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耋戏生》
搜索文档
把“加法”做足(文旅棱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3 08:41
旅游演艺行业发展趋势 - 旅游演艺已成为游客旅途中的必选项 在游客用脚投票中不断迭代升级 [1] - 能够赢得口碑的旅游演艺需把加法做足 由文化展示升级为文化叙事 [1][2] - 文旅融合将实现由物理叠加到化学反应的质变 为山水注入灵魂 让历史更有温度 [2] 成功演艺项目的核心要素 - 核心在于对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造性转化 使演出有根 而非歌舞的简单拼盘 [1] - 用文化底蕴做加法 例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将中原历史浓缩在21个剧场内 实现文化与演出深度融合 [1] - 用沉浸体验做加法 使观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剧中人 例如上海商船会馆《耋戏生》赋予观众身份在百年实景中移步换景 [1] - 用情感共鸣做加法 使记忆入心 新技术应服务于内容 触动人心的始终是文化与情感的力量 [1] - 年轻一代游客更渴望通过旅途进行与自我的深度对话 获得情感慰藉和精神丰盈 [1]
可观可玩可购可享 长假期间演艺盛会好戏不断
解放日报· 2025-10-09 09:45
演出市场表现 - 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演出票提前两周售罄[1] - 《耋戏生》在长假期间于三百年历史的商船会馆连演14场,平均上座率超90%[1] - 上生·新所悬疑戏剧展演周已举办至第六届,今年推出四部英国悬疑剧连演25场,假期每天吸引五六千人次[2] - 第九届"金玉兰"上海国际木偶艺术周举办50余场国际偶戏展演,活动覆盖约5万人次[2] - 上海京剧院"建院70周年系列演出"于10月1日至6日上演5部经典大戏,6天演出总票房超过70万元[2] 创新演出模式与观众互动 - 《清明上河图密码》联合安福路周边8家店铺打卡,其"一日店长"活动为店铺带来200%日营收增长[1] - 《耋戏生》作为上海首个沉浸式园林实景音乐剧,演出前在口袋公园表演非遗戏曲30分钟,吸引市民游客超千人[1] - 《耋戏生》利用AI换装交互机为观众生成剧中年代服装,并凭演出票根在附近商圈享受专属优惠福利[1] - 上生·新所悬疑周结合"早春乐事集"的80多家非遗、美食、工艺集市,打造综合性消费体验[2] 行业持续发展与未来规划 - 仙乐斯木偶剧场在国庆假期连续8天推出超过20场国际精品偶戏剧目[2] - 上海国际木偶艺术周已成为常态化国际交流平台,惠及更多群众[2] - 假期末上海京剧院已开始复排神话京剧《盘丝洞》,计划于今年年底上演[3] - 上海越剧院在建院70周年之际举办"越影留声"主题影展,展映10部优秀影片,推动艺术在数字时代的传承[3]
在300年商会建筑里观看上海海运业故事 《耋戏生》将驻演商船会馆
解放日报· 2025-08-27 09:53
核心内容 - 沉浸式园林实景音乐剧《耋戏生》以清末上海商船会馆为背景 通过双线叙事展现传统与变革、理想与现实、性别与身份的故事 计划于"十一"黄金周在商船会馆首演并长期驻演 [1] - 剧情围绕申家姝女扮男装闯入商会与罗汉卿因唱禁烟戏卷入风波两条主线展开 故事在鸦片引发的悲剧中达到高潮 最终以1923年重逢落幕 [1] 制作与出品 - 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黄浦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和一台好戏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2] - 导演高瑞嘉曾执导爆款驻场音乐剧《阿波罗尼亚》 编剧付蕾曾创作《翻国王棋》《新刘海砍樵》等剧目 [2] - 舞美、灯光、多媒体设计分别为上戏教授胡佐、沈倩、铁钟 昆曲名家张军担任戏曲艺术指导 刘汉坤担当总制作人 [2] 演出特色 - 融合世界级非遗昆曲表演 在金顶古戏台展现"百戏之祖"魅力 [2] - 结合国家级非遗东阳木雕和苏绣工艺 现场展示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和姚建萍的十余件重要作品 [2] - 采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与AI交互 包括舞美装置、投影技术和AI换装交互机 观众可生成剧中年代服装形象 [3] - 在中式园林区域运用多媒体互动技术 演出期间向市民免费开放戏曲表演和多媒体互动 [3] 观演模式 - 打破沉浸式小剧场常态 赋予观众"戏班"和"商会"两种身份 根据身份分区体验不同支线剧情 [3] - 采用半流动式观演模式 观众根据身份被安排在天井或内宅区域 随着剧情发展移动至二进内宅 [3] - 通过剧情动线设计 使观众能完整欣赏300多年历史古建筑的全部风貌 [3] 场地与意义 - 演出场地商船会馆是上海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商会建筑 有300多年历史 [2][4] - 项目依托古建筑实景展现上海海运行业故事 是黄浦文旅集团推动演艺大世界核心区文旅商融合的重要实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