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浮息债估值与风险计量
icon
搜索文档
新刊速读 | 实例详解浮息债的估值与风险计量
新华财经· 2025-10-17 02:04
文章核心观点 - 研究提出基于远期利率的动态估值模型,以解决浮动利率债券传统静态估值法的系统性偏差问题 [1][4] - 通过案例分析揭示浮动利率债券在利率上行周期具有显著防御性,价格跌幅远低于同期限固息债 [5][6] - 研究指出浮动利率债券与固息债在资产配置上具有互补性,应根据利率周期动态调整配置比例以实现风险收益平衡 [7] 浮息债市场演进 - 浮息债在中国发展近三十年,经历三轮扩张,截至2024年底存量规模已超过5万亿元 [3] - 政策性银行债在浮息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70% [3] - 市场流动性明显不足,月度成交额仅约500亿元,占全市场债券成交额比重不足0.2% [3] 研究对象与方法创新 - 研究以中国工商银行2025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为案例,该债券以DR007为基准利率,期限3年 [4] - 方法上引入基于FDR007互换市场报价的零息曲线,利用远期利率预测未来票息现金流,建立动态估值模型 [4] - 提出使用DV01指标进行利率敏感性测算,并通过情景分析比较浮息债与固息债在不同利率周期下的表现 [4] 估值与风险计量的核心发现 - 动态估值优于静态方法,案例债券理论价格100.24元,而传统静态法估值误差可能超过0.5% [6] - 利率上升100bp时,浮息债价格仅下降0.16%,而同期限固息债跌幅达2.3%,浮息债跌幅仅为固息债的7%左右 [6] - 利率下降100bp时,固息债价格上涨2.3%,而浮息债涨幅仅0.16%,同样仅为固息债涨幅的7%左右 [6] - 浮息债的DV01测算结果为0.04元,远低于同期限固息债,印证其低利率敏感性特征 [6] 与固息债的比较与政策启示 - 浮息债与固息债在资产配置上具有互补性,利率上行周期浮息债抗跌性突出,利率下行周期固息债资本利得更可观 [7] - 研究建议机构投资者应根据利率周期动态调整浮息债与固息债的配置比例 [7] - 浮息债应作为银行理财、保险资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利率对冲工具,尤其在利率上行周期配置价值凸显 [7] 市场发展与展望 - 浮息债市场存在流动性偏弱、远期利率衍生品市场不完善、投资者认知不足三大问题 [8] - 未来改进应聚焦提升市场流动性、完善估值体系、强化投资者教育三方面 [8] - 在利率市场化深化与绿色金融发展背景下,浮息债有望成为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