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科技防灾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下海,广东练就海洋防灾“硬本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07:48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正通过科技与政策双轮驱动,构建“监测—预警—防护—恢复”全链条海洋安全保障体系,推动海洋经济产业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1][2][3] 海洋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 系统推进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融合卫星遥感、浮标观测、岸基雷达、无人机巡测等多元手段,实现海况、气象、水温、盐度等要素实时监测 [1] - 初步建成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智能预警系统,基于历史数据与实时观测模拟台风影响,提供“信息+决策”一体化预警,例如在防御“桦加沙”时通过多渠道发布包含操作指引的预警信息 [1] - 探索构建“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专家+保险机构”五方联动的安全治理模式,并发展“安责险+安全科技支撑”等示范工程,推动防灾减损从应急响应转向常态化管理 [2] 海洋科技与装备创新 - 推广使用重力式网箱、桁架式养殖平台、深水抗风浪养殖装备等智能化设施,例如“恒燚1号”养殖平台有效减小水动力载荷和风阻力,增强防浪抗风能力,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适应”的转变 [2] - 在政策与资金支持下,如“六大产业专项资金”和《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推动“海威1号”等平台实现抗风浪与智能运维升级,促进海洋牧场从“单点示范”迈向“全域推广” [3] - 建议研发融入智能调控、能源自给理念的多功能“海上综合体”,如集养殖、旅游、科研于一体的浮动平台以及“渔业+光伏”的漂浮式光伏电站等复合利用模式 [4] 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 推动海洋牧场接入“智慧海洋”平台,实现设备状态、养殖环境、气象数据等多源信息融合,为协同决策提供支撑 [2] - 建议构建数字孪生海洋,通过仿真模拟预测灾害对海上设施和海岸带的影响,并可在典型海域试点建立“海洋牧场数字孪生平台”用于防灾演练和损失评估 [4] - 需提升能源通信设施保障能力,建设融合光纤、卫星通信、智能物联网和水声通信的岸海一体通信网络,以实现高质量、全覆盖通信支持 [3] 政策与风险保障机制 - 通过设立海洋科技防灾专项基金,对采购智能监测设备、改造抗风浪设施的企业给予补贴,鼓励科技投入 [5] - 推动“保险+科技”深度融合,开发基于大数据模型的指数保险产品,当风速、波高等指标达到设定阈值时自动触发理赔,简化流程并提高效率 [5] - 建立海洋灾害风险分担机制,引导政府、企业、保险、科研机构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格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