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能技术商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氢能融资“下半场”开局火热,7月9企吸金
势银能链· 2025-08-04 11:33
氢能产业投融资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氢能行业共22家企业完成23笔投融资,平均每月3-4家,但7月单月融资企业数量骤增至9家,显示资本热度显著提升[3][4] - 7月融资企业包括海德氢能、协氢新能源、碳际科技、磐动电气、科新氢材、醇氢科技、质子汽车、氢羿能源、碳丰氢能源,覆盖电解槽、膜电极、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等关键技术领域[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融资事件详情 海德氢能 - 中国石化资本于7月1日完成对海德氢能的二次增资,此前已在2024年6月通过恩泽基金首次投资 目前与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金风科技、壳牌、道达尔能源及沙特阿美旗下Aramco Ventures建立深度合作[5] 协氢新能源 - 超威集团7月2日战略投资协氢新能源,计划投资数亿元共建全球最大风冷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重点推动氢能两轮车/三轮车商业化[7] 碳际科技 - 7月7日完成数千万元Pre-B轮融资(中金资本领投),资金用于储能电池产业化及复合材料技术布局,累计已完成4轮融资[8] 磐动电气 - 7月11日获蓝图创投Pre-A轮投资,为重塑集团旗下企业,专注燃料电池电力电子领域(如DC/DC系统、无油空压机),近三年出货量年均增长150%[10] 科新氢材 - 7月17日获仁发新能股权融资,主攻碱性电解水制氢复合隔膜技术研发与生产[12] 醇氢科技 - 7月20日完成第三轮超2亿美元融资(杭州高新金投领投),资金将用于醇氢电动技术研发及商用车领域规模化应用[14] 质子汽车 - 7月21日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目标2026年实现1.5万辆整车销售并冲刺IPO[16] 氢羿能源 - 7月24日获陕西双能研究院数千万元二轮融资,计划提升PEM/AEM电解槽产能至1GW、膜电极产能至10万㎡[18] 碳丰氢能源 - 7月24日完成A轮融资(黄海汇创投资),资金用于碳纸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年产能规划10万㎡[20] 行业驱动因素 - 政策端:2025年上半年国家及地方氢能产业政策持续加码,目标路径清晰化[4] - 技术端:电解槽、膜电极等关键技术成熟度提升,重卡、储能等商业化场景加速落地[4] - 资本端:国际能源巨头(沙特阿美)与国内产业资本(中石化、超威)联动形成示范效应[4][5][7]
2025年中国燃料电池重卡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市场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政策+技术双轮驱动,燃料电池重卡商业化拐点显现[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3 09:10
行业定义与技术特征 - 燃料电池重卡指采用氢燃料电池系统作为主要动力源,载重量14吨以上的重型商用车,工作原理为氢氧电化学反应,实现零碳排放[2] - 动力系统由四大核心模块构成:燃料电池堆、70MPa高压储氢系统、动力电池组和高效电驱系统[3] - 相较于纯电动重卡,燃料电池重卡在续航里程(500-1000公里对200-400公里)、补能时间(5-15分钟对1-3小时)、载重能力和低温适应性(-30℃稳定运行)方面具有显著优势[3][4] 市场销量与渗透率 - 2024年燃料电池汽车总销量为5405辆,同比下降12.6%,但2016-2024年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85%[10] - 2024年燃料电池重卡实现销量4441辆,同比增长23%[1][14] - 2024年燃料电池重卡在新能源重卡市场渗透率为5.41%,较2023年的10.57%下滑5.16个百分点,面临纯电动车型的激烈竞争[12] 产业链结构与发展阶段 - 产业链形成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格局:上游氢能供给(制氢、储运、加氢站),中游关键设备制造(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瓶、整车集成),下游示范应用(港口物流、干线运输、矿山作业)[6] - 行业已构建"技术攻关-场景验证-模式创新"的完整发展闭环,在深冷储氢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1][12] - 行业整体处于"政策驱动、示范引领、商用车主导"的发展阶段,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示范城市群带动下发展[10] 成本结构与经济性 - 当前49吨级燃料电池重卡成本构成中,燃料电池系统占比高达53%,储氢系统占14%,两者合计超过整车成本的2/3[8] - 购置成本为传统柴油重卡的2-2.5倍,每公里氢燃料成本较柴油高出30%-50%[8] - 预计2025-2027年燃料电池系统成本有望下降40%以上,显著改善经济性[8] 竞争格局与企业表现 - 行业竞争呈现"多强并立、区域割据"特征,宇通客车(市场份额16.62%)、东风汽车(15.49%)和陕汽集团(15.11%)为三大头部企业,合计市场份额47.22%[19] - 2024年宇通集团以738辆销量领跑行业但同比下滑11%,陕汽集团销量671辆同比增长146%,福田汽车、大运重卡等企业增速均超过100%[21] - 电堆国产化率已超70%,但受制于加氢基础设施不足,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低于50%[6][19] 应用场景与车型分布 - 市场形成"封闭场景成熟(港口、钢厂)、开放场景培育(干线物流)"的双轨发展格局[17] - 2024年牵引车占比76.04%较2023年提升8.16个百分点,专用车占比提升7.07个百分点至15.02%,自卸车和载货车占比分别下滑至5.90%和3.04%[16] - 燃料电池载货车在新能源细分市场渗透率(3.04%)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0.41%),展现差异化竞争优势[16]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端:预计2025-2030年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下降40%以上,从3000元/kW降至2000元/kW以下,电堆寿命从2万小时延长至3万小时[23] - 应用端:发展重点向干线物流等开放场景延伸,预计2025年在长途重载运输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15%[24] - 政策与基础设施:"以奖代补"政策转向运营端补贴,预计2025年全国加氢站数量突破1000座,推动产业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