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旅游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蓝色引擎”加速发力 海洋旅游经济破浪前行
证券日报· 2025-10-28 08:07
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市场业态革新,从单一"看海"到多元"玩海",我国海洋旅游正以融合发展之势,在消 费升级浪潮中释放强劲活力,将碧海银滩变为切实提升产业经济收入的金山银山。 政策协同 为市场主体松绑赋能 我国拥有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1.4万多公里岛屿岸线及1.1万多个海 岛,丰富的资源为海洋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为海洋旅游产业锚定发展航向,多地结合自身特色积极响应,形 成"国家统筹、地方联动"的发展格局。 金秋十月,青岛小管岛迎来首批游客。这座山东省常住人口最少的岛屿,凭借竹林、耐冬等原生植被与 独特礁石景观,叠加"侠客行"文化主题与崂山道教、渔村民俗的深度融合,打造出沉浸式体验场景,成 为海岛游"出圈"的典型代表,于10月1日正式开门迎客。 青岛小管岛是我国海洋旅游经济在政策赋能与产业创新双重驱动下加速崛起的生动缩影。自然资源部发 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其中海洋 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在15个海洋产业中规模最大,已成为海洋经济的核心支柱。 国家政策层面,《关于释放旅 ...
从碧海银滩到金山银山—— “蓝色引擎”加速发力 海洋旅游经济破浪前行
证券日报· 2025-10-28 06:35
图①9月27日双邮轮同时停靠厦门国际邮轮母港 图②游客在青岛小管岛观光购物 图③海南万宁石梅湾 图④执行三亚至西沙旅游航线的"祥龙岛"轮停靠码头 图①图④公司供图 图②刘钊/摄 图③李雯珊/摄 金秋十月,青岛小管岛迎来首批游客。这座山东省常住人口最少的岛屿,凭借竹林、耐冬等原生植被与 独特礁石景观,叠加"侠客行"文化主题与崂山道教、渔村民俗的深度融合,打造出沉浸式体验场景,成 为海岛游"出圈"的典型代表,于10月1日正式开门迎客。 青岛小管岛是我国海洋旅游经济在政策赋能与产业创新双重驱动下加速崛起的生动缩影。自然资源部发 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其中海洋 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在15个海洋产业中规模最大,已成为海洋经济的核心支柱。 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市场业态革新,从单一"看海"到多元"玩海",我国海洋旅游正以融合发展之势,在消 费升级浪潮中释放强劲活力,将碧海银滩变为切实提升产业经济收入的金山银山。 政策协同 为市场主体松绑赋能 我国拥有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1.4万多公里岛屿岸线及1.1万多个海 岛, ...
从碧海银滩到金山银山——“蓝色引擎”加速发力 海洋旅游经济破浪前行
证券日报· 2025-10-28 01:16
金秋十月,青岛小管岛迎来首批游客。这座山东省常住人口最少的岛屿,凭借竹林、耐冬等原生植被与 独特礁石景观,叠加"侠客行"文化主题与崂山道教、渔村民俗的深度融合,打造出沉浸式体验场景,成 为海岛游"出圈"的典型代表,于10月1日正式开门迎客。 青岛小管岛是我国海洋旅游经济在政策赋能与产业创新双重驱动下加速崛起的生动缩影。自然资源部发 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其中海洋 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在15个海洋产业中规模最大,已成为海洋经济的核心支柱。 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市场业态革新,从单一"看海"到多元"玩海",我国海洋旅游正以融合发展之势,在消 费升级浪潮中释放强劲活力,将碧海银滩变为切实提升产业经济收入的金山银山。 政策协同 为市场主体松绑赋能 我国拥有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1.4万多公里岛屿岸线及1.1万多个海 岛,丰富的资源为海洋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为海洋旅游产业锚定发展航向,多地结合自身特色积极响应,形 成"国家统筹、地方联动"的发展格局。 国家政策层面,《关于释放旅 ...
‌从碧海银滩到金山银山——“蓝色引擎”加速发力 海洋旅游经济破浪前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8 01:11
行业宏观表现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其中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在15个海洋产业中规模最大,已成为海洋经济的核心支柱 [1] - 海洋旅游正以融合发展之势,在消费升级浪潮中释放强劲活力,从单一“看海”向多元“玩海”转变 [1] 政策支持与协同发展 - 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如《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将海洋旅游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通过税收减免、用地保障等举措为市场主体松绑赋能 [2] - 地方层面进行差异化探索,例如山东省构建滨海休闲度假带、培育海岛生态旅游带,浙江省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经济发展厅,加快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3] - 区域协同发展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如山东省四市联合启动“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游品牌,以5条首批航线串联岛屿资源,福建厦门、漳州、泉州共建“闽南海洋文化旅游圈”,实现客源共享 [3] - 专家预计,政策“全域协同”导向若在全国复制,可撬动百亿元级消费市场 [4] 业态创新与商业模式 - “海洋+”跨界融合成为主流,打破单一模式,为游客提供深度参与的消费场景,覆盖高端定制、文化体验、智慧服务、生态科普等多个领域 [5] - 海南三亚聚焦高净值客群,推出“游艇+海钓+晚宴”等特色套餐,2024年游艇出海量与高端客群人均消费均实现大幅提升 [5] - 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西沙群岛旅游航线重要运营商,开发“旅游+轮渡”模式,联合新东方文旅等机构推出主题研学课程,其海洋旅游相关收入占比稳步提升 [5] - 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旗下邮轮母港串联邮轮游、海上游、登岛游等形态,并在港口后方打造全国首个闽南幻境主题景区“屿见闽南·时光幻境” [5] - 浙江舟山打造“博物馆+海岛”模式,2024年文化类海洋旅游项目接待人次大幅增长,福建平潭探索“海洋+风电观光”,将绿色能源与旅游体验相结合 [6] - 凯撒旅业以青岛小港湾休闲海钓基地为核心,打造集休闲海钓、滨海旅游、商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码头,并计划将该模式复制至海南、福建等地 [6] 发展挑战与优化方向 - 海洋旅游经济虽规模大,但尚存在小、散、乱瓶颈,需在融资、要素进入、资源背景方面发力 [8] - 部分项目存在“重开发、轻保护”倾向,生态保护投入占比不足总投资的10%,且缺乏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 [8] - 海洋旅游基础设施呈现“南强北弱”“近岸强远岛弱”的特点,人才短缺与同质化竞争加剧产业内耗,2024年全国已有多个海岛项目因同质化严重被迫停业 [9] - 专家建议从“政策细化”“标准统一”“机制完善”三方面破局,包括建立全国统一的海洋旅游生态补偿制度、完善共建共享机制、组建跨区域人才培养联盟、制定全国性服务标准 [10]
掘金海洋旅游市场 亚光科技批量高端定制游船启航交付
证券日报· 2025-09-16 12:05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成功交付7艘66ft高端定制玻璃钢游船 采用创新游船款式设计 船体总长19米 型宽5.28米 具备宽敞甲板活动空间[1] - 游船采用玻璃钢材料建造 具备高强度 轻量化 抗腐蚀 长寿命四大优势 降低运维成本并保障耐用性与安全性[1] - 游船配备齐全便民设施 包括娱乐系统 投屏设备 茶水间 独立卫生间 淋浴设备 衣帽间 可容纳30名乘客与4名船员[2] - 公司近期交付多款船型 包括71ft古瑞瓦特号 80ft宜昌远影号 55FT新能源双体游艇 覆盖内河及近海应用场景[2] 市场需求与产品定位 - 海洋旅游经济方兴未艾 旅游市场对游船需求量明显增长 游客对性能指标及功能要求提升[2] - 市场需求聚焦宽敞感 舒适感 宁静感 智能化等个性化体验 要求企业综合材料 工艺 结构经验消除拥挤感 颠簸感 嘈杂感[2] - 游船设计覆盖会议接待 商务洽谈 亲友聚会 亲子研学 观光游览等多场景需求 实现一船多用功能[2] - 个性化要求抬升市场门槛 同时为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指明方向[2] 行业发展趋势 - 海洋旅游经济是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沿海无烟产业重要构成 成功经验正复制到内河 湖泊旅游场景[3] - 国内造船企业以技术创新 环保实践与迭代开发能力响应市场需求 通过复合材料提升安全性 采用新能源技术降低能耗[3] - 智能化与定制化满足多元需求 为高端造船行业提供可参考样本 未来有望走出国门巩固领先地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