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决策赋能

搜索文档
AI时代的气象服务,如何从“服务”到“决策”?
36氪· 2025-07-24 17:49
品牌焕新与战略升级 - 公司发布全新品牌视觉系统,采用"日出橙"色调和几何形态MOJI字体,传递"技术穿透场景,数据驱动决策"的商业理念[3] - 品牌升级背后是战略转型,推动行业从"天气服务"向"决策赋能"升级,推出B端和C端新产品[3] -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指出AI推动行业历史性变革,"预见型气象服务"将促进行业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规划[4] 传统气象服务痛点 - 传统天气预报模型受限于计算能力和物理模型复杂性,难以实现"一公里一分钟"级别的精细化预测[5] - 多源气象数据整合面临技术和计算瓶颈,难以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导致服务停留在"告知天气"层面[5] - 2024年中国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11亿元,其中气象灾害占70%,影响20余个关键行业[8] AI技术应用与产品创新 - B端推出"AeroMetis航空气象SaaS平台",内置大语言模型生成全链路决策方案,帮助航司规避恶劣天气[3] - C端推出"AI生活指数",整合气象与生活场景数据,提供动态智能决策建议如"10点出门可避开阵雨"[3] - "大雨定点速报"实现48小时降水全周期管理,为VIP会员提供逐小时预报和场景化安全方案[9] 核心技术壁垒 - 搭建多源格点级气象数据融合与深度学习模型,实现1公里×1分钟的高分辨率预测[10] - 整合近10亿条用户众包天气记录,确保数据权威性和场景适配性[10] - 创新应用大语言模型构建Prompt工程,生成个性化可执行的行动建议[10] - 开发AI智能误差订正与自进化优化算法,提升预报准确率[14] 商业化布局与市场前景 - 启动国际化战略,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多语言适配,进入能力验证阶段[15] - C端"AI生活指数"上线后用户日均使用频次提升35%,场景化功能点击率超60%[16] - B端已服务20多个行业200多家企业,高高原机场雷雨预报系统减少5%-10%返航备降率[17] - 中国气象经济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预计2025年达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6%[22] 未来发展方向 - 布局低空经济领域,提供雷暴、风切变预警等数据支持无人机和空中出租车等新兴业态[24] - 参与新能源革命,通过风速、辐照度等数据指导发电调度,提高能源利用率[24] - CEO金犁表示C端提供数据基础,B端体现产业链价值,二者构成完整生态[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