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文化

搜索文档
眉山深化文旅融合提升打造“东坡故里·天府眉山”品牌矩阵 将三苏文化基因植入城市肌理
四川日报· 2025-08-11 15:29
【成长画像】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城市 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眉山以建设文旅深度融合特色发 展先行市为目标,将三苏文化基因植入城市肌理,通过提升打造"东坡故里·天府眉山"品牌矩阵,让三 苏文化、东坡文化浸润城市,厚植城市文化底蕴。 【城市故事】 "这段时间几乎没有休息,从开馆讲到闭馆。"8月7日一大早,对着梳妆镜,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讲解 员郑小利仔细整理盘起的发髻,穿上汉服后大步朝三苏祠盘陀像走去。 今年是郑小利在三苏祠博物馆讲述东坡故事的第18年。"每次讲解,就感觉东坡先生在看着我讲述 他的故事。"郑小利说,暑假期间,三苏祠格外火爆,研学的学生和前来打卡的各地"苏迷",让这座千 年古祠焕发出新活力。 眉山东坡宋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雷蕾介绍,像郑小利这样的讲解员,最多每天要带6 个团,常常是一个团刚结束,下一个团的游客已在门口翘首以盼,"正是这样的忙碌,让我们看到了三 苏文化在当代的强大生命力。"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 国有'三苏 ...
“东坡行旅”,一条流动的文明长廊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东坡文化遗产开发 - 苏东坡文化遗产遍布全国18个遗址遗迹所在地,形成"东坡行旅"文物主题游径项目[2] - 项目通过串联10省15城的东坡足迹,构建从文物资源到城市单元的系统阐释体系[5][6] - 采用差异化主题定位,如眉山突出"少年意气"、黄冈展现"逆旅雄心"、杭州强调"以民为本"、儋州体现"兴学立言"[3][4] 文旅资源整合策略 - 建立全国统一的标识系统,设置专题博物馆并拓展数字化沉浸式体验[6] - 以大景区概念整合名镇名村资源,完善交通及旅游服务设施配套[6] - 通过重点城市带动知名度较低地区,形成文化牵引效应[5] 文物价值挖掘 - 重点考证东坡生平重要经历,加强史料挖掘和考古勘探[5] - 以文物本体为核心载体,如三苏祠、安国寺、苏堤等展示文化价值[3][4][6] - 保护提升历史场景,如宜兴东坡书院与蜀山丁蜀老街联动开发[6] 文化IP运营 - 通过诗词创作地实景体验增强互动性,如黄冈赤壁解读"一词两赋"[4] - 利用东坡人生6个阶段的时间轴线串联地域空间[3] - 融合历史深度与时代温度,打造当代文明"行旅图"[6]
全省首部东坡文化专题法规施行
海南日报· 2025-06-28 09:33
法规施行背景 - 全省首部东坡文化专题法规《儋州市东坡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定》于6月10日起施行 [1] - 该法规是儋州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制定的第三部法规 共二十一条内容 [1] - 旨在加强东坡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传承弘扬东坡文化 [1] 组织管理机制 - 形成"市—部门—镇(村)"三级联动机制 [1] - 儋州市人民政府主导 旅游文化主管部门牵头监督管理 [1] - 发展改革 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协同 镇人民政府 办事处落实属地责任 [1] - 村(居)民委员会积极协助 [1] 保护措施体系 - 构建"规划—名录—安全"三重防线 [1] - 旅游文化主管部门联合多部门编制保护利用规划 征求社会意见并经专家论证 [1] - 编制市级保护名录 对已确认资源分类施策 对潜在资源预先保护 [1] - 组织制定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预案 压实安全主体责任 [1] 文化传承创新 -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2] - 推动东坡文化与儋州调声等本土文化融合 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2] - 开发文创产品 培育文旅产业集群 [2] - 搭建数字展示系统与共享平台 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呈现 [2] 实施保障措施 - 儋州市旅文局将编制《东坡文化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细化措施 [2] - 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 开展定期巡查 [2] - 依法查处履职不力 破坏资源等违法行为 [2]
廉洁文化中国行丨城湖江岭 文韵悠悠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7 08:30
客家围屋碧滟楼。惠州市纪委监委供图 广东惠州,古称循州、祯州,惠州老城三面临水,以"半城山色半城湖"著称,城湖江岭融合的城市景观背 后,沉淀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侯颗 惠州西湖风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惠州市主要廉洁教育场所分布示意图。惠州市纪委监委供图 当地青少年在东坡祠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杨慧华 摄 谈起惠州,不少人会想到苏东坡的那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东坡文化早已深深融入城市的气 质。此外,惠州还是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之地,作为东江地区革命斗争的发源地之一,这 里更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多种文化交融、兼收并蓄,成就了这座地灵人杰、山水兼备、风物相宜的 历史文化名城。 千载风流仰大苏 走过合江楼,穿越喧闹的水东街和惠新西街,白鹤峰上,东坡祠内一片幽静。 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谪居惠州,两年后,在白鹤峰筑居以作终老之所。新居落成并入住三个月后, 苏轼再度被贬海南,由其长子苏迈携带家眷在此居住四年,至朝廷大赦才随苏轼北上。苏家离惠后,"惠人以 先生之眷眷此邦,即其居建祠祀焉",白鹤峰东坡故居遂改为祠。此后,这里成为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竞相瞻 仰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