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

搜索文档
阿里巴巴再次调整集团业务!从六大集团缩编为四大业务→
证券时报· 2025-08-24 16:13
阿里巴巴集团业务结构再生变,阿里业务结构正式从"1+6+N"正式收缩为四大业务,全面聚焦"电商、云+AI"。 "1+6+N"架构成为历史 记者从阿里巴巴官网发现,阿里旗下业务从原有的六大业务集团被划分为四大业务类别,分别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 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以及所有其他业务。 具体来看,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中的电商板块包含淘宝、天猫、闲鱼、飞猪旅行;即时零售板块包括淘宝闪购、饿了么; 批发板块为1688业务。 阿里中国电商集团在2024年11月正式建立。2024年11月21日,阿里巴巴成立了全新的电商事业群,新事业群直接将此前拆分的 淘宝天猫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及1688、闲鱼等电商资源重新整合,形成国内外全产业链覆盖的电商超级业务单元。 今年6月,阿里正式将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电商事业群。8月初,淘宝上线了全新的大会员体系,打通饿了么、飞猪等阿 里系资源,覆盖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 所有其他类别的业务包括钉钉、夸克、高德地图、菜鸟、优酷、大麦娱乐、盒马、阿里健康、橙狮体育等。 从变化来看,原有的本地生活集团的业务被拆分,饿了么被归入阿里中国电商集团,高德被划分至所有其他类 ...
阿里巴巴再次调整集团业务!从六大集团缩编为四大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8-24 15:30
业务架构调整 - 阿里巴巴业务架构从"1+6+N"调整为四大业务类别 分别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 云智能集团以及所有其他业务 [1][4][6] - 所有其他类别业务包括钉钉 夸克 高德地图 菜鸟 优酷 大麦娱乐 盒马 阿里健康 橙狮体育等 [6] - 本次调整宣告公司正式收缩为四大业务 全面聚焦电商和云+AI领域 [4][6] 中国电商集团重组 -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于2024年11月正式建立 整合淘宝天猫集团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及1688 闲鱼等电商资源 [5] - 电商板块包含淘宝 天猫 闲鱼 飞猪旅行 即时零售板块包括淘宝闪购 饿了么 批发板块为1688业务 [3][5] - 2024年6月公司将饿了么 飞猪合并入电商事业群 8月上线淘宝大会员体系打通阿里系资源 [5] 战略聚焦方向 - 公司明确未来三至五年核心战略方向为电商与云+AI AI技术将成为所有业务核心驱动力 [7][8] - 2025财年将聚焦电商和AI+云两大核心业务 加大对云和AI基础设施投入 [8] - 公司正从互联网公司向AI驱动科技公司转型 AI将成为所有业务核心竞争力 [8] 业务重组举措 - 本地生活集团业务被拆分 饿了么归入中国电商集团 高德划分至所有其他类别 [6] - 菜鸟集团和虎鲸文娱集团的优酷 大麦娱乐均被划分至所有其他业务 [6] - 2024年退出高鑫零售 银泰百货等资产 剥离非核心业务 [7][8] 资源整合与盈利进展 - 新电商事业群形成国内外全产业链覆盖的超级业务单元 [5] - 虎鲸文娱 高德等业务陆续实现单季度盈利 [8] - 通过AI技术创新突破行业边界 探索新用户入口 增强市场竞争力 [7]
美股异动丨阿里巴巴涨近4%,阿里官网重新归纳四大业务板块
格隆汇· 2025-08-22 23:05
股价表现 - 阿里巴巴股价上涨近4%至122.8美元 [1] 业务板块调整 - 官网业务板块从六大业务集团+其他业务变更为四大板块:阿里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及所有其他业务 [1] - 饿了么和飞猪被归入阿里中国电商集团板块 [1] - 高德地图、菜鸟、优酷、大麦娱乐等被划入所有其他业务板块 [1] 调整性质说明 - 官网业务板块划分不代表组织架构调整 [1] - 内部汇报关系暂未发生变化 [1]
阿里官网重新归纳四大业务板块
第一财经· 2025-08-22 17:44
公司业务板块调整 - 阿里巴巴官网业务板块于2025年8月22日从六大业务集团+其他业务变更为四大板块:阿里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及所有其他业务 [3] - 饿了么和飞猪被归入阿里中国电商集团板块 [3] - 高德地图、菜鸟、优酷、大麦娱乐等业务被划入所有其他业务板块 [3] - 官网业务板块划分不代表组织架构调整 内部汇报关系暂未发生变化 [3]
网安协会:已组织菜鸟、马蜂窝等5款App更新升级
环球网资讯· 2025-08-04 16:45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改进 -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指导邮件快件寄递、二手车交易、旅游服务3类5款App运营方完成个人信息收集使用问题的优化改进 [1] - 优化重点包括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过度调用敏感权限、权限设置和账号注销不便等问题 [1] - 5款App运营方已上架优化改进版本并承诺持续保持合规水平 [1] 涉及App清单 - 邮件快件寄递类:菜鸟App(杭州菜鸟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本8.10.715 [1] - 二手车交易类:懂车帝App(重庆懂车帝科技有限公司)版本8.6.7 [1] - 二手车交易类:易车App(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本11.38.1 [1] - 旅游服务类:马蜂窝App(北京蚂蜂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本11.3.3 [1] - 旅游服务类:途牛旅游App(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版本11.44.0 [1]
读了20遍《毛选》,我找到了团队内耗的关键
36氪· 2025-07-21 10:13
全局统筹管理策略 - 核心观点源自毛泽东"弹钢琴"理论:强调全局统筹、主次分明、协同配合的管理哲学 [3][4] - 现代企业管理痛点:部门墙导致内耗严重,资源浪费,目标不一致 [1][14] - 成功案例验证:华为聚焦研发、阿里中台战略均体现该理论有效性 [12][15] 战略聚焦实践 - 华为"战略务虚会"机制:高管需将公司级目标拆解为部门级军令状并签字确认 [18] - 阿里双11目标拆解:5000亿GMV目标细分为3000+子目标,精确到仓库扩容等执行细节 [18] - 京东物流618策略:用红黄蓝旗标记仓库优先级,红旗仓配置三倍资源 [23] 资源分配方法论 - 淮海战役资源分配模型:"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动态资源调配策略 [19] - 腾讯支付逆袭案例:2014年集中全公司技术精英攻坚"1秒付款成功率",地推全力押注线下场景 [25] - 字节跳动资源倾斜:2021年砍掉教育/游戏边缘业务,集中资源投入TikTok/飞书 [25] 协同机制构建 - 美团"战情室"机制:核心部门每日两次碰头,实时数据屏同步关键指标 [28] - 阿里双轨制KPI:业务部门50%考核业绩+50%考核中台服务使用次数 [28] - 华为"拧麻花"模式:研发与市场强耦合,设立"蓝军"部门专唱反调防闭门造车 [12] 数据驱动决策 - 字节跳动A/B测试体系:用户停留时长、完播率等数据实时驱动算法迭代 [31] - 亚马逊"两个披萨原则":用具体数字控制团队规模以保持敏捷性 [31] - 毛泽东"三三制"政权:基于90%农民人口比例制定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31] 成功期风险防控 - 诺基亚失败教训:功能机市占率巅峰期忽视智能手机范式革命 [33] - 柯达案例警示:数码相机发明者因胶卷利润依赖错失转型机遇 [34] - 制度化防控措施:强制三七开复盘/专职蓝军团队/危机预警绑定高管绩效 [40][41] 持续创新文化 - 张一鸣"Day 1心态":要求字节跳动始终保持创业公司般的危机感 [43] - 任正非下一线制度:高管定期参与装设备等基层作业以保持战略-执行统一 [30] - 京东物流"211限时达":通过对仓储/分拣/配送的原子级拆解实现战略落地 [30]
阿里的“进”与拼多多的“退”
虎嗅APP· 2025-07-17 08:37
核心观点 - 阿里与拼多多在电商领域呈现"一进一退"态势,阿里净利润增长显著,拼多多增速放缓,二者差距拉大到八个拼多多才能挣出一个阿里 [4] - 资本市场表现同样分化,阿里市值达到拼多多近2倍,逆转一年前被拼多多超越的局面 [4] - 两家公司战略路径差异明显:阿里向"大消费+AI"平台扩张,拼多多专注电商核心业务 [6] - 商业发展具有动态性,当前不被看好的拼多多未来可能反转,正如去年被唱衰的阿里持票者已获近50%收益 [7] 战略路径差异 扩张哲学 - 阿里采取"相关性扩张",将支付宝、菜鸟、阿里云等业务打包出海,走"大而全"路线 [10] - 拼多多实行"同心圆扩张",Temu轻装上阵专注卖货,不建物流、不做支付 [10] - 阿里覆盖交易全链条分羹,拼多多始终围绕"做大做强电商"发力,如百亿补贴、农研专项等 [13] 执行风格 - 阿里采用体系化作战:"战略定调-小目标插旗-OKR压阵"三板斧,如AI战略自上而下全面推行 [16] - 拼多多贯彻"ROI第一"原则:Temu在广告回报跌破盈亏线时果断腰斩美区预算,广告效率从34美元/千次提升至51美元/千次 [18] 进退策略对比 进攻选择 - 阿里豪赌未来:计划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加码AI,规模超过去十年总和 [25] - 拼多多聚焦当下:海外扩张中动态调整策略,以单量换利润 [25] 收缩智慧 - 阿里生态化撤退:淘菜菜采用"砍仓网-汰网点-重组业务"三阶段温和收缩,耗时近1年 [26][28] - 拼多多清算式退出:多多买菜从启动到撤退不足1个月,避免消耗战 [30][31] 周期适应性 技术浪潮响应 - 阿里积极拥抱AI变革:通义千问排名攀升带动股价,已投资多家大模型公司如月之暗面、MiniMax等 [36][48] - 拼多多回避概念炒作:业绩会几乎不提AI,专注标品推荐算法 [38][39] 消费趋势应对 - 淘宝调整策略:从"五星价格力"转向"用户优先",618国补专区成交额增长116% [43][44][46] - 拼多多面临挑战:低价策略导致服务质量问题,需投入千亿惠商计划修复生态 [50][53] 财务与生态表现 - 拼多多净利率长期高于阿里,但近期为修复商家生态导致广告变现率腰斩,交易服务收入增速骤降超300% [23][50] - 阿里闪购业务日均补贴3.8亿元,年化达1387亿相当于2025财年净利润,但茶饮订单占比25%显示留存风险 [54][55] 长期发展启示 - 阿里代表"战略优先"的穿越周期能力,拼多多体现"效率经营"的敏捷特性 [33] - 历史表明没有永恒模式,PC时代转型移动端的经验显示变革是永恒主题 [58]
阿里巴巴-W(09988.HK):闪购投入致利润承压 云收入继续加速
格隆汇· 2025-07-16 02:17
阿里巴巴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预测 整体业绩 - 预计1QFY26总收入同比增长2%至2478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率为16%,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2][3] - 收入增速放缓主要受高鑫零售和银泰剥离影响,经调整EBITA利润同比下降13%至392亿元[3] - 各业务收入增速:淘天集团9%、国际数字商业19%、云智能集团22%、本地生活10%、菜鸟-5%、大文娱5%[2][3] 淘天集团与本地生活 - 预计1QFY26 GMV同比增长6%,CMR同比增长11%,主要受益于全站推广和0.6%技术服务费贡献[2] - 闪购业务投入加大,峰值单量突破8000万,饿了么和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2] - 淘天集团+本地生活集团合计EBITA预计为408亿元,同比下降16%,主要因闪购投入增加[2] 云智能集团 - 预计1QFY26收入同比增长22%,AI需求持续增长,利润率保持稳定[2] - AI布局加速:推出混合推理模型Qwen3、Embedding系列模型,适配苹果MLX框架[2] - 夸克"深度搜索"产品推动MAU达1.56亿(截至6月)[2] 国际数字商业(AIDC) - 预计收入同比增长19%,经调整EBITA率-6%,亏损同比大幅收窄[2] - 公司通过牺牲部分增速以提升盈利能力,受关税影响较小[2] 财务预测调整 - 上调FY2026-FY2028收入预测至10623/11490/12174亿元,调整幅度+1.0%/+2.2%/+0.8%,反映闪购业务增长[3][4] - 下调FY2026-FY2028经调净利预测至1388/1718/1954亿元,调整幅度-16.8%/-5.7%/-2.9%,因闪购投入挤压利润[3][4] - 当前估值对应FY2026年PE为13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3][4]
新消费派|透视“苏超”上的营销战:互联网大厂引领流量经济2.0?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8 16:42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营销现象 - 2025年6月"苏超"官方赞助价格飙升至300万元且供不应求,品牌加速布局该赛事[1] - 互联网公司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参与"苏超",展现不同于传统体育赞助的新动向[1] - 赛事成为现象级流量入口,引发互联网大厂围绕地域特色和业务特点展开创意营销大战[1][2][3] 阿里系品牌营销策略 - 阿里系四大品牌(淘宝闪购/支付宝/花呗/余额宝)分别冠名不同球队,采用"借势造梗"战略[1][2] - 淘宝闪购冠名常州队,结合"优惠券"业务特点设计文案"助常州I臂之力"[1] - 支付宝冠名徐州队,利用车牌梗"C位属于苏C"[2] - 花呗冠名无锡队,采用"无息"谐音梗宣传41天免息期[2] - 余额宝冠名扬州队,结合方言"攒呢"突出攒钱功能[2] - 优酷通过"不站队"姿态突出全赛事直播业务,补充体育内容生态[2] - 菜鸟未直接赞助但通过互动营销蹭到常州队流量[2] 即时零售三巨头竞争 - 美团/京东/阿里(饿了么)围绕"苏超"展开营销德比[4][5] - 饿了么在三城推出进球免单活动,但传播效果有限[4] - 美团绑定扬州队推出足疗免单,赛期异地消费订单增长40%[4][5] - 京东作为宿迁企业获得官方合作伙伴身份,推出"美食投票引流"等组合拳[5] 流量经济升级趋势 - 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达12.59亿(同比+2.2%),短视频/网购用户渗透率超90%,市场趋于饱和[6] - 营销逻辑从追求短期热度转向挖掘情绪价值,形成"情绪-认同-消费"闭环[6][7] - 品牌通过接梗/自嘲完成从"广告主"到"社群成员"的身份转换,塑造人格化形象[6]
阿里巴巴上涨2.2%,报119.31美元/股,总市值2846.73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5-29 21:45
股价表现 - 5月29日开盘上涨2.2%,报119.31美元/股,成交8498.18万美元,总市值2846.73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收入总额9963.4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86% [1] - 归母净利润1301.0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2.62% [1] - 2024财年年报归属股东应占溢利130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2.62%,基本每股收益6.89人民币 [1] 公司概况 - 创立于1999年,旨在助力企业变革营销、销售和经营方式 [2] - 为商家、品牌、零售商等提供技术设施和营销平台 [2] - 业务涵盖中国商业、国际商业、本地生活服务、菜鸟、云、数字媒体及娱乐等 [2] 生态体系 - 2022财年商品交易额(GMV)达8.317万亿元人民币 [2] - 年度活跃消费者约13.1亿,其中中国超10亿,海外3.05亿 [2] - 通过云业务为数百万企业提供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