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演出
搜索文档
可观可玩可购可享 长假期间演艺盛会好戏不断
解放日报· 2025-10-09 09:45
演出市场表现 - 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演出票提前两周售罄[1] - 《耋戏生》在长假期间于三百年历史的商船会馆连演14场,平均上座率超90%[1] - 上生·新所悬疑戏剧展演周已举办至第六届,今年推出四部英国悬疑剧连演25场,假期每天吸引五六千人次[2] - 第九届"金玉兰"上海国际木偶艺术周举办50余场国际偶戏展演,活动覆盖约5万人次[2] - 上海京剧院"建院70周年系列演出"于10月1日至6日上演5部经典大戏,6天演出总票房超过70万元[2] 创新演出模式与观众互动 - 《清明上河图密码》联合安福路周边8家店铺打卡,其"一日店长"活动为店铺带来200%日营收增长[1] - 《耋戏生》作为上海首个沉浸式园林实景音乐剧,演出前在口袋公园表演非遗戏曲30分钟,吸引市民游客超千人[1] - 《耋戏生》利用AI换装交互机为观众生成剧中年代服装,并凭演出票根在附近商圈享受专属优惠福利[1] - 上生·新所悬疑周结合"早春乐事集"的80多家非遗、美食、工艺集市,打造综合性消费体验[2] 行业持续发展与未来规划 - 仙乐斯木偶剧场在国庆假期连续8天推出超过20场国际精品偶戏剧目[2] - 上海国际木偶艺术周已成为常态化国际交流平台,惠及更多群众[2] - 假期末上海京剧院已开始复排神话京剧《盘丝洞》,计划于今年年底上演[3] - 上海越剧院在建院70周年之际举办"越影留声"主题影展,展映10部优秀影片,推动艺术在数字时代的传承[3]
汇聚4台欧洲剧目,“国际儿童戏剧联演”京沪苏杭四城开演
新浪财经· 2025-09-13 16:10
展演活动概况 - 国际儿童戏剧联演展演季于9月12日在北京和上海同步启动 涵盖比利时 荷兰 法国等4台儿童剧目 [1] - 展演覆盖北京 上海 苏州 杭州四座城市 包含沉浸式绘画剧场 手偶音乐剧场 动态绘本音乐剧场等多种创新形式 [1] - 采用"观剧+实践"模式 配套戏剧体验工作坊与艺术实验室活动 由参演艺术家带领开展手偶制作 肢体开发 音乐互动等环节 [12] 参演剧目详情 - 比利时《不像画!》以杰克森·波洛克为灵感 通过肢体舞蹈与行为艺术构建动态艺术作品 观众身着雨衣参与演出成为画布组成部分 [4][6] - 法国《回忆积木小屋》改编自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运用人偶 光影 声音和日常物件打造电影蒙太奇 从微缩模型延伸至巨幅投影 [3] - 荷兰《在此一"榉"!》荣获荷兰戏剧最高荣誉"银板球奖" 所有道具来自荷兰 融合动漫风格与配音艺术 讲述自然友谊主题故事 [8] - 法国《然后呢?》改编自Icinori畅销绘本 通过13个跨页场景展现12个月份自然变迁 结合木偶光影与现场音乐构建自然剧场 [10] 主办与支持机构 - 展演季由"小不点大视界"亲子微剧场主办 获得荷兰文化艺术基金会 法国驻华使领馆及天桥艺术中心等多家机构支持 [12] - 演出场地包括北京天桥剧场 上海西岸大剧院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杭州大剧院 运河大剧院等专业剧场 [1][12]
(神州写真)沉浸式剧场兴起 成中国游客旅途“新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3:51
行业市场表现 - 2024年全国剧场类演出票房达119.29亿元人民币,观众超5400万人次[3] - 小型戏剧、戏曲、音乐剧等多种艺术类型演出入驻城市新空间,成为线下文化消费黑马[3] - 2024年上海演艺新空间接待观众323.67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近四成[4] 消费者行为特征 - 年轻观众更青睐参与感强、社交属性突出、易于分享传播的文娱形式[4] - 互动性是沉浸式剧场的核心魅力,演员会根据观众反应加入即兴表演,力求每场演出独一无二[3] - 观众通过和演员互动、参与表演,可有效释放现实压力,体验第二人生[4] 对文旅消费的带动效应 - 2025年暑期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客流量同比激增60%,京津冀游客占比超六成[4] - 河北廊坊项目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1.5天,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提升30%[4] - 上海演艺新空间在2024年带动周边住宿等消费增长超5亿元人民币[4] 行业发展动态与规划 - 沉浸式演出风潮席卷中国多地,包括上海、福建、甘肃等地均有大型项目亮相并持续火爆[3] - 长沙计划用3至5年时间打造100个特色演艺新空间,为新兴演艺形式提供更广阔平台[4]
消费新观察:游娱购激活夜经济
央视网· 2025-08-15 07:46
夜间经济整体趋势 - 暑期夜间经济升温 18点至22点成为黄金4小时消费时段[1] - 长沙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比重达60% 从业人员数量超过100万[7] - 上海6月以来夜间消费总额超过880亿元 同比增长3.3%[9] - 成都夜间消费占比达54.6%全国最高 夜间餐饮消费占比51.8%全国第二[12] 文化演艺新业态 - 长沙推出新中式湘剧《聂小倩》融合传统表演与沉浸式互动 节假日入座率达60%-70%[3] - 长沙小剧场推出沉浸式互动话剧 上座率超80% 最低票价188元[5] - 长沙天心区引进五家小剧场后 商场营业额增长20% 客流增长15%[5] - 湖南计划3-5年打造100个特色演艺新空间 推出剧场+美食+夜游主题路线[7] 文博展览创新 - 上海浦东美术馆推出奥赛艺术大展 开放夜场至22点并推出优惠票价[7] - 奥赛大展推出200多款文创衍生品 日均销售额达40-50万元创四年纪录[9] - 采用科技+观展体验 通过头显设备实现1874年巴黎街头穿越体验[9] - 推出奥赛艺术主题游船 结合黄浦江夜景打造独特艺术之旅[9] 文旅融合项目 - 成都夜游锦江项目上半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带动消费近2000万元[11] - 表演时长从3小时延长至5小时 采用MR技术叠加虚拟元素[11] - 推出游船+模式包括火锅船和茶坊船 提供30-50分钟不同体验[11] - 开通夜游观光巴士串联多个商圈 形成船上消费+岸上延伸全链条模式[11] 地方特色创新 - 青岛推出公交+啤酒专线 车厢改造为移动livehouse带打酒设备和现场表演[14] - 啤酒节期间演艺活动吸引超50万人次 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超30%[14] - 青岛印发实施方案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打造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