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小小茶农趣研学
经济日报· 2025-07-27 06:27
茶产业与文旅融合 - 海青镇茶园面积约3.5万亩,积极探索茶产业与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3] - 打造海小青"趣"研学品牌,推动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 [3] - 累计接待国内外各类研学活动200余场、3万余人次 [3] 研学活动内容 - 研学项目包括采茶、手工炒茶、茶艺学习,体验茶叶从一片叶到一杯茶的变化 [2] - 打造了4处研学实践基地,涵盖茶文化、农耕、瓜果采摘、花馍制作、非遗剪纸等项目 [3] - 学生们参与采茶、制茶、品茶等环节,体验茶文化的全过程 [1][2][3] 茶文化传承 - 海青镇是上世纪60年代山东'南茶北引'战略第一镇,建有山东省第一座茶厂 [2] - 国家级茶艺师和制茶师傅亲自指导学生体验采茶、杀青等制茶工艺 [1][2] - 茶艺师向学生介绍茶具名称和用途,示范泡茶过程,学生参与洗茶、泡茶、奉茶等环节 [3]
非遗茶香润武隆 匠心传承助振兴 ——重大学子调研武隆高山茶非遗技艺传承新路径
中国食品网· 2025-07-24 19:27
公司概况 - 重庆沐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入选武隆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桐梓双凤高山茶制作技艺,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融合[1] - 双凤山茶园位于海拔1200-1600米的高山地带,终年云雾环绕,昼夜温差显著,土壤富含矿物质,茶树芽叶天然富含氨基酸,具有"兰花香气"独特风味[1] - 茶园坚持有机种植标准,连续5年通过国家有机认证,严格遵循"不落地采摘"规范[1] 经营模式 -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采茶农户农闲时每天能增收近200元[2] - 产品屡获"中茶杯"特别金奖等荣誉,但因坚持有机种植和高成本手工工艺,目前仍未实现盈利[6] 生产工艺 - 制茶核心工艺包括杀青环节(鲜叶投入300℃铁锅快速翻炒)和揉捻环节(精准控制力度保持叶片完整)[5] - 茶艺师现场演示制茶工艺,但企业线上网店未展示相关内容[6] 市场推广 - 主要依靠自主拓展线下渠道销售,覆盖面窄[6] - 实践团协助拍摄宣传视频,并与桐梓镇政府合作扩大知名度[7] 发展战略 - 未来将推动"1+1+N"茶旅融合式发展模式,以茶叶种植为基础,融合山地户外运动、休闲观光、康养度假等产业[7] - 计划结合双凤山资源禀赋,发展茶事体验等多元化业务[7]
广东7665公里碧道串珠成链 “绿色动脉”持续输送生态红利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7-24 15:44
碧道建设进展 - 截至2025年6月底广东累计建成碧道7665公里 今年新增456.4公里 年度任务完成率76% [1] - 2024年底第三方评估显示全省碧道达7209公里 水质优良河段增加至4738.9公里 劣质河段减少827.2公里 [1] 水经济项目投资 - 16宗省级水经济试点累计投资37.3亿元 社会资本占比90%达33.2亿元 吸引游客3500万人次创收11.7亿元 [2] - 全省谋划超1000亿元水经济新业态项目储备 涵盖水利设施升级与生态经济多元化发展 [5] 区域经济案例 - 广州从化沙溪水库打造天人山水艺术园 2024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 带动周边消费8000万元 [2] - 河源万绿湖水饮料产业园聚集农夫山泉等龙头企业 2024年实现3.8亿元运营收入 带动规上工业产值92.9亿元 [2] - 江门开平大沙河水库发展茶旅融合产业 "大沙优品"品牌带动3000户茶农增收 [3] 生态经济融合 - 碧道系统串联城乡生态脉络 形成绿美碧带与幸福河湖网络 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 [1] - 文旅+教育+康养等融合业态成为主流 如龙舟赛、露营大会、稻穗音乐节等活动提升生态资源附加值 [2][3]
广东职工文体汇——2025年广东省地方特色茶文化交流暨茶旅融合助力“五大百亿”活动在清远英德举办
南方农村报· 2025-07-20 21:06
活动概述 - 活动主题为"凝聚百年奋进力量 点燃十五全运激情"广东职工文体汇——2025年广东省地方特色茶文化交流暨茶旅融合助力"五大百亿"活动 [4][5] - 活动于7月17日在清远英德举办,通过茶艺竞技、特色展位、茶会交流、茶园体验等形式搭建茶文化与职工文化的融合平台 [5][6] - 活动吸引了全省21个地级市和省直工会代表、茶艺爱好者等400余人参与 [12] 产业与经济效益 - 英德红茶品牌价值居全国红茶榜首,2024年茶业产值超90亿元,2025年目标突破百亿产值 [21] - 活动旨在推动"小茶叶撬动大产业",探索茶产业新模式,助力清远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集群建设 [22][87] - 清远市总工会通过职工文体活动、技能培训等培育知识型劳动者,持续推动茶产业等特色农业发展 [27][28] 文化与品牌建设 - 活动推出广东省地方特色茶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茶旅品牌 [6][17] - 现场节目如《湾区飘出英德红》《东方金美人》《鼓从瑶山来》融合茶韵与地方文化,彰显清远文旅融合魅力 [29][32][33] - 茶叙活动展示了5款广东代表茶品,各地市代表分享本地茶文化特色,专业茶讲师解析茶性特点与冲泡诀窍 [55][56] 活动成果与未来规划 - 茶艺汇演竞技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及优秀组织奖 [57][66] - 活动通过"文体+"融合模式推动文化、体育与经济协同发展,未来将常态化开展交流活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培育职工茶文化骨干队伍 [77][80][86] - "清远五大百亿产业集市展区"展示了英德茶企"传承+创新"双轨发展成果、清远农特产产业链及"茶旅+康养"新玩法 [44][45][51]
追星逐雾 气象游成新风尚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6
气象与文旅融合 - 气象与文旅深度融合正成为拉动旅游市场增长的新引擎,拓宽旅游场景边界、丰富产品供给、提升目的地吸引力[1] - 气象旅游资源包括天气景观资源、气候环境资源和人文气象资源,具有极高观赏和利用价值,可直接转化为旅游生产力[2] -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已分三批发布"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名单,涵盖云雾、彩虹、冰雪、星空等自然奇观,延伸出地域特色鲜明的新IP[3] 气象赋能特色旅游IP - 重庆利用"烟雨巴渝指数"预报未来3日雨雾情况,助力游客规划路线体验烟雨风情[3] - 福建平潭推出"蓝眼泪"气象条件预报,提供未来5天发生概率预测[3] - 吉林长白山开展天池开冰、可见度监测,破解"十次九不见"难题,预报云海出现概率[3] - 气象部门推动气候要素成为生产要素,打造"一地一特色"绿色发展模式,激活区域经济[3] 气候资源与农产品价值提升 - 咸丰白茶在19℃至23℃冷凉气候下形成独特品质,气象部门通过数据分析赋予其"特优"气候品质标签,提升市场竞争力[4] - 咸丰白茶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通过茶旅融合打造非遗展演、森林茶海等场景,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5] - 气象部门量化分析农产品生育期数据、关键气象因子,为创建区域品牌提供科学依据[5] 气象康养新业态发展 - 气象康养以气象资源、自然生态为依托,融合医疗、文旅等产业,配套康养设施提升健康管理水平[6] - 全国69%的县至少具备1种气象康养资源,气象部门确立11种特色气候康养资源分型,编制《气候康养资源评价技术规范》[6] - 浙江磐安建立气象医养中心实时监测负氧离子,贵州安顺发展避暑康养产业,河南嵩县打造"气象+全季康养"融合场景[7][8]
台青扎根茶乡:美人茶沏出两岸“同心味”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22:13
茶业创新与市场拓展 - 台青彭安源带领团队研发窨花茶新品,为传统茶艺注入年轻活力 [1] - 公司采用"智慧茶园"管理系统,建立全程可追溯体系,并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开发冷泡茶、原液茶等新品 [2] - 通过茶旅融合、国际参展等举措,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大田美人茶年产量达4300吨,占全国七成份额 [2] 两岸茶业合作与技术交流 - 公司连续十年举办两岸制茶师培训,特邀4位台湾专家采用"理论—实践—研讨"三维教学法 [2] - 台湾专家带来的先进制茶理念帮助本地制茶师陈大显获评"茶王"称号 [2] - 台湾茶人推动大田获评"中国美人茶之乡",并见证两岸文化深度融合 [3] 公司发展与行业地位 - 公司由二代掌舵,茶业版图升级为4A级旅游景区,产品"江山美人"茶通过欧盟有机认证 [2] - 公司在各类茶赛中斩获30余项大奖,带动10万从业者致富 [2] - 公司筹划供应链升级计划,依托大陆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惠台政策开拓新渠道 [3] 产品特色与生产技术 - 公司传承台湾东方美人茶工艺,利用小绿叶蝉叮咬的茶青产生独特果香蜜韵,形成"五颜六香"特色 [2] - 茶园位于海拔1500多米的大仙峰,采用茶草共生生态种植模式 [2] - 1999年引入台湾软枝乌龙、金萱等优质茶种及先进制茶设备,创办当地首家台资茶企 [2]
提振消费进行时丨传统茶业如何圈粉年轻人
广西日报· 2025-06-24 10:28
兴业奶茶产品开发 - 兴业县茗韵茶业有限公司推出"兴业奶茶",每杯售价12元,出摊一个多小时即售罄[1] - 公司从2024年开始研制兴业奶茶,已开发10多种口味新式茶饮,试饮阶段推广超5万杯[1] - 以高品质茶叶和原叶茶为原料,主打奶香与茶香融合的特色,定位绿色健康奶茶市场[4] 兴业茶产业基础 - 兴业县茶园总面积达3万亩,其中有机认证和绿色认证茶园超6000亩[2] - 拥有16家茶叶加工企业、14家手工作坊、20多家农民合作社及3000余户种茶农户[2] - 年产干茶2400多吨,年产值近4亿元,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2] 新式茶饮创新方向 - 本土茶企开发富硒五指毛桃柠檬茶等创新品种,首次推出即受市场欢迎[4] - 兴业游礼公司开发20多款兴业奶茶产品,已上线美团外卖平台[4] - 通过"兴业茶+"模式挖掘茶风味,结合便携性设计精准触达年轻消费群体[4] 茶旅融合发展战略 - 县政府推动"奶茶品牌+文化IP"模式,整合葵峰富硒茶示范区等资源打造茶旅精品线路[5] - 将茗韵茶产业园与榜山村等景点串联,形成茶旅融合新业态[5] - 目标是通过文旅消费新场景实现文化可体验化,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5] 企业背景与行业趋势 - 茗韵公司董事长宁昆2023年从深圳返乡创业,旨在振兴家乡茶产业[3] - 行业认为年轻人是未来茶消费主力,传统茶企需通过奶茶产品实现市场转型[4] - 兴业茶具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种植历史可追溯至1162年,环境优势显著[1][2]
陕西商南县:以“四个聚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奏响“四大名城”建设强音
环球网· 2025-06-20 13:55
生态茶城建设 - 商南县将茶旅融合作为首位产业 茶园总面积达29万亩 标准化茶园突破10万亩 [1] - 建成3个万亩茶旅融合产业园和2个市县茶博馆 带动2万余户群众增收 [1] - 25款茶产品入选全国五星级茶叶名录 商南茶获评"中国气候好产品" 并连续两年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域称号[1] 产业新城发展 - 引进浙江众成 海越能源 山东玉龙等上市公司 建成重点产业项目209个 总投资14003亿元 [2] - 梅花鹿养殖规模西北第一 三文鱼冷泉养殖规模陕西省第一 茶叶和高山有机蔬菜进入沪粤港澳市场 [2] - 钒氮合金等新材料和香菇菌棒远销 县域工业集中区晋升陕西省省级经开区 [2] - 形成新农业 新材料 大旅游 大健康四大产业链群 特色产业包括"一片叶 一条鱼 一棵树 一桌膳 一域游" [2] 旅游名城打造 - 金丝峡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秦岭茶乡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 金丝峡5A景区焕新 西街3A景区和莲花湖风景区开放 [2] - 打造"一峡一湖一峰一道"精品旅游线路 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2] - 金丝峡入选5A景区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获评国家气候标志"避暑旅游目的地" 商南县获评2024中国县域旅游发展监测强县 [2] 康养慢城推进 - 建成31个康养乡村和5个精品民宿集群 丹滨国际酒店和运通逸云酒店投入运营 [3] - 承办陕西省消防指战员康养活动 举办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分区赛和首届秦岭药膳产业发展大会 [3] - 金丝峡栗园山居 竹心沙获评商洛市级精品民宿 莫敖民宿获评特色民宿 [3] - 商南县入选秦岭美食地标城市 药膳品牌获全国"食养杯奖" 并获评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 [3]
“乡野茶”走向国际舞台
经济日报· 2025-06-10 05:45
茶产业发展现状 - 麻栗坡县拥有茶坪山古茶园2000余亩连片古茶树,但此前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产业规模小、效益低[1] - 2024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3.5万亩,其中古茶树(园)面积2.16万亩,全产业链产值2.2亿元[2] - 茶农人均增收4700元,带动周边2000余户茶农增收[1][2] 产业升级措施 - 外交部帮扶设立产业扶持基金,建设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1] - 麻栗坡新华国茶加工厂2023年落地,引入工业化、精细化、标准化加工方式[1] - 开发10余种中高端产品,建立古树茶生产工艺标准[1] - 建成茶业一条街,颁布"老山茶"团体标准,成立古茶树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2] 品牌推广与市场拓展 - 2023-2025年连续举办3届老山国际春茶节[1] - 外交部引荐茶企海外推介,将当地茶产品作为外事活动赠礼[1] - "麻品进京"活动帮助参加全国性展销会,佳茗茶业茶园规模从500亩扩展至3000亩[1] 未来发展规划 - 坚持绿色、生态、品牌化发展道路[2] - 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产业提质升级[2]
河源紫金:茶香引客来 农旅绘新篇
南方农村报· 2025-06-07 16:05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广东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省直组团纵向帮扶驻紫金县工作队与当地合作推动典型镇村建设[5][6][7] - 工作队整合教育厅、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为30个典型镇村定制建设规划方案[35][36][37] 黄花村茶产业发展 - 黄花村种茶历史悠久,土壤气候适宜茶树生长,具备茶产业基础[12][13] - 村内拥有黄花庄园、番客屋等特色文化场地,文化底蕴深厚[13][15] - 距离县城仅3公里,区位优势明显,适合发展复合业态[16] 农旅融合创新模式 - 推出"茶园观光+非遗体验+田园研学"复合业态,打造农学研示范基地[17][19][20] - 开发茶园观光、茶叶采摘体验项目,引入AI技术塑造"黄花韵韵"IP形象[25][26] - 建成综合性便民服务站,集成游客服务、农产品展销等六大功能[27][28] 项目成果与品牌建设 - 黄花庄园获评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累计接待近两万名中小学生[21][22][23] - 2025年发布"蝉茶之乡,红色紫金"城市文旅明信片和黄花村明信片[30][31][32] - 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培育茶叶、果蔬、文旅等特色产业[3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