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演艺

搜索文档
国庆假期,来天津看戏啊!
新华网· 2025-10-05 10:05
新华社天津10月4日电(记者周润健)"当'杨贵妃'出现在阳台的时候,我被震撼到了。她的扮相美极了,水袖一甩,就像天边的云彩在飘动。唱 腔也很棒,婉转细腻。就是表演时间太短了,没看够。"山西游客孙女士意犹未尽地说。 天津是戏曲大码头、曲艺之乡,更是一座被戏剧浸润的城市。"戏聚之城"天津已成功举办两届戏剧节,第三届戏剧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吸 引大批观众前来看戏。 国庆期间,天津中国大戏院焕新亮相,打开尘封多年的二楼阳台,以"可游可感的活态博物馆"之姿,向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敞开大门。 中国大戏院1936年建成,作为津门老字号,89年来未曾间断演出,被誉为中国戏剧界的"金色大厅"。 "中国大戏院建成伊始便以'华北第一摩登剧场'闻名。彼时,一场'游艺会'可容纳京剧、电影、相声、杂耍、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于同一空间演 出,观众持一张通票即可遍览诸艺。此次'国庆游艺会'正是对这一城市记忆的延续与创新,以'立体City Walk'的形式,引导观众漫步戏院,在老电 话中聆听历史回响,于方寸舞台追溯梨园往事。"中国大戏院总经理任博说。 10月1日,天津市民和外地游客在中国大戏院观看阳台京剧快闪《贵妃醉酒》。新华社发 "国庆游艺 ...
国庆中秋假期前两天全国演出票房超2.8亿元
央视新闻· 2025-10-03 11:55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演出市场活力迸发。据统计,假期前两天,全国演出票房超2.8亿元。这个假期,沉 浸式演艺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传统文化演绎出别样风采。精彩故事结合地方特色唱腔,让红色题材成 为今年假期演出市场的亮眼元素。 ...
以沉浸式体验焕新海南文旅消费图景
海南日报· 2025-08-20 09:07
行业发展趋势 - 沉浸式演艺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突破口 引发观看热潮[1] - 文旅产业正经历以文化场景重构和消费体验升级为核心的深刻变革 例如西安大唐不夜城和长沙橘子洲头的红色青春剧场[1] - 海南文旅产业面临同质化 体验浅层化 客群单一等问题 传统业态如沙滩娱乐和海鲜餐饮占比较高 东西线文化资源丰富区域长期处于游客洼地[2] 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 海南拥有东坡文化 黎苗文化 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 但部分景区仍停留在走马观花观光模式[2] - 数字技术应用滞后 文化表达形式陈旧 例如东坡文化被简化为雕像打卡与东坡肉美食套餐 黎苗文化体验仅为竹竿舞表演[2] - 丰富的文化资源未能很好地转化为消费动能 游客难以通过简单项目深度体验海南文化[2] 项目创新实践 - 《男神东坡》是全国首个宋韵书院沉浸式文旅演出 以东坡居儋三年历史为脉络 通过载酒堂讲学 劝耕园农耕等场景将东坡精神转化为可参与立体体验[3] - 采用古今混搭艺术语言 如韵纱幔中的箜篌与电音古筝共鸣 男神乐队将东坡诗词改编为RAP唱段 吸引大量年轻观众[3] - 利用书院实景空间 通过全息投影 数字交互等技术构建时空折叠叙事场域 实现人在戏中 戏呈路上的沉浸体验[3] 运营模式与经济效益 -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 以《男神东坡》作为主IP 串联一剧一会一宴一线文旅生态 包括东坡文化城市交流会 东坡羹家宴和串联桄榔庵 东坡井等遗存的旅游线路[4] - 推动文化消费从门票经济升级为综合体验经济 实现从单次观演到文旅综合体的跨越[4] - 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2小时延长至3.5小时 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27%[4] - 看过演出的游客中60%会主动延长在儋州行程 参观东坡井 购买男神东坡系列文创产品[5] 文化传播与社会影响 - 剧组定期下乡和进校园公益演出 吸纳儋州调声非遗传承人 本地学子参与 使文旅演艺成为在地文化共建共享平台[4] - 沉浸式研学产品成为海南中小学研学爆款 获得好评[4] - 演出赋予了海南独特的东坡文化话语权 成为海南旅游消费新名片[4] - 让东坡文化从学术圈走向大众视野 游客因一场戏记住一座城[5] 未来发展规划 - 构建全域沉浸式东坡文化体验网络 从场景拓展 技术赋能 产业融合三个核心维度深化创新实践[6][7] - 联动全岛构建多层次体验场景 丰富东坡文化沉浸式旅游项目 开发东坡美食体验馆 苏轼诗词互动墙等新业态[7] - 利用环岛旅游公路交通优势 在沿线重要节点建设东坡文化主题驿站 提供东坡诗词诵读 苏轼故事讲解等服务[7] - 整合海口 澄迈 昌江等地东坡文化资源 推出跨区域东坡文化体验线路如东坡海南行精品旅游线路[7] 技术应用与产业融合 - 开发基于AR和VR的东坡文化体验项目 让游客通过佩戴设备在现实场景中看到苏轼虚拟形象 聆听诗词歌赋[8] - 利用3D建模 高清影像等技术建设数字博物馆 将东坡文物 书法 绘画等珍贵资料数字化展示[8] - 开发东坡文化互动小程序 游客可通过扫描景点二维码获取东坡生平介绍 诗词赏析等信息 参与知识竞赛和诗词创作互动[8] - 与教育部门合作将东坡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开发研学旅行产品[8] - 鼓励文创企业开发东坡文化主题文创产品如东坡诗词笔记本 苏轼画像冰箱贴等[8] - 举办东坡文化主题马拉松 骑行等活动 将体育赛事与文化体验相结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