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时代

搜索文档
在“海权时代”转向“新陆权时代”中 奋力打开中国经济地理新空间
搜狐财经· 2025-08-20 13:06
全球地缘经济格局演变 - 全球经济版图、创新版图和地缘政治版图深度重构 正由海权时代加速转向新陆权时代[5] - 中国发展从深度融入国际循环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 - 亚洲在公元元年至1820年占世界经济总量一半以上 中国直至1895年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7] 陆权与海权历史演变 - 西方通过掌控海洋打破亚洲秩序 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加速衰落[8][9] - 20世纪形成以苏联为代表的陆权与美国为代表的海权博弈格局[10] - 麦金德预测欧亚大陆贯通将提升战略地位 但美国继承英国海权使预测部分失效[10] 中国战略选择与经济发展 - 中国首次战略选择依靠陆权实现民族独立 借助苏联奠定重工业基础[11][12] - 第二次战略选择抓住海权趋弱机遇 实施沿海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12] - 2001年加入WTO后外贸迎史无前例高增长 国际力量成为改革开放重要因素[13] 新时代发展格局转变 - 2008年金融危机后西方消费模式不可持续 美国推动新战略遏制中国发展[14] - 共建一带一路使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中亚地位进一步彰显[14] - 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从美欧转向东盟 地缘政治变化深刻影响经贸关系[15] 中部地区发展机遇 - 湖北外贸占全国比重翻一番多 适应2018年以来外贸新格局[17] - 武汉成为中部首个经济总量超2万亿元省会城市 高校科研力量最密集[19] - 中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在资源配置中扮演东西部桥梁角色[18][19] 基础设施与区位优势 - 高铁4小时可达全国80%重要城市 覆盖90%经济总量[6] - 拥有4个亿吨大港位居长江中上游第一 形成通江达海网络[6] - 花湖国际机场开通45条国际货运航线 实现跨境生鲜次日达[6][7]
王国斌最新交流再谈信心:中国经济正孕育着新的发展周期……
聪明投资者· 2025-03-20 17:0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正孕育新发展周期,从政策和企业基本面看,今年市场值得充满信心;中国虽增速放缓,但生产多元化发展到更复杂阶段,未来10年仍将是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未来10年内无需过度担心人口老龄化,中国具备人口规模和工程师红利优势;企业应积极应对不确定性,投入创新引领变革 [1][43] 分组1:对中国科技创新的信心 - 2月至今中国资产表现亮眼,反映中国科技公司在高科技领域创新能力激发全球投资人信心,传统经济尚未恢复 [5] - 中国是十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80后、90后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 [6] - 近十年中国发表的AI相关论文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9] - 中国在造船、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取得全球性竞争优势,航天等前沿领域取得关键突破 [10][11] - 过去5年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专利申请远超美国和日本 [11] - 中国创新药出海进步大,2024年总收入接近600亿美元 [12][13] - 中国文化产业创意快速发展,《黑神话悟空》成全球年度销量第一买断制游戏 [14] 分组2:人口老龄化问题看法 - 长期看人口老龄化是20年后中国严峻挑战,但未来10年内无需太担心 [16] - 现阶段中国有人口规模优势,工程师红利增多,毕业生多为工程师,工程师群体数量可保持10 - 15年 [17] - 人口基数是创新基础,庞大人口基数提供需求潜力和人才储备,利于创新 [18][19] 分组3:AI发展对就业影响 - AI会创造新就业机会,如无人机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未来人际关系服务类职业人数将增加 [21][23] - 技术革新会使一些职业消亡,但会出现新职业 [25] 分组4:中国产业链对创新影响 - 经济越复杂多元,国家经济韧性和增长潜力越强,中国经济复杂利于创新 [26][28] - 中国拥有全部工业门类,多种产品产量全球第一,供应链提升经济复杂性,利于制造业创新 [29][30] - 中国在多领域有首创产品和独特商业模式,培育出大批自主发展企业,如大疆实现国产化替代 [31][32] 分组5:中国在全球贸易舞台竞争力 - 中国在海权上快追赶上美国,造船数量和质量领先,不会受制于人 [36][37] - 世界迈入空权时代,中国与美国在空权方面从“跟跑”到“并跑”,应充满信心 [38][39] - 中国前10家最赚钱民营企业不太依赖美国市场,保持市场化竞争可培养本土企业,创新推动经济转型 [41] 分组6:投资聚焦与市场信心 - 宏观变化难预测,投资应聚焦微观企业,评估企业抵御不确定性能力,企业家应积极投入创新 [42] - 资产管理人应积极乐观,寻找优秀企业家共同成长,对今年市场充满信心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