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经济2.0

搜索文档
新消费派|透视“苏超”上的营销战:互联网大厂引领流量经济2.0?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8 16:42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营销现象 - 2025年6月"苏超"官方赞助价格飙升至300万元且供不应求,品牌加速布局该赛事[1] - 互联网公司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参与"苏超",展现不同于传统体育赞助的新动向[1] - 赛事成为现象级流量入口,引发互联网大厂围绕地域特色和业务特点展开创意营销大战[1][2][3] 阿里系品牌营销策略 - 阿里系四大品牌(淘宝闪购/支付宝/花呗/余额宝)分别冠名不同球队,采用"借势造梗"战略[1][2] - 淘宝闪购冠名常州队,结合"优惠券"业务特点设计文案"助常州I臂之力"[1] - 支付宝冠名徐州队,利用车牌梗"C位属于苏C"[2] - 花呗冠名无锡队,采用"无息"谐音梗宣传41天免息期[2] - 余额宝冠名扬州队,结合方言"攒呢"突出攒钱功能[2] - 优酷通过"不站队"姿态突出全赛事直播业务,补充体育内容生态[2] - 菜鸟未直接赞助但通过互动营销蹭到常州队流量[2] 即时零售三巨头竞争 - 美团/京东/阿里(饿了么)围绕"苏超"展开营销德比[4][5] - 饿了么在三城推出进球免单活动,但传播效果有限[4] - 美团绑定扬州队推出足疗免单,赛期异地消费订单增长40%[4][5] - 京东作为宿迁企业获得官方合作伙伴身份,推出"美食投票引流"等组合拳[5] 流量经济升级趋势 - 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达12.59亿(同比+2.2%),短视频/网购用户渗透率超90%,市场趋于饱和[6] - 营销逻辑从追求短期热度转向挖掘情绪价值,形成"情绪-认同-消费"闭环[6][7] - 品牌通过接梗/自嘲完成从"广告主"到"社群成员"的身份转换,塑造人格化形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