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旅游

搜索文档
“耕海牧渔”有新解
人民日报· 2025-10-07 13:20
加快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攻关及海洋技术装备研发步伐,让更多原本隐匿于深海或无法进行规模化开发 利用的能源资源走进生活,能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新在产业革新。从免疫抗肿瘤海洋1类新药进入二期临床试验,到国产大型邮轮首航一年运输出入境旅 客60万人次,再到我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试验项目累计发电超20亿千瓦时、实现养 殖年收入近亿元,海洋特色产业发展亮点持续涌现、业态日益多元。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随波起伏,日均发 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一座商用海底数据 中心稳定运行超两年,利用海水作为自然冷源,有效减少能耗、大幅提升效率。随着开发利用水平持续 提升,海洋这座蓝色宝库的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生动诠释着:"耕海牧渔,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 大有前途。" 历史上较长一段时间,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多围绕"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展开。传统意义上的"耕海 牧渔",常常与碧波之上的渔船、星罗棋布的养殖网箱或是随波摇曳的海带田联系起来。而今,海洋经 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赋予"耕海牧渔"新的丰富内涵。 ...
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新华社· 2025-10-03 14:42
随着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有序推进,2024年全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局部海域有所改善,珊瑚礁、海 草床、滨海盐沼、红树林生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 海蓝滩净,海洋旅游市场持续升温,2024年沿海城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超14%,全国邮轮母港 累计客流量为上年的11倍以上。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记者王立彬)《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我国海洋环境状况稳中向 好,海洋旅游等新业态迅速发展。 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9月发布的这一报告,目前全国海洋环境状况稳中向好。 海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2024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为83.7%。海洋环境压力有效缓 解,2024年重点监测的直排海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超35%。 ...
“耕海牧渔”新解(新知)
人民日报· 2025-09-30 06:33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入现代化海洋牧场,依托科技赋能,传统牧渔正实现从靠天吃 饭向知天而作的转变。大型桁架网箱和养殖工程精准调控饵料投喂,卫星遥感和卫星通信技术让出海有 了"千里眼""顺风耳"……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为实现"藏粮于海"、丰盈"蓝 色粮仓"提供有力保障。 新在内容出新。海洋能量的多样性超乎想象,比如利用海洋表层与深层的温度差发电,利用淡水与海水 之间的盐度差产生能量。今年在广州全面启动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 有助于发掘冷泉区甲烷和冷泉生物的巨大潜在价值。 【现象】广东珠海以南海域,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随波起 伏,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一座商 用海底数据中心稳定运行超两年,利用海水作为自然冷源,有效减少能耗、大幅提升效率。随着开发利 用水平持续提升,海洋这座蓝色宝库的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生动诠释着:"耕海牧渔,发展海洋经济 大有可为、大有前途。" 【点评】 历史上较长一段时间,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多围绕"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展开。传 ...
广东高院发布海事审判典型案例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9:01
海事审判案件数据 - 2024年至8月广东法院审结一审海事海商案件4317件 [1] 海上风电行业 - 法院将海上风机作业平台界定为"海上移动式装置" 确认其属于《海商法》规定的"船舶" [1] - 承租人或经营人基于该平台产生的海事赔偿请求享有责任限制权利 保障风电企业生产经营 [1] - 明确海上风电项目作业船舶的适航标准认定 [1] 海洋牧场行业 - 法院依法界定海洋养殖平台法律属性 认定对该平台的救助属于海上救助 [2] - 健全海洋牧场建设法律规则体系 [2] 海洋旅游行业 - 法院确认"包切舱"模式下涉外邮轮舱房供应合同效力 [2] - 服务保障邮轮旅游行业创新业务合作模式 [2] -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高端旅游业加快发展 [2] 司法保障机制 - 广东法院出台全国首份省级海洋经济发展司法保障意见 [2] - 发布跨境电商物流纠纷审判指引 [2] - 与三省高院签署红树林司法保护合作协议 [2] - 与海事法院共建共享海洋环保司法合作平台 [2] - 完善跨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协调机制 [2]
布局“九大航道”,加速驶向“深蓝”
齐鲁晚报· 2025-09-26 07:27
风起鳌山湾。以"海"为笔,即墨正在蔚蓝版图上勾勒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位于女岛片区的海上光伏设施组装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随着吊车"手臂"不停地舞动,一块块光伏板被组装 到钢平台上;此刻,位于鳌山湾的海上施工现场同样繁忙,在大型机械作业下,一块块钢平台被固定在海面 上……作为我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即墨海上光伏项目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 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引进光伏组件、系统集成等新能源产业链项目。目前,该项目一期首批已并网发电,年 底一期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 "双碳"背景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能源市场之一。在即墨构建的"4+3+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中,海 洋新能源被列为四大新兴产业之一。根据《方案》,即墨围绕海洋新能源产业,将抢抓海上风电蓬勃发展 新机遇,全力支持央企、国企参与海上风电场开发,争取华能、华电等百亿级海上风电项目落地开工,提高 海上风电产业集聚度。 到2027年,全区涉海规上企业预计突破255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90家,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78亿元,年均 增速保持在7%左右……海洋,不仅是青 ...
“海洋+”新场景缤纷多彩
经济日报· 2025-09-20 06:16
刚刚过去的暑期,海南海洋旅游变成国内外游客度假热门选项。今年上半年,海南共接待游客5521.29 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189.27亿元。 在海口西秀海滩,众多游客乘着帆船帆板在海上游玩。"每年都有许多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我们俱乐部 学习帆船帆板运动。暑期我们每天接待游客约130人。"海口玩海人帆船帆板俱乐部负责人戴军向记者介 绍,海口的海滩风力好、风向好、水温好、沙滩细软、无暗礁,非常适合帆船帆板运动。"今年举行的 水上运动年推广活动,我们推出3000个名额供海口市民和游客免费体验帆船帆板水上运动,一经放出就 被抢光了。"戴军说。 在西岛驾驶摩托艇感受速度与激情,体验拖曳伞的惊险与刺激,乘坐观光游船环西岛领略魅力景色…… 三亚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海上娱乐部相关负责人杨术国介绍,西岛有18个水上水下项目,来游玩的游客 基本都会体验。"潜水是我们景区里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暑期每天都有400名至500名游客体验潜水项 目。"杨术国说。 万宁日月湾作为国内冲浪胜地,汇聚了众多热爱冲浪的游客,每天有5000余名游客涌入日月湾,旺季时 能达到上万人。冲浪的兴起带动了周边多种产业发展。 在万宁日月湾田阿黎卡度假村里,小朋友在泳 ...
面向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发展论坛丨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局长谢瑾瑜:为共建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提供支撑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7 15:28
论坛背景与定位 - 论坛以创新、绿色、智能为主题 聚焦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发展 由广西海洋局和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 吸引500多人次代表参与研讨[2] - 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邻省份 依托北部湾港枢纽地位 通过海洋科技联合研发平台推动政策、科技、人才协同 支撑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构建[3] 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广西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2580.9亿元 占全区GDP比重9% 海洋旅游、渔业、交通运输业优势突出 海洋电力、工程装备、药物等新兴领域多维向好[4] - 广西与东盟在渔业生态养殖、深远海养殖和蓝碳交易领域互补性强 计划加密国际航线 打造海洋旅游线路 深化中马"两国双园"等跨境产业园区建设[4] 科技创新合作方向 - 广西实施科技"尖峰"行动 组建海洋实验室 建设智慧海洋监管平台 累计获批45个省部级涉海创新平台[5] - 将联合东盟推动人工智能在海洋观测、渔业管理、港口物流领域应用 开展海洋资源调查与人才培养 推动一带一路项目成果转化[5] 生态保护合作举措 - 广西与东盟共享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 拥有布氏鲸、白海豚等珍稀物种 北海冯家江等生态修复工程形成全球治理"广西方案"[6] - 双方将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共享物种保护经验 在渔业资源养护、海洋垃圾治理、海岸带修复领域开展技术攻关[6]
面向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发展论坛丨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郭达:蓝色经济是中国—东盟的共同大市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7 15:28
9月8日~12日,以"创新、绿色、智能,中国—东盟蓝色新未来"为主题的面向东盟蓝 色经济合作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论坛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自然资源 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与 东盟国家的海洋管理部门500多人次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注重创新驱动,培育蓝色发 展新动能;注重产业更新,探索蓝色发展新路径;注重人海和谐,打造蓝色发展新格 局,展开深入研讨。本版编发部分嘉宾发言,以飨读者。 2025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提出"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成为中国与东 盟国家打造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选择。 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的关键词 0 1 经济增长、经贸合作、产业转型,是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的关键词。 蓝色经济是中国—东盟经济增长的大市场。服务于保持未来5~10年5%左右经济增长的共同目标, 中国与东盟需要进一步挖掘蓝色经济发展潜力。 蓝色经济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大市场,也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最大潜力所在。初步估算, 中国与东盟海产品贸易额平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释放近100亿美元的新增市场。 蓝色经济是中国 ...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海洋旅游行业政策、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区域市场及未来前景分析:海洋旅游规模加速扩张,多元融合前景可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09:05
内容概要:中国海洋旅游行业依托海洋资源,已形成覆盖海滨、海岛、近海至远洋的立体化活动空间, 涵盖观光、探险、运动等多元业态,并逐步发展为海洋经济与文旅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20世纪80 年代起步以来,在政策持续推动下,行业经历了从单一滨海观光向邮轮、游艇、海岛度假等新业态的跨 越式发展,如今已成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等纲领性文件,叠加地方差异化政策创 新(如山东"四大工程"、浙江海洋经济倍增计划、海南自贸港游艇产业突破),构建起覆盖产业规划、 消费促进、科技创新的全维度支撑体系,推动海洋旅游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迈进。2024年海洋旅游业 增加值达1.61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升至36.9%,海南等重点区域通过"陆海空"立体化产品体系 创新,持续巩固产业主导地位。未来,随着消费升级与政策红利释放,行业将加速向"海洋+文化/科技/ 康养"等跨界融合业态转型,智慧管理、低碳运营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深化,形 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海洋旅游目的地体系,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共赴蔚蓝之约 擘画海洋未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2 15:52
9月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暑热渐消,海风轻拂。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这里盛大开幕,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名涉海国际组织、政府机构、高 校、科研院所、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等嘉宾齐聚一堂,共赴这场"蔚蓝之约"。 9月8日,随着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开幕式的举行,多项重要成果发布,为海洋发展提供新指引。《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从6个维度量化呈现我国 海洋发展态势,《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状况报告》为相关地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经验,《海洋青年人才青岛倡议书》呼吁全球海洋青年投身 海洋事业。与会代表围绕"从蔚蓝到未来——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共建美丽丰盈的海洋"这一主题,深入探讨海洋发展的前沿议题,为全球海洋事业的进步 贡献智慧与力量。 推动海洋城市新合作 9月8日下午,海洋城市市长对话会如期举行。来自法国、韩国、肯尼亚等国外海洋城市市长或市长代表,以及国内沿海城市的市长等齐聚一堂,围 绕"海洋让城市更美好"这一主题,分享创新策略与城市治理智慧。 韩国丽水市市长郑琦明在发言中提到:"丽水市一直致力于发展海洋旅游产业,通过打造特色海洋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 长。同时,我们也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