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硅化工

搜索文档
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沿滩专场上 “氟硅”为何被提及二十余次
四川日报· 2025-07-19 09:13
氟硅新材料产业定位 - 氟硅新材料成为四川省沿滩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词 在新闻发布会中被提及20余次 [1] - 该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新能源汽车 半导体封装 医疗等高成长性领域 [1] - 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入选中国氟硅化工产业园区10强 是西南地区唯一上榜园区 [1] 产业布局与资源禀赋 - 自贡市探明岩盐储量超170亿吨 地下卤水资源达17.5亿立方米 周边萤石资源丰富 为"以氯换氟"工艺提供原料保障 [2] - 成渝地区缺乏专业氟硅新材料承接园区 自贡获国家五部委支持打造国家级氟材料产业基地 避免同质化竞争 [2] - 氟硅新材料产业链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列为"15+N"重点发展产业链 [2] 招商引资与产业集群 - 2023年第二季度自贡市签约5个氟硅新材料重点项目 总投资26.35亿元 涵盖高端含氟新材料 绿色液体生物质燃料等细分领域 [1] - 中国中化集团率先落户 带动中昊晨光 中化蓝天 四川红华等龙头企业入驻园区 [3] - 自2022年4月获批省级化工园区以来 累计签约项目46个 其中15个已投产或试生产 [3] 区域协同与产业生态 - 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重庆长寿经开区 铜梁高新区建立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并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达成东西部协作 [3] - 规划建设氟硅碳中试基地 产业研究院 安全实训基地等配套设施 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圈 [3]
“以氯换氟” 自贡市沿滩区凭借“氟硅新材料”实现产业发展“弯道超车”
人民网· 2025-07-18 17:46
行业地位与政策支持 - 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入选中国氟硅化工产业园区十强,是西南地区唯一入选园区[1] - 氟硅新材料产业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列为重点发展的"15+N"产业链之一[1] - 国家五部委明确支持自贡打造国家级氟材料产业基地,为产业选择提供政策支撑[1] 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 - 自贡市探明岩盐储量超过170亿吨,地下黄卤、黑卤总量达17.5亿立方米以上,周边萤石资源丰富[2] - 上世纪"化工城建设"和"三线建设"为当地奠定盐化工、氟化工产业基础[2] -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鸿鹤化工厂等内迁企业和科研院校为产业积累技术、经验和人才[2] 龙头企业与集群效应 - 中国中化集团在沿滩集中布局氟硅产业基地,发挥产业链引领作用[2] - 中昊晨光、中化蓝天、四川红华等龙头企业已入驻沿滩[2] - 氟硅新材料产业在沿滩区呈现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的发展态势[2] 战略定位与发展前景 - 氟硅产业被认定为化工行业中发展最快、最具高新技术和最优前景的领域之一[2] - 沿滩区通过"抓风口、聚龙头"策略实现后发地区弯道超车[2] - 产业规划结合成渝地区缺乏专门化工园区的市场空白进行差异化布局[1]
中国氟硅化工产业园区TOP10公布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14:46
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排名 - 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位列中国氟硅化工产业园区TOP10榜首 [1] - 其他入选园区包括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等9个园区 [1] 产业布局与产业链 - 衢州智造新城构建了从萤石资源开发到高端氟硅材料终端产品的全链条体系 [1] - 园区以巨化集团为龙头,形成完整氟化工产业链,涵盖氢氟酸、含氟制冷剂、含氟聚合物等核心产品 [1] - 产业链延伸至高附加值领域,包括含氟电子化学品、含氟医药中间体、含氟液晶材料等 [1] 细分领域优势 - 在制冷剂领域,ODS替代品研究全国领先,已开发40余个品种,产能占全国30% [2] - 永和制冷等企业在全球制冷剂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2] - 有机硅领域依托中天氟硅等企业,开发硅橡胶、硅油等特种材料,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居行业前列 [2] 创新驱动与研发能力 - 园区集聚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氟硅质检中心等高能级平台 [2] - 拥有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巨化新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2] - 形成"基础研究—中试转化—产业化应用"的全周期创新生态 [2] 产业规模与集群效应 - 衢州智造新城已集聚78家氟硅新材料企业,包括晓星、巨化、中天氟硅等 [2] - 2024年氟硅新材料年产值达6804亿元,形成国际级现代产业集群体系 [2] - 园区是国内同行业最具技术优势、工程化优势和产业规模化优势的示范基地 [2] 未来发展方向 - 园区将继续加大氟硅新材料产业培育力度,聚焦技术创新、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 [3] -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3] 行业背景与特点 - 氟硅化工产业以氟、硅元素为核心,涵盖氟化工和有机硅两大分支 [3] - 上游依赖萤石、硅矿等资源,中游生产氟聚合物、有机硅单体及中间体 [3] - 下游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半导体、高端制造及医疗消费等领域 [3] - 产业技术壁垒高,兼具资源与创新双轮驱动特性,是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支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