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器人Tier1

搜索文档
均胜电子(600699):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5Q1业绩保持稳健,毛利率持续提升
开源证券· 2025-05-12 16: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维持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4] - 主营业务表现稳健,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新订单获取良好 [5] - “汽车 + 机器人Tier1”战略深化,第二增长曲线加速拓展 [6] 相关目录总结 公司概况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当前股价16.46元,一年最高最低为20.90/13.33元,总市值231.87亿元,流通市值225.19亿元,总股本14.09亿股,流通股本13.68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131.92% [1] 业绩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76亿元,同比+9.78%,归母净利润3.40亿元,同比+11.08%,扣非归母净利润3.20亿元,同比+2.79% [4]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13.92/17.55/20.7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9/1.25/1.47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16.7/13.2/11.2倍 [4] 业务表现 - 汽车安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92亿元,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40亿元 [5] - 2025Q1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至约17.9%,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约1.9个百分点至约15.6%,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约2.1个百分点至约21.2% [5] -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8%/4.88%/5.46%/2.02%,同比+0.29/+0.29/+0.91/+0.43pct,整体费用率同比变动+1.91pct [5] 战略拓展 - 2025Q1全球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157亿元 [6] - 在智能驾驶领域持续突破,获得海外客户L2/L2++定点,与Momenta等算法公司深化合作,发布基于高通、地平线、黑芝麻等芯片平台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探索中央计算单元解决方案 [6] - 重点布局机器人传感器套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轻量化机甲与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已向国内外知名机器人公司送样 [6] - 与智元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智元机器人AgiBot World Challenge将于5月26日开启 [6]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5,728|55,864|59,989|64,546|69,490| |YOY(%)|11.9|0.2|7.4|7.6|7.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83|960|1,392|1,755|2,077| |YOY(%)|174.8|-11.3|44.9|26.1|18.4| |毛利率(%)|14.5|16.2|17.0|17.6|18.3| |净利率(%)|2.2|2.4|2.4|2.8|3.1| |ROE(%)|6.5|6.7|6.7|7.9|8.6| |EPS(摊薄/元)|0.77|0.68|0.99|1.25|1.47| |P/E(倍)|21.4|24.1|16.7|13.2|11.2| |P/B(倍)|1.7|1.7|1.6|1.4|1.3| [7] 财务预测摘要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及主要财务比率预测 [9]
机构上调目标价背后:均胜电子(600699.SH)的“汽车+机器人 Tier 1”定位的估值重构
格隆汇· 2025-04-29 14:15
上海车展与行业变革 - 上海车展作为行业风向标,是车企与零部件供应商展示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的关键舞台,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1] - 车展不仅是新品陈列场,更是产业价值链条重构的预言地,体现行业深层次变革 [2] 均胜电子的技术展示与战略布局 - 公司以"聚力全球智赢未来"为主题,展示近百项智能化、电动化及汽车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包括JoySpace+智能座舱、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传感器套件等 [4] - JoySpace+智能座舱首创"水晶自定义按键"和多功能飞控旋钮,解决大屏化盲操安全隐患,提升个性化交互自由度 [4] - 公司推出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与集成离手检测功能的智能方向盘,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并提供分级预警,提升安全性 [5] - 公司确立"汽车+机器人Tier1"定位,通过汽车与机器人技术双向赋能构建跨领域协同生态 [6] - 2025年2月研发人形机器人嗅觉传感器,4月与智元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攻关机器人核心技术 [7] - 展示机器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六维力传感器、电子皮肤等关键零部件,其中"星驰"系统具备车规级高可靠性和宽温环境适应能力 [7] 全球化布局与经营韧性 - 公司通过全球并购整合逐步释放协同效应,2022-2024年整体毛利率从11 96%提升至16 22%,2025年Q1进一步提升至17 9% [10] - 汽车安全业务在欧洲、美洲区域盈利能力明显改善,全球四大业务区域均已实现盈利 [10] - 北美工厂数量从2018年24个整合至2025年13个,欧洲区从25个整合至19个,计划2026年进一步缩减 [11] - 实施成本梯度转移策略,将产能从德国等高成本地区向摩洛哥、菲律宾等新兴制造中心转移 [11] - 采用"local for local"本土化采购策略,构建区域闭环供应链,2024年美国市场收入占比约20% [12] 业务增长与财务表现 - 2024年新获定点项目全生命周期金额达839亿元,其中汽车安全业务574亿元,汽车电子业务265亿元 [14] - 新能源汽车相关新订单超460亿元,占比55%,中国市场新获订单350亿元,占比超40% [14] - 机器人业务预计带来40亿元收入,与香山股份合并后实现智能座舱产品线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 [14] - 2025年Q1营业收入145 76亿元(同比+9 78%),净利润3 40亿元(同比+11 08%),新获订单157亿元 [15] 资本市场与估值逻辑 - 公司技术辐射半径突破传统汽车边界,延伸至具身智能领域,估值模型需纳入新溢价因子 [17] - 多家机构上调目标价并发布买入报告,机构共识推动价值重估 [17] - 公司加速向"汽车+机器人Tier1"进化,在汽车机器人化与机器人汽车化的交汇点上占据先机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