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氟硅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沿滩打造“中国绿色氟都”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16:41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 沿滩区锚定氟硅新材料赛道,加速建设"中国绿色氟都",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区 [3] - 实施"开放兴区、工业强区"战略,以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为载体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园区承载能力达8.87平方公里 [4] - 设立5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氟硅新材料产业发展,计划通过"三年满园"行动实现招商、开工、投产全覆盖 [4] 产业基础与政策支持 - 沿滩区作为西南地区唯一入选"中国氟硅化工产业园区十强"的园区,具备政策、资源与龙头支撑优势 [3] - 国家支持自贡打造国家级氟材料产业基地,省委省政府将其列为"15+N"重点产业链之一 [3] - 依托自贡盐卤、萤石资源及"化工城建设"历史积累的技术与人才,形成产业基础 [3] 产业集群与招商引资 - 围绕中国中化、江苏国泰等"链主企业"精准招商,已引进企业38户,投产和试生产项目15个 [4] - 探索"央企带民企"模式,26户企业结对形成超2.5亿元合作订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8.6% [4][5] -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新增生产性服务业企业93户,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5] 基础设施与改革举措 - 建成智慧管理中心和7公里公共管廊,构建"三纵四横"交通网络,3条高速纵贯全境,2个高铁站联动成渝、云贵 [4] - 推行"园局合一"改革,涉企部门迁入园区合署办公,项目落地周期缩短30%以上 [4] - 搭建"惠企政策计算器"平台助力企业融资4亿元,建立民营企业法治服务中心调解纠纷300余起,收回账款近4.5亿元 [4][5] 技术创新与未来规划 - 破解"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等技术瓶颈,实现三氟甲烷等废料资源化利用 [5] - 未来主攻科技研发等6大领域,布局研发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完善智能仓储、智慧金融等沿链服务 [5]
中国氟硅化工产业园区TOP10公布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14:46
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排名 - 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位列中国氟硅化工产业园区TOP10榜首 [1] - 其他入选园区包括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等9个园区 [1] 产业布局与产业链 - 衢州智造新城构建了从萤石资源开发到高端氟硅材料终端产品的全链条体系 [1] - 园区以巨化集团为龙头,形成完整氟化工产业链,涵盖氢氟酸、含氟制冷剂、含氟聚合物等核心产品 [1] - 产业链延伸至高附加值领域,包括含氟电子化学品、含氟医药中间体、含氟液晶材料等 [1] 细分领域优势 - 在制冷剂领域,ODS替代品研究全国领先,已开发40余个品种,产能占全国30% [2] - 永和制冷等企业在全球制冷剂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2] - 有机硅领域依托中天氟硅等企业,开发硅橡胶、硅油等特种材料,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居行业前列 [2] 创新驱动与研发能力 - 园区集聚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氟硅质检中心等高能级平台 [2] - 拥有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巨化新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2] - 形成"基础研究—中试转化—产业化应用"的全周期创新生态 [2] 产业规模与集群效应 - 衢州智造新城已集聚78家氟硅新材料企业,包括晓星、巨化、中天氟硅等 [2] - 2024年氟硅新材料年产值达6804亿元,形成国际级现代产业集群体系 [2] - 园区是国内同行业最具技术优势、工程化优势和产业规模化优势的示范基地 [2] 未来发展方向 - 园区将继续加大氟硅新材料产业培育力度,聚焦技术创新、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 [3] -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3] 行业背景与特点 - 氟硅化工产业以氟、硅元素为核心,涵盖氟化工和有机硅两大分支 [3] - 上游依赖萤石、硅矿等资源,中游生产氟聚合物、有机硅单体及中间体 [3] - 下游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半导体、高端制造及医疗消费等领域 [3] - 产业技术壁垒高,兼具资源与创新双轮驱动特性,是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支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