:33
潮州文祠镇:"四 个聚力"推动"百 千万工程"结硕果 _南方+_南方plus 走进潮州市潮安 区北部生态小镇 文祠镇,沿着镇 域中心主干道, 岭南建筑风格的 房屋错落有致, 宽敞的双车道, 洁净如洗,整齐 划一的太阳能路 灯投射亮光,夜 晚高空俯看,宛 如系上明亮的彩 带,10.3公里文祠 水碧道,勾勒出 小镇婀娜身姿。 "这几年,全镇环 境面貌变化很 大,夸张地讲, 一天一个样!"上 江村的彬哥在镇 中心主干道旁经 营一家水果摊, 日常对外销售文 祠镇当季特色水 果和凉果制 品,"道路新修 后,现在过往车 辆以及来这边的 游客明显多些, 对我们日常销售 水果也有一些帮 助。" 文祠镇域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文祠镇 紧紧围绕上级党 委工作部署,紧 扣"百千万工 程"典型 镇"1+4+7+9+N"建 设要求,对标"美 丽圩镇七个一" , 科学倒排工期, 坚持规划先行, 编制形成"一库三 图一书"作战图, 挂图作战,成立 工作专班,对标 考核评定体系落 实领导班子成员 包干机制,集中 力量针对镇容村 貌、美丽圩镇建 设、服务功能提 升等重点工作进 行攻坚,推动全 镇橄榄、凉果、 单丛茶等特色产 业总产值达到6亿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大别山下薪火传——鄂豫皖根据地绘就振兴新图景
新华社· 2025-07-28 15:24
80多年前,新四军扎根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腹地,以灵活的战术牵制日本侵略者,为抗战胜利筑牢了重 要屏障。近日,记者走访大别山深处,沿着红色足迹寻历史、看发展,深切感受到这片承载着烽火记忆 的革命老区,既守护着历久弥新的红色根脉,更在振兴发展中迸发出蓬勃生机。 红色文旅赋能老区乡村 从武汉出发,驱车向北行驶100余公里,来到大别山深处。在群山环绕的湖北省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 村,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依山而立,不时有游客驻足凝视、拍照留念。 1942年至1945年间,新四军第五师在此驻扎,利用四面环山、易守难攻的地理特点,与日军展开武装斗 争。 时光流转,在这片土地上,红色根脉得到保护和传承。近年来,大悟县系统修缮革命旧址、升级旅游配 套设施,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今年1月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小山村成 了炙手可热的旅游研学目的地。 "一天接五六个团,从早忙到晚。""85后"讲解员周蓓忙得连轴转。她说,孩子们对中国抗战史特别上 心,常追着问细节,还会认真记笔记。 提琴制作师蒋贺喜见证了确山提琴产业的发展。2001年,18岁的他前往北京的提琴厂打工,一干就是十 几年。2015年,在确山县政府 ...
7个茶树品种,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优良品种推广!
南方农村报· 2025-07-24 18:31
农业农村部推广目录更新 - 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5年)》,新增甘薯、谷子、高粱、黄瓜、西瓜、甜瓜、苹果、梨、桃、甘蔗、茶树等11种作物,共计21种作物 [7][8][9] - 目录聚焦"粮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及重要战略农产品,沿用骨干型、成长型、苗头型和特专型四种类型,共推介优良品种326个 [10][11] - 茶树品种共有7个入选,包括骨干型3个、成长型2个、苗头型2个 [2][3][4] 骨干型茶树品种 - 中茶108:发芽特早,育芽能力强,抗炭疽病能力强,第1生长周期亩产243.3千克,比对照增产88.9%,推广面积17万亩 [15][16] - 保靖黄金茶1号:发芽特早,氨基酸含量高达7.5%,第1生长周期亩产208.4千克,比对照增产24.5%,推广面积142万亩 [18][19] - 白叶1号:产量高,品质优,第1生长周期亩产56.7千克,比对照增产9%,推广面积102万亩 [21][22] 成长型茶树品种 - 春闺:春茶产量高,第1生长周期亩产39.4千克,比对照增产21.3%,推广面积12万亩 [29][30] - 中黄1号:产量高,制优率高,第1生长周期亩产135.7千克,比对照减产4.2%,推广面积5万亩 [32][33] 苗头型茶树品种 - 秧塔大白茶: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第1生长周期亩产437.6千克,比对照增产5.13%,推广面积1.5万亩 [39][40] - 皖茶4号:红绿茶兼制,第1生长周期亩产121.2千克,比对照增产11.40%,目前处于示范推广阶段 [41][42]
湖南:今年前5个月全省新增小微企业5.1万户,同比增长4.37%
小微企业增长情况 - 湖南省前5个月新增小微企业5.1万户 同比增长4.37% [1] - 湖南省小微企业总量历史性突破120万户 [1] 政策支持与服务创新 - 湖南省税务局推出"7+X"常态化协作网络 "7"为税务、发改等7个固定部门 "X"为灵活联动其他部门 [2] - 蓝山县永盛机械配件制造有限公司通过协作网络解决原料断供危机 并获220多万元留抵退税 [2] - 构建"四联"工作体系 实现政策联谋、活动联开、业务联办、诉求联解 [3] 智慧税务服务 - 湖南省电子税务局实现12类主税种申报流程优化 18个税费种自动预填算税 [3] - 税费业务"网上办、掌上办"占比超过96% [3] - 邵阳市乐天网咖申报时间从传统方式缩短至半小时以内 [3] 全周期培育机制 - 初创期联动多部门开设"创业第一课"财税培训课程 [5] - 发展期通过"税银互动"机制 前5个月14.1万户小微企业获499.6亿元银行贷款 [5] - 转型期提供个性化服务 湘西州众诚茶叶合作社通过信用修复获50万元低息贷款 [5]
种出更香更绿的好茶(科技瞭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6 05:32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发布新的研究成果。在整合分析35项研究的211组数据后,科研团队 发现,采用有机肥不仅能让茶园产量提升,还能优化茶叶中的风味物质结构,大幅改善品质。 "有机肥替代化肥",背后藏着怎样的科学逻辑与技术路径?本报记者采访了茶叶研究所这项研究的主创 团队。 解救"疲惫"的土壤 故事要从科学家们对茶园土壤状况的观察说起。"我们依托国家土壤质量西湖观测实验站,持续追踪中 国各地茶园土壤质量多年,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土壤酸化、板结问题普遍严重,pH值普遍低 于5.0,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生态栽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李鑫介绍 道。 "长期过量使用化肥,特别是尿素和复合肥,使土壤变得'疲惫',茶叶的风味物质失衡——比如茶多酚 和氨基酸的比例紊乱,香气物质含量也下滑了。"李鑫说,这一变化不但影响了茶叶品质,也对茶农的 收益造成了隐性打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系统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机制,对实现茶树生态低碳栽 培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导向也明确指向绿色转型。今年年初,农业 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 ...
行进中国|念好文旅经 乡村正振兴
人民网· 2025-07-05 10:03
公司发展 - 和茹手工茶坊通过手工茶销售实现单笔交易500元收入 [1] - 2021年公司所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5000元 超50%为脱贫户 [2] - 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至23600元 [10] - 公司带动户均增收约20000元 通过茶叶种植和文旅融合实现 [9] 行业转型 - 行业从传统茶叶种植转向"茶旅文"深度融合模式 [6] - 茶叶种植面积从2021年500亩扩张至2630亩 实现规模化升级 [9] - 行业形成"茶叶种植+文旅体验+光伏发电"多元收入结构 [9] 经营数据 - 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29500人次 旅游收入647万元 [9] - 村集体收入达20376万元 通过合作社带动29名村民就业 [9] - 86户脱贫家庭在产业链延伸中实现稳步增收 [9] 产品与服务 - 常态化举办黎苗文创展 茶艺展演等文旅活动 [9] - 开发精品民宿 实现游客从"一日游"向"过夜游"转变 [9] - 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开办农家乐 土特产店提升收入 [10] 行业荣誉 - 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 [10] - 入选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优秀案例 [10]
追星逐雾 气象游成新风尚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6
气象与文旅融合 - 气象与文旅深度融合正成为拉动旅游市场增长的新引擎,拓宽旅游场景边界、丰富产品供给、提升目的地吸引力[1] - 气象旅游资源包括天气景观资源、气候环境资源和人文气象资源,具有极高观赏和利用价值,可直接转化为旅游生产力[2] -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已分三批发布"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名单,涵盖云雾、彩虹、冰雪、星空等自然奇观,延伸出地域特色鲜明的新IP[3] 气象赋能特色旅游IP - 重庆利用"烟雨巴渝指数"预报未来3日雨雾情况,助力游客规划路线体验烟雨风情[3] - 福建平潭推出"蓝眼泪"气象条件预报,提供未来5天发生概率预测[3] - 吉林长白山开展天池开冰、可见度监测,破解"十次九不见"难题,预报云海出现概率[3] - 气象部门推动气候要素成为生产要素,打造"一地一特色"绿色发展模式,激活区域经济[3] 气候资源与农产品价值提升 - 咸丰白茶在19℃至23℃冷凉气候下形成独特品质,气象部门通过数据分析赋予其"特优"气候品质标签,提升市场竞争力[4] - 咸丰白茶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通过茶旅融合打造非遗展演、森林茶海等场景,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5] - 气象部门量化分析农产品生育期数据、关键气象因子,为创建区域品牌提供科学依据[5] 气象康养新业态发展 - 气象康养以气象资源、自然生态为依托,融合医疗、文旅等产业,配套康养设施提升健康管理水平[6] - 全国69%的县至少具备1种气象康养资源,气象部门确立11种特色气候康养资源分型,编制《气候康养资源评价技术规范》[6] - 浙江磐安建立气象医养中心实时监测负氧离子,贵州安顺发展避暑康养产业,河南嵩县打造"气象+全季康养"融合场景[7][8]
畲乡景宁:拥抱绿水青山 乡村迎来共富蝶变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09:18
茶产业发展 - 三石村茶园总面积达5300亩,茶叶种植覆盖超95%的村民,茶产业单项人均年收入达2.37万元 [4] - 持续推进茶园有机化、白茶化、数字化、机械化"四化"改造,创建生态茶园2000余亩,推广"养羊控草""引鸟捉虫"等生态种植模式,提升亩均效益1600余元 [2] - 建成景宁首个茶青交易市场,打造惠明茶文化馆,推进马岭头茶叶基地周边道路拓宽、游步道及生态停车场建设,深化茶旅融合 [4] 集体经济与多元化经营 - 通过集体开发、股份开发、租赁开发"三种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1] - 蒲垟水电站升级改造实现每年100万元的稳定收益,湖羊光伏发电项目年增收近20万元,依托山海协作政策开展飞地投资年收益达20余万元 [1] - 年均惠民支出近80万元,包括为60岁以上老人等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补贴医疗保障费用等 [5] 党建引领与可持续发展 - 茶产业发展史为党组织带领各族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创业史,历任村党支部书记持续推动垦荒种茶、白茶移植技术攻关等 [1] - 遵循"以茶强村、以茶富民,做好山上文章"的发展思路,茶产业持续释放富民能量 [5] - 党建引领下凝心聚力共建共享,村庄治理与福利保障体系完善 [5]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湖北大悟:传承抗战精神 谱写老区富民新篇章
央视网· 2025-06-26 19:47
历史背景与红色旅游 - 湖北大悟县是新四军第五师抗战指挥中枢所在地,1941-1945年期间指挥了1260多次主要战斗,阻击15万日军进攻并建立跨五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1] - 新四军第五师从100多人游击大队扩展到5万多人,边区党组织同步壮大 [1] - 司令部旧址现为红色旅游景点,参观游客络绎不绝 [1] 茶产业发展 - 大悟县立足优质茶产区优势,通过精准扶贫政策整合分散种植资源,引进龙头企业并建成智能黄茶生产线 [2] - 茶产业带动周边8个村2200多户茶农增收,2020年实现全县脱贫 [2] - 已形成四大茶产业带,年产量达1.45万吨,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10万人,综合产值26.5亿元 [2] 乡村振兴与多元经济 - 依托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发展林下经济、现代农业和文旅融合产业 [2] -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至近2万元,探索出老区特色富民路径 [2]
福建周宁生态康养产品进京推介
人民日报· 2025-06-17 07:17
周宁县生态康养品牌推介 - 周宁县举办"清新福建 康养周宁"名特优新产品推介周 推动高山冷凉花卉 高山云雾茶等生态康养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1] - 周宁县森林覆盖率达72.96% 空气质量常年国家一级 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1] - 发布"周宁24℃康养空间"品牌 依托平均海拔800米 盛夏日均24℃的气候优势 推出24景 24味等系列沉浸式康养产品 [1] 文旅与产业合作成果 - 活动现场集中签约5个项目 总投资23.8亿元 覆盖文旅 康养 农业领域 并签订花卉采购 马铃薯购销协议 [2] - 推介周为期5天 举办多场文旅 花卉 茶叶专场活动 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推广特色资源 [2] 文化传播与绿色发展实践 - 周宁民俗鲤鱼灯舞《人鱼同乐》展示"三库+碳库"绿色发展理念 [1] - 以造林大户黄振芳为原型的话剧《树魂》在国家话剧院展演 诠释生态理念内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