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账期规范
搜索文档
深度|百家供应商调研:账款支付倡议30天,我们日子更难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21 07:29
政策倡议与行业现实差距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2025年9月15日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旨在细化订单确认、交付验收、支付结算等关键环节的处理方式,是对《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和《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落实[4] - 政策出台30天内,调研发现供应商对国家政策和协会倡议了解不足,近一半供应商不知道工信部2025年7月开通的"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反映窗口",即便知道的人中也有88.3%选择"有问题但不投诉"[5] - 供应商对账期问题解决失去希望,76.5%的企业认为政策落地很难,普遍反映"改变是不可能的,基本没看到积极配合,大多只有积极应付"[18] 主机厂账期现状分析 - 几乎没有国内主机厂能做到国家要求的两个月账期,供应商眼中6个月左右能付款的已算良心车企,某些企业账期长达2.5年[7] - 合资车企和海外车企账期表现最好,海外车企14.3%能做到小于2个月账期,57.1%在2-3个月;合资车企7.7%小于2个月,30.8%在2-3个月[9] - 民营传统车企账期问题最严重,0%小于2个月,38.1%在6-8个月,28.6%超过8个月;造车新势力0%小于2个月,33.3%在6-8个月,16.7%超过8个月[9] 付款方式差异 - 海外车企90.9%采用现金支付,合资车企58.8%现金支付,而国有车企仅33.3%现金支付,55.6%以银行承兑票据为主[11] - 民营传统车企0%现金支付,37.6%以银行承兑票据为主,28.6%以商业承兑票据为主,33.8%使用企业电子债权凭证[11] - 中小企业仅5.5%能直接收到现金,66.1%以银行承兑票据为主,28.3%以商业承兑票据为主;大型企业36.4%能收到现金,63.6%以银行承兑票据为主[17] 中小企业弱势地位 - 中小企业账期普遍更长,0%小于2个月,0%在2-3个月,18.2%在3-6个月,36.4%在6-8个月,45.5%超过8个月;大型企业36.4%在2-3个月,仅9.1%超过8个月[14] - 受访中小企业中八成表示整体账期在6个月以上,四成表示央国企付款速度不会比其他车企更快,只有不到一成直接收到现金[15] - 中小企业被要求接受更不利的付款条件,有央国企向中小企业支付商业承兑票据,而专营新能源的传统民营企业则直接给"电子债权凭证"[18] 账期计算方式与变相拖延 - 行业惯例采用"n+3+6"账期结构,其中"n"代表从发货到收到发票的时间,"3"指从开发票到可付款,"6"指从票据到实际付款,实际账期远超9个月[21] - 主机厂宣称的"60天账期"往往仅指从开发票到可付款的"3"环节,而"n"和"6"才是整个账期的大头[21] - 七成以上供应商提及整车厂有变相拖延问题,包括重新定义交付起点、推迟验收、随意变更验收标准等,有案例显示货物验收单只差盖章也要积压79天[23] 不同类型主机厂表现对比 - 海外车企被供应商评为最友好甲方,付款周期与合同周期一致,甚至会主动催促供应商推进收款流程;合资品牌如上汽通用开票后1个月给付现金,江铃全现金付款[31] - 国有车企中60%供应商表示账期可控制在6个月以内,广汽全现金付款,开票后45天内付到;上汽30%现金,70%银行承兑[32] - 民营车企被反馈为重灾区,52.9%的供应商对其不满,账期普遍在"8个月到两年",但表现分化,17.6%的供应商表扬长城汽车[33] 供应链金融与电子债权凭证影响 - X链等电子债权凭证规模超过4000亿元,覆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90%关键环节,供应商超过8000家[45] - 电子债权凭证年化贴现率2.8%-5%,实际成本可能超过6%,且信用风险高,依赖单一核心企业信用,司法实践显示执行率不足5%[49] - 这种模式相当于让核心企业在生态圈拥有货币发行权,若核心企业出现经营风险,凭证可能大幅缩水且缺少维权渠道[50] 行业竞争与利润率压力 - 汽车行业利润率从2014年的9.0%降至2024年的4.3%,许多企业净利润率已与一年期LPR 3%不相上下[53] - 国内乘用车市场产能利用率不到70%,汽车零部件产能利用率在60%-70%,处于严重内卷状态[53] - 品牌平均年销量17万辆,尚未达到盈亏平衡点,车企为摊销固定成本不得不维持生产节奏[53] 研发投入与供应链创新矛盾 - 电动化与智能化改变市场格局,车企研发存在KPI导向失衡问题,新车型意味着更多差异化零件,导致量产成本难以摊薄[54] - 技术快速迭代要求供应商提供现成方案,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创新力已成为整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54] - 整车厂希望行业尽快出清但不希望轮到自己,供应商希望尽快收款但不想把整车厂逼上绝路,形成两难局面[54]
赛力斯、蔚来、东风、长安、上汽齐齐发声,汽车产业链多股暴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20:17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 明确支付账期自供应商交货并通过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 [1][3] - 《倡议》涵盖订单确认、交付与验收、支付与结算、合同期限等关键环节 细化执行要求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3][5] 支付与结算条款具体规定 - 如双方供货单价暂未达成一致 整车企业应按照最近一次供货合同单价或开发定点单价计算金额的一定比例先行支付 原则上不低于80%的供货合同单价或50%的开发定点单价计算金额 [5] - 鼓励使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 如供应商为中小企业则倡导全部采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 [5]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汽车产业链股大幅走高 朗博科技、天龙股份、迪生力、征和工业、无锡振华、万向钱潮、浙江世宝、路畅科技等近10股涨停 [3] - 港股整车股集体走高 蔚来上涨5.99% 理想汽车涨4.77% 比亚迪上涨3.86% 广汽集团上涨3.6% 零跑汽车上涨2.87% [4] 车企响应与执行情况 - 东风、长安、上汽、赛力斯、奇瑞、蔚来等多家车企回应将落实倡议要求 保障供应商权益并增强产业链韧性 [6] - 上汽集团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且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 长安汽车通过创新方案已全面兑现60天账期承诺 [8] - 小鹏汽车7月开始推动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内 一汽集团、广汽集团、赛力斯已实现60天内支付账款 [9] 行业背景与政策推动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交流会商机制 多措并举推动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 [8]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到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等 [9] 账期优化进展与资金压力 - 今年上半年14家车企的应付账款及票据规模较去年末减少 长安汽车减少240.85亿元 上汽集团减少105.91亿元 吉利汽车减少81.24亿元 [9] - 落实60天账期的障碍在于部分车企的资金管理能力和内部协调机制 需调整资金流并加强财务、采购、生产等部门协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