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青双圈产业协同

搜索文档
刘德军:双核引领双圈协同
经济日报· 2025-09-01 08:04
区域发展战略意义 - 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双圈协同发展有助于发挥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打造国家优化南北布局、培育北方新增长极的战略支点[1] - 推动济青双圈产业协同对于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1] - 产业协同旨在通过系统性重构,将济南的科创策源优势与青岛的先进制造和海洋经济优势深度融合,放大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形成"1+1>2"协同跃升[1] 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济青双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刚刚起步,面临产业布局多从各自利益考量、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普遍、资源跨区域整合不足、产业链分工协作深度不足等问题[1] - 济青两市GDP合计已突破3万亿元,集聚了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规模均超千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3] 核心城市产业定位与发展路径 - 济南在金融、科技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底蕴深厚,应进一步强化优势,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2] - 青岛在先进制造业、海洋产业、国际贸易等方面表现突出,应继续深耕海洋经济,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通过产业转移和技术输出带动协同发展[2] - 可通过编制产业图谱和协同发展目录,明确各城市差异化发展导向,鼓励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分工协作[2] 产业协同具体措施 - 通过共建产业示范园区,沿"济青陆海发展主轴"打造"研发—制造—测试—总装"全链条分工,形成山东版"硅谷—先进制造走廊",实现由同质竞争走向梯次互补[2] - 加强优势产业链群建设,通过产业协同形成"济青制造"全球品牌,打造一批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实现由规模叠加走向乘数效应[3] - 强化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腾笼换鸟与新兴产业补链成群,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和产业引领区共建,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连接效应,建成"一带一路"陆海联动枢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