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象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网:守护“苏超”总决赛的气象“黑科技”长啥样?
新华网· 2025-11-02 15:16
NoSuchKey The specified key does not exist. /mas/openapi/pages.do NjkwNzA5YjVfZGJiMGJhMDlfNjFmYV8xOWY2MDUxMQ== OGVmYzZiMmQzYjA2OWNhODk0NTRkMTBiOWVmMDAxODc0OWRkZjk0ZDM1NmI1M2E2MTRlY2M 在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总决赛的现场,除了精彩的足球比赛,还有一群人在默 默守护着天气安全。南京气象部门在赛场内外布置了多种气象"黑科技",比如便携式监测仪、气象应急保 障车和雷达等,它们能实时收集温度、湿度、风力、降雨等信息。这些设备就像气象"哨兵",帮助工作人 员提前预判天气变化,保障比赛顺利进行。这些气象"黑科技"到底长什么样?又是怎么工作的呢?跟随镜 头,一起去现场看看吧! 编导:文静 开丽 (责任编辑:张林) 策划:吴新生 万宏 新华网全媒发布中心 新华网江苏频道 联合出品 统筹:戚轩瑜 雷东瑞 制作:张继叶 张可心 陈婕 鸣谢:南京市气象局 ...
中国气象局发布人工智能气象服务系统“风和”
中国新闻网· 2025-10-30 13:53
系统概述与核心能力 - 人工智能气象服务系统“风和”正式发布,旨在重构气象服务业务模式,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1] - 系统具备气象服务需求理解、气象服务内容生成、气象推理与决策、气象工具调用四大核心能力 [3] - 系统独创“1+1+N”技术框架,包括1个深度融合通用模型与专业气象知识的基座模型、1个智能体开发平台、以及N个针对不同服务场景的智能体 [4] 技术细节与创新突破 - 基座模型通过5500亿tokens的气象领域增量预训练,实现对气象标准和灾害机理的准确理解 [4] - 关键技术突破包括建立千亿级大规模气象服务语料库、利用基于LoRA的知识增训和场景微调技术、应用基于人类反馈机制强化学习(RLHF)的深度推理技术以及多智能体协同技术 [4] - 智能体开发平台能实时调用“风雷”临近预报系统和“风清”全球中短期预报系统等气象数据 [4] 应用场景与服务功能 - 系统提供科普问答、天气查询、风险预警建议等服务,并覆盖交通、旅游、健康、物流、能源等多个与天气密切关联的场景 [3] - 在自驾游场景中,可为用户提供如避开雷暴时段高速积水路段及推荐备选室内景点等组合建议 [3] - 系统拥有气象知识中心、模型广场、气象AI工具箱、智能体工厂、评估实验室五大模块 [3] 研发背景与行业影响 - “风和”系统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牵头,联合高校与科研院所研发 [5] - 该系统是继“风清”、“风雷”、“风顺”及“风宇”之后推出的又一个人工智能气象模型,推动我国气象业务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变 [5]
中科天机开放气象历史数据集 商业气象服务进入“实时+历史数据”新模式
环球网· 2025-10-29 10:12
公司动态与战略 - 中科曙光旗下中科天机于10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近三年的中国区域公里级高分辨率气象历史融合数据集 [1] - 此举是继今年9月启动数据共享计划后,公司在气象数据资源开放方面的又一关键落子 [1] - 公司计划于11月进一步开放高分辨率气象融合实时数据 [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开放的数据集并非单一气象模式输出,而是基于AI技术对多套"天机模式"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后的产品 [3] - 相比传统单一数据源,该数据集在准确性、连续性和空间分辨率上均有显著提升 [3] - 数据集具有长时间序列和公里级高分辨率的特性,有效填补了国内高质量气象历史数据面向社会共享的空白 [3] 行业影响与应用前景 - 标志着商业气象服务初步构建起"实时数据+历史数据"互补驱动的服务新模式 [1] - 数据集对气象科研与跨学科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其高分辨率破解了以往气象AI模型训练数据"粗糙化"的瓶颈 [3] - 在能源领域,企业可基于历史风速、日照数据优化风光电站选址与装机策略 [3] - 在农业部门,可借助光照、降水记录科学规划作物布局与播种周期 [3] - 在交通管理领域,可依据历史降水、沙尘信息动态调配资源、提前制定应急方案 [3] - 在保险行业,能利用历史灾害数据精准厘定费率,开发更符合风险特征的保险产品 [3] - 公司正推动商业气象服务从单一信息提供,向覆盖科研、行业决策与风险管理的系统性数据生态演进 [4]
“风和”大模型上线 天气预报会更懂你吗
科技日报· 2025-10-29 07:16
"'风和'最重要的技术特点是以千亿级参数的强大模型为核心。"王慕华解释道,参数量是衡量模型复杂 度和能力的关键指标,千亿级的参数意味着模型具有极强的学习和表达能力,能够捕捉到更加细微和复 杂的大气现象。通过多模态融合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风和"可以提供更精准的预报,进而实现高分 辨率、高效率和快速响应的智能气象服务,赋能千行百业。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10月28日,中国气象局发布国内首个千亿级参数气象服务垂域模型"风和"。据介绍,该模型基于通用大 语言模型自主研发,通过深度融合气象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构传统气象服务模式,推动行 业迈向智能化新阶段。 "风和"一经亮相,就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该模型有何技术特点?能否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将对公众出 行发挥怎样的作用?就以上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团队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一问:"风和"具体是什么,有哪些技术特点?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王慕华介绍,"风和"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大型 语言模型架构构建的、专门用于气象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 通俗地说,它不是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而更像一个"AI气象服务官"。它通过学习海量的历史 ...
全球共议绿色低碳与韧性城市、全球可持续发展灯塔倡议知识分享计划再起航
第一财经· 2025-10-28 14:59
会议核心观点 - 全球超大城市绿色转型与韧性建设是关乎未来人类聚居模式的世界性命题,会议旨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与合作方向 [1] - 绿色低碳被视为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和新的增长机遇,而非负担,与韧性建设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 - 会议汇聚全球智慧,发布多项具备全球参考价值的技术导则、建设解决方案与国际标准,推动理念共识迈向标准化、系统化落地 [1] 绿色转型的战略定位 - 绿色低碳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 [2] - 绿色转型与韧性建设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是城市文明模式的深刻变革 [2] - 城市是全球70%以上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地,同时也是推动变革性解决方案的关键力量 [6] 技术赋能与创新路径 - 人工智能(AI)以指数级速度成为驱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可优化交通、能源、建筑及应急系统,提升资源效率并降低碳足迹 [11] - 倡导利用“数字孪生”等技术模拟城市发展路径,并将文化、艺术与设计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激发社会创新 [11] - 应重视以自然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湿地、森林等生态体系视为城市核心基础设施,以提升气候韧性与适应能力 [15] - 下一代气候解决方案需融合人工智能、生物材料等绿色技术与包容性治理 [17] 上海实践与标杆案例 - 上海通过“两旧一村”改造、“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构建及能源交通转型系统推进可持续发展 [4] - 上海环城生态公园带历经30年建设,从“以绿锁城”隔离带转型为“以绿兴城”的综合性绿色基础设施,绿地面积达5538公顷,累计投资870亿元 [19][21] - 该生态公园带推动周边房产增值15%,年商业带动价值达170亿元,2024年接待游客超4000万人次,94%市民认可其生活品质提升作用 [21] - 上海在城市多灾种预警与人工智能气象服务方面的实践为全球城市提供重要借鉴 [6] 全球多元实践与解决方案 - 巴西巴拉那州利用100万公顷可持续林业资源,推广工程木材等低碳建筑材料,并建立政府、私营部门、学术界与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的“LUCK”协作模式 [23] - 肯尼亚布西亚区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面融入五年发展规划,通过升级排水系统、建设韧性住房及建立数字健康管理系统提升韧性 [25] - 智利圣地亚哥克拉罗竞技场作为南美可持续体育场馆标杆,采用光伏供电、中水回用、环保建材,并打造可持续商业平台 [35] 重要成果与工具包发布 - 会议集中发布五项重要成果: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景观设计导则、超大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方案、超大城市迈向碳中和的零碳建筑解决方案、中国城市家具系列重点国家标准、韧性示范城市建设导则 [27] - 由同济大学团队领衔研发的“上海指数”已发展为全球试点应用的国际公共知识产品,其2025年应用报告在大会发布 [8] - 全球可持续发展灯塔倡议知识分享计划2025年度优秀案例揭晓,包括中国浙江安吉余村、上海环城生态公园带、中国香港企业碳中和实践及智利圣地亚哥克拉罗竞技场 [30][34][35]
美联航客机巡航途中风挡破裂 或因撞上气象气球
新华网· 2025-10-22 17:00
事件概述 -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客机在约1万米高度巡航时风挡玻璃突然破裂,随后在盐湖城紧急降落,飞机载有134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 [1] - 初步调查显示,飞机风挡玻璃破裂可能源于与一个气象气球发生碰撞 [1][2] 涉事公司调查与回应 - 气象气球设计与运营企业御风系统公司确认,其放飞的一个气象气球与出事航班的位置数据及碰撞时间高度吻合,且该气球在碰撞时间前后停止了信号传输 [2] - 公司已将所有相关数据提交给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但最终结论需由该机构确定 [2] - 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其公司已放飞过4000多个气象气球,均遵守美国联邦航空局所有规定,并在放飞前与联邦航空局协调及实时共享气球位置 [2] - 对于此次碰撞事件,公司首席执行官感到非常担忧和完全无法接受,碰撞导致驾驶舱内碎片飞溅并造成一名飞行员受伤 [2] - 公司对重量仅约1公斤的气象气球能造成风挡玻璃严重破损表示震惊 [2] 安全改进措施 - 御风系统公司已调整相关软件,以尽量缩短气球在约9000米至12000米高度区间的停留时间 [3] - 公司正在研究不同的压舱物设计,旨在降低未来发生碰撞时的冲击力,以最小化潜在的飞机损坏或人员伤亡风险 [3] 调查进展 - 由于美国政府停摆,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尚未对提交的数据作出回复 [2] - 美联社预计,初步调查报告会在几周内公布,但完整报告可能需要一年多才可完成 [2]
美联航客机巡航途中风挡破裂 或因撞上气象气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2 16:05
事件概述 -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客机在约1万米高度巡航时风挡玻璃突然破裂,随后在盐湖城紧急降落,机上载有134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 [1] - 初步调查显示飞机可能与一个气象气球发生碰撞,导致风挡玻璃破损但机舱未失压 [1] 调查进展 - 气象气球运营企业御风系统公司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涉事航班的位置数据与该公司一个气球的最后已知位置高度吻合,且该气球在碰撞时间前后停止了信号传输 [1] - 相关数据已提交给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但由于美国政府停摆,该委员会尚未回复,初步调查报告预计在几周内公布,完整报告或需一年多才可完成 [1] 涉事公司声明与措施 - 御风系统公司表示已放飞过4000多个气象气球,均遵守美国联邦航空局规定,并在放飞前与联邦航空局协调、实时共享气球位置 [2] - 碰撞导致驾驶舱内碎片飞溅并造成一名飞行员受伤,公司对重量仅约1公斤的气球能造成如此严重的风挡玻璃破损表示震惊 [2] - 公司已调整相关软件以缩短气球在9000米至12000米高度区间的停留时间,并研究不同的压舱物设计以降低未来碰撞的冲击力 [2]
伊朗迈赫尔通讯社编译版:伊朗在里海建立首个海上气象站
商务部网站· 2025-10-20 21:27
(原标题:伊朗迈赫尔通讯社编译版:伊朗在里海建立首个海上气象站) 伊朗迈赫尔通讯社10月14日报道,伊朗在里海阿米拉巴德海岸13.5公里的中东最大钻井平台上建立 了首个海上海洋气象站,以收集数据并改善气象服务。该站的启用将能够测量和记录伊朗的气象和海洋 数据,从而增强该国北部地区的海洋气象服务。(驻伊朗使馆经商处) ...
周末降温又降雨 最低气温会来到“1字头”
每日商报· 2025-10-16 10:56
在弱冷空气影响下,周二杭州主城区最高温仅24.6℃,周三,弱冷空气影响结束,副热带高压加强 西伸北抬,让杭州原本"熄火"的气温又有"重燃"之势,最高温又跃上"3"字头,来到32.4℃,回温明显。 未来几天,气温还有起伏,在副高和冷空气的"拉锯战"中摇摆。 据浙江天气网消息,周三夜里有一股弱冷空气到来,周四会给浙北地区降降温,杭嘉湖绍的最高气 温基本在25-28℃,重回凉爽,这股冷空气对浙中南影响不大,最高气温仍会在30℃以上。周五,没有 冷空气的补充,全省气温又整体回升到30℃以上,浙西南个别地区例如衢州可能会有高温冒头,但高温 区域不大。 这周的气温似乎在与弱冷空气"博弈",冷空气来,气温就降,冷空气走,气温就升。不过,前两波 弱冷空气只是简单试水,18—19日到来的这股较强冷空气即将"动真格",或许入秋也将有消息了。 在这位"降温主力"到来之前,气温还会再"叛逆"一把,据杭州市气象台消息,17日(星期五)白天 的最高气温将达32℃。其实,熟悉天气"套路"的朋友们都了解,大降温之前的升温是常事。在气象学 上,这其实是常说的锋前增温,即在冷空气来临前,往往会有一个短时的升温现象。 周六起,"降温主力"到来,杭 ...
交通气象部门共建数据共享“高速路”
镇江日报· 2025-10-16 07:28
双方还将共织监测预警"防护网",通过开展联合监测与风险研判,共同提升对团雾、暴雨、大风、 冰雪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和时效性,努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超前布防的转变。在应 急联动方面,双方将完善分级响应和联动处置流程,确保在影响交通的恶劣天气发生时,能够快速响 应、信息互通、措施联动,保障路网畅通和出行安全。 日前,市交通运输局与市气象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数据共享、监测预警、应急联动、科 技研发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提升交通运输应对恶劣天气风险的能力。 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数据共享"高速路","通过合作打破信息壁垒,推动交通 流量、路网运行、工程建设等数据与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数据深度融合,为精准研判和决策提供坚实支 撑"。 此外,双方将围绕交通气象服务难点和需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提升交通气象服务的精 细化、智能化水平,共绘科技赋能"新蓝图"。(季杰 王为义 记者 单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