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沉浸式剧场
icon
搜索文档
(神州写真)沉浸式剧场兴起 成中国游客旅途“新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3:51
中新社长沙9月12日电 题:沉浸式剧场兴起 成中国游客旅途"新景" 来长沙出差的北京"打工人"马秋晨,则抽空观看了一场脱口秀表演。"题材很接地气,让外地观众也能 轻松共鸣。"她认为,这种演出形式赋予了观众更多主动权,通过和演员"聊天""过戏瘾",可有效释放 现实压力。 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沉浸式剧场,也带动了周边文旅消费。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河北廊坊"只有红楼 梦·戏剧幻城"客流量同比激增60%,京津冀游客占比超六成,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1.5天,带动周边 酒店入住率提升30%;2024年,上海演艺新空间接待观众323.67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近四成,带动周 边住宿等消费增长超5亿元。 作者 张雪盈 李盈 暑期虽过,位于长沙橘子洲景区的《恰同学少年》沉浸式青春剧场依然热度不减。从湖北襄阳赶来 的"95后"游客王子悦特意换上一身民国风旗袍,期待在这个以革命青年求学经历为背景的剧场中获得深 度体验。 一踏入"校门",做旧地砖立即吸引了王子悦的视线,"学生"演员随即递上校徽,催促她尽快做好"上 课"准备。"我多次在社交平台刷到演出片段,没想到现场细节如此到位。"王子悦感慨,强烈的沉浸感 让她从观众变成了"剧中人 ...
数字化成文旅“破圈”新引擎
经济日报· 2025-07-15 06:07
京津冀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京津冀地区通过老字号联展和非遗美食文化盛宴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吸引大量游客参与[1] - 三地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建设,推动多元文化产业形态和产品创新[1] 数字技术应用与突破 - 加强数字文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文化企业研发Web3.0、AI、VR/AR、数字孪生等技术[1] - 在虚拟现实博物馆、沉浸式剧场、元宇宙乐园等新型文化业态方面取得较大突破[1] 数字服务能力提升 - 京津冀依托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天津算力交易中心等基础设施提升数字服务能力[2] - 2024年三地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达10.7%,带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2] 数字消费市场表现 - 2024年京津冀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约1.6万亿元,在文化企业整体营收中占比较高[2] - 通过"惠民文化消费季"等活动激发区域数字文化消费活力,促进企业成长[2] 产业发展挑战 - 三地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程度不均衡,数字基建水平差异较大[2] - 产业集聚集中于大城市核心区域,偏远城区或乡村发展有限[2] 未来发展方向 - 规划组建国家级数字文化技术高精尖创研中心,与科研院校合作打造专家库[3] - 培育沉浸式空间、超高清视听、智慧文博等主流数字文化新业态[3] - 依托中关村科学城、首钢园等科技园区打造示范产业新场景[3] - 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创新协同效率[4]
太原文博“五一”客流收入创新高 沉浸式体验催热文化消费
中国新闻网· 2025-05-06 16:09
文旅行业表现 - 2025年五一假期太原市22处直属文博场馆共接待游客75 8万人次 实现门票收入1395 33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7 23%和19 71% 创历史新高 [1] - 太原市文博场馆整体接待量达92 85万人次 较2024年同期增长7 52% 门票总收入1453 89万元 同比增长29 47% [1] - 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及考古博物馆接待量同比飙升139 11% 双塔博物馆 北齐壁画博物馆客流分别增长39 4%和89 1% [1] - 晋祠博物馆以15 92万人次接待量 781 58万元收入蝉联客流和收入双冠王 [1] 客群结构分析 - 外地游客占比达73 8% 河北 陕西 内蒙古等周边省份客源持续增长 印证太原作为晋冀陕蒙文旅走廊枢纽地位 [1] - 青少年群体占比22 28% 与56项特色文化活动形成强关联 亲子研学游成为市场新增长点 [1] 创新运营模式 -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设置仿制文物挖掘区 日均接待量突破4800人次 [2] - 晋祠博物馆采用"古装快闪+实景解说"模式 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500万次 [2] - 太山博物馆汉服文化周日均吸引6000余名参与者 带动周边妆造租赁业务增长210% [2] - 晋商博物院非遗工坊体验项目预约率达98% 单日最高接待亲子家庭1200组 [2] 技术赋能文旅 - AR数字导览 沉浸式剧场等技术构建"展览+体验+传播"三维体系 [2] - 晋祠博物馆"数字活化"项目结合全息投影 使宋代彩塑实现交互展示 游客停留时长增加40分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