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制冷剂

搜索文档
梅兰集团:做绿色突围的“先行者”
中国化工报· 2025-07-01 10:51
核心观点 - 梅兰集团通过环保治理和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转型,将环保压力转化为发展红利,成为氟化工行业标杆 [2][5][6] - 公司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从氯碱起家延伸至高端氟新材料,实现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升级 [15][17][18] - 智能化工厂建设是未来战略重点,通过5G+技术提升效率25%,目标实现零排放、零污染 [20][23][24] 环保治理与转型 - 2003年投资数千万元引进德国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后水质达国家地表水标准并建成厂内鱼塘 [5][6] - 2005年与世界银行签署CDM项目,累计获得碳排放交易收入31.5亿元,减少1.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 [6] - 废气处理设施升级后污染物减排70%以上,颗粒物年排放量从27.36吨降至4.19吨 [11][12] 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 - 2008年以全球最低成本建成R22生产装置,通过副产物氯化氢/氟化氢利用创造新增市场 [13] - 废催化剂回收装置将危废转化为高附加值贵金属氧化物产品,大幅削减危废总量 [10] - 九宏公司采用SPI自蔓延热解焚烧技术处理废盐,年减少5万吨填埋量并回用为原料 [10] 循环经济产业链 - 国内首创"氯碱-氯化物-制冷剂"一体化产业链,打破甲烷氯化物95%进口依赖 [17][18] - 副产氢气从直接排放转向氢能再利用,匹配区域氢能规划支撑碳减排 [19] - 九宏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第四代制冷剂项目(R1233zd等),抢占市场先机 [19] 智能化与未来规划 - 九宏公司投资1550万元建设5G+智能工厂,实现生产效率提升25%和污染物100%达标排放 [24] - 部署DCS/MES/APC系统减少人工干预,能源监测降低吨产品综合能耗 [24][25] - 目标3年内建成无人工厂,通过AI优化装置运行减少三废产生 [20][23]
制冷剂高景气:配额驱动,量价齐升
市值风云· 2025-06-11 18:06
氟化工产业链 - 氟化工产品主要分为无机氟化物和有机氟化物 含氟制冷剂是有机氟化物的重要分支 [2] - 氟化工产业链始于萤石 萤石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 与稀土齐名 [2] - 2018年起我国从萤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2024年净进口量达110万吨 同比激增72% [2] - 萤石价格长期上涨 主因是国家强化矿山监管导致供应趋紧 直接影响下游含氟化合物成本结构 [2] 制冷剂行业现状 - 第一代制冷剂因破坏臭氧层已在全球淘汰 第二代制冷剂在欧美基本淘汰 在我国实行配额生产并持续减产 [3] - 第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基线值从2013年42 6万吨降至2025年16 4万吨 [4] - R22占第二代制冷剂配额的91% 是主流品种 [4]
【聚焦丝博会】6条产业链、6个招商项目,商州区委副书记、区长支朝奇这样推介商州
环球网· 2025-05-23 11:03
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项目集中签约 - 商州区、商洛高新区举办高质量发展大会,重点推介6条产业链和6个招商项目,涵盖现代材料、智能制造、生态康养、绿色食品、清洁能源、建材家居等领域 [1] - 高铁新城、电子科技产业园、医药食品产业园、食品加工示范基地、江山景区康养服务、莲花山景区运营为六大重点招商项目 [1] 六条产业链发展重点 现代材料产业链 - 依托陕西锌业、延长氟硅龙头企业,发展聚合硫酸铁、锌锰电池、五金生产、智能玩具及含氟制冷剂、高分子材料、医药中间体等产业 [5] 智能制造产业链 - 以商洛比亚迪为链主企业,聚焦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生产、车载仪器制造,以及光电显示、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器件、无人机、智能穿戴等产业 [7] 生态康养产业链 - 利用"中国气候康养之都"优势,发展健康医药、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体育、健康食品等产业 [9] 绿色食品产业链 - 依托医药食品产业园和食品加工产学研基地,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智慧中央厨房、饲料加工等产业 [11] 建材家居产业链 - 基于岭南佳泰、众合森工等企业,开发绿色节能建材、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智能家居等产品 [13] 清洁能源产业链 - 围绕新能源开发、装备制造、消纳领域,重点布局氢储能电站、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开发利用、智能充电桩等产业 [13] 重点招商项目详情 高铁新城项目 - 规划面积600余公顷,高铁站片区建设用地1994亩,总投资85.9亿元,站前广场及综合客运站年底建成,西十高铁通车后年服务旅客230万人次,目标吸引科创孵化、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企业 [15] 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 - 占地421亩,建成标准化厂房13万平方米,已入驻15家科技企业,剩余3万平方米厂房招商光电显示、智能穿戴、无人机等企业 [17] 医药食品产业园项目 - 距西安70公里,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入驻15家企业,重点招商植物提取、中成药生产、食品加工类企业 [19] 食品加工示范基地项目 - 占地60亩,建成1.4万平方米厂房,签约20家企业,依托商洛电厂热能和高校资源,打造数字化食品加工基地 [21] 江山景区康养服务项目 - 规划建设康养颐养园(156亩/2.2亿元)、高端民宿(24亩/2000万元)、康养民宿集群(51亩/8000万元)、索道(8000万元)及冰雪世界(4500万元) [23] 莲花山景区运营项目 - 总投资15.87亿元,开发丹江河谷四大主题片区,已建成游步道、沙滩乐园等设施,招商景区运营及文旅服务企业 [25]
财报存虚假记载,ST联创遭罚60万元 实控人已被监管多次“点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5 23:25
公司违规行为及处罚 - 公司因收购上海鏊投股权事项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导致2017年至2019年半年度财报虚假记载 [1] - 上海鏊投2016年至2018年通过体外资金和虚假业绩虚增营业收入累计达8.9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累计达4.56亿元 [1] - 山东证监局对公司处以6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长李洪国罚款30万元并实施5年市场禁入,对副董事长邵秀英罚款15万元 [2] 公司实际控制人监管历史 - 实际控制人李洪国近年来多次被监管机构处罚,包括2022年5月收到山东证监局警示函和深交所通报批评 [2] - 2019年因未及时披露子公司华安新材增资事项,李洪国等高管被采取警示函措施 [3] - 2022年10月李洪国再次因2016年和2021年信息披露问题收到山东证监局警示函 [3] 公司经营现状 - 公司表示当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将加强内部治理和信息披露质量 [2] - 公司已形成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涵盖基础原料、制冷剂、聚合物和精细化学品 [3] - 2023年一季度实现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12.2%),归母净利润501.64万元(同比扭亏) [3]
中国氟硅化工产业园区TOP10公布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14:46
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排名 - 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位列中国氟硅化工产业园区TOP10榜首 [1] - 其他入选园区包括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等9个园区 [1] 产业布局与产业链 - 衢州智造新城构建了从萤石资源开发到高端氟硅材料终端产品的全链条体系 [1] - 园区以巨化集团为龙头,形成完整氟化工产业链,涵盖氢氟酸、含氟制冷剂、含氟聚合物等核心产品 [1] - 产业链延伸至高附加值领域,包括含氟电子化学品、含氟医药中间体、含氟液晶材料等 [1] 细分领域优势 - 在制冷剂领域,ODS替代品研究全国领先,已开发40余个品种,产能占全国30% [2] - 永和制冷等企业在全球制冷剂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2] - 有机硅领域依托中天氟硅等企业,开发硅橡胶、硅油等特种材料,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居行业前列 [2] 创新驱动与研发能力 - 园区集聚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氟硅质检中心等高能级平台 [2] - 拥有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巨化新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2] - 形成"基础研究—中试转化—产业化应用"的全周期创新生态 [2] 产业规模与集群效应 - 衢州智造新城已集聚78家氟硅新材料企业,包括晓星、巨化、中天氟硅等 [2] - 2024年氟硅新材料年产值达6804亿元,形成国际级现代产业集群体系 [2] - 园区是国内同行业最具技术优势、工程化优势和产业规模化优势的示范基地 [2] 未来发展方向 - 园区将继续加大氟硅新材料产业培育力度,聚焦技术创新、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 [3] -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3] 行业背景与特点 - 氟硅化工产业以氟、硅元素为核心,涵盖氟化工和有机硅两大分支 [3] - 上游依赖萤石、硅矿等资源,中游生产氟聚合物、有机硅单体及中间体 [3] - 下游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半导体、高端制造及医疗消费等领域 [3] - 产业技术壁垒高,兼具资源与创新双轮驱动特性,是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支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