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上风电
icon
搜索文档
A股:利好消息来袭!做好准备,不出意外,周一(20日)大盘将迎来普涨行情
搜狐财经· 2025-10-20 02:26
市场下跌原因分析 - 周五市场出现急跌,超过4500只股票收绿[1] - 下跌主要受外围因素影响,美国部分银行出现风险事件引发全球资金恐慌,A股被动跟跌[1] - 交易结构上恰逢股指期货交割,空头乘势打压形成下跌连锁反应[1] - 临近月底三季报披露及国际重要会议未落地,部分资金提前减仓避险放大抛压[1] 积极信号与潜在动力 - 央行明确将加大对境外机构入市的便利力度[3] - 全球利率环境在美联储放缓加息预期下趋于宽松,境外资金回流新兴市场有潜在动力[3] - 美股主要指数集体收涨,恒指夜盘期货上涨明显,富时A50偏强运行为A股周一走势奠定情绪基础[3] 行业机遇与板块表现 - 国产芯片迎来机遇,英伟达在中国的高端产品份额大幅缩水,本土厂商趁窗口期扩展市场[3] - 清洁能源板块获政策支持,海上风电增值税优惠直接增加企业利润空间,核电等高端制造成为资金关注热点[3] - 科技公司如寒武纪单季环比下滑但订单和预付款处于高位,意味着后续交付有保障[3] - 资源类板块因黄金和白银价格显著回落,短线走势可能承压,资金可能转向成长与政策受益方向[3] 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 - 周一行情可能先经历试探性下压,但随后有望逐步走高形成普遍反弹态势[4] - 科技和高端制造可能成为领涨力量,券商板块在市场稳定后有补涨机会[4] - 投资者需分辨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将仓位分配在有政策支撑、有产业逻辑的方向[4]
回眸“十四五”|海洋强国:“蓝色引擎”迸发活力
经济日报· 2025-10-19 09:10
地球表面70%是海洋,浩瀚海洋蕴藏丰富矿产、油气和生物资源。"十四五"期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突 破10万亿元,达到10.5万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34%,占国内生产总值7.8%。 海洋是资源宝库。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稳定供应,愈发成为关系国家战略安全 和长远发展的大事。当前,海洋油气资源正成为增储上产主力。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 70%以上。海洋油气增储上产持续推进,2024年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4.7%和8.7%,海 上风电发电量比上年增长近30%。 海洋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介绍,我国已经成为海洋产业门类 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我国已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规模大、势头好。海洋水产品产量连续36年位 列全球第一,老百姓餐桌上的海产品越来越多了,"蓝色粮仓"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以海工装备、海水淡化、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洋能和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已成为 新的经济增长点。2024年,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到全球50%以上。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过每天290万 吨,天津滨海新区已建成国内首条全国产海水淡化生产线。海洋药物研发 ...
“海上新广东”奏响法护深蓝新乐章
人民网· 2025-10-18 10:12
南海之滨,碧波翻涌。广州南沙港,满载货物的巨轮鸣笛起航;阳江外海,海上风机平台巍然屹 立,将清洁能源送向湾区;珠海桂山岛,智能养殖平台迎风破浪,承载着海洋牧场的丰收希望……这样 的场景每天都在南粤海域上演。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9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司法服务保障海洋经济高质 量发展的工作意见》,以18条创新举措为"海上新广东"建设注入法治动能,成为"十四五"期间广东法院 护航海洋经济发展的最新注脚。 回望"十四五"期间,广东海洋经济逐年攀升,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 万亿元,近五年来广东法院共受理海事海商案件1.43万件、审结1.35万件。在这幅"向海图强"的壮阔画 卷中,广东两级法院以海事审判为画笔,用公正高效的司法实践,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上"法治安 全带"、注入"规则确定性"、筑牢"生态防护墙",在这片拥有4000多公里海岸线、4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 的蓝色疆域上,写就司法护航的生动答卷。 生态之盾:构建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司法屏障 深圳湾畔,红树林随风摇曳,招潮蟹在泥滩上爬行。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曾因非法用海被破 坏。"现在好了,海岸线恢复了,鱼也多了! ...
追风逐电·链动未来:海上风电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榕举行
新华网· 2025-10-17 16:16
本次论坛以"追风逐电·链动未来"为主题,葡萄牙工程院院士、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卡洛斯·格德斯·苏亚雷斯 作了题为《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loating Offshore Wind》的主题报告,三峡集团副总工程师王益群、三峡集团上 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毅峰、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机械所所长王德辉、金门大学电机系教授李金谭、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罗宇、中国电科院新能源所所长秦世耀、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果、金风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海上综合解决方案专家姜桐举分别作了题为《海上风电产业链实践与展望》《浮式平台和风机的一体化设计及应用》 《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研发未来走向》《离岸风电并网和电力调度》《面向海上风电消纳的氨氢能源转换与利用技术》 《大型风电机组仿真与实验关键技术研究及实践》《超高压海缆如何突破深远海输电瓶颈》《风电装备高质量发展与深远海 路径探索》的学术交流。专家们分别从技术前沿、产业协同、政策机制等多维角度,深入探讨了海上风电产业链建设的可行 与会嘉宾还参观了"风从海上来——福建海上风电装备专题展",了解国网福建电力、三 ...
加快发展海洋新能源 推动广东经济绿色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06:20
林伯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讲席教授,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广东省海上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等海洋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在《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 五"规划》《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的指导下,广东省海洋新能源发展取得 显著成就。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在低 碳清洁转型方面需要走在全国的前列。在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背景下,广东省海洋新能源发展下一步或 应从以下五大方向推进: 第一,提高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上风电产业。应结合《广东省2025年重点建设 项目计划表》,继续推进海上风电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巩固广东省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的优势地位。推进 海上风电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海上风电项目的技术标准建设,避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海上风电产业 链建设方面,不断提高设备国产化率和供应链自主可控程度,提升广东省海上风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近海风电产业稳步发展和关键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深远海风电开发计划,结合漂浮式风电、 柔直输电等技术,提高深远海风电输送效率,着力提升深远海风电项目的技术经济性,为全国其它深远 海风电项目开发提 ...
(经济观察)海南自贸港封关临近,勾勒开放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20:37
根据封关监管政策制度设计,海南自贸港封关后,"零关税"货物、享受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的保税货 物、放宽贸易管理措施货物等三类货物在对外开放口岸实施"一线"径予放行的通关便利化措施;同时, 海关在"二线"口岸对出岛进入内地的以上三类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实施封关监管。 王奉利表示,海南自贸港封关政策制度体系逐步构建,封关后货物"零关税"政策更优惠,贸易管理措施 更宽松,通行措施更便利,监管模式更高效精准。 (经济观察)海南自贸港封关临近,勾勒开放新图景 中新社海口10月16日电 (记者 王子谦)"封关之后,海南自贸港与国际往来将更加顺畅自由。"海南省委 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王奉利近日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开放发 展新阶段的开始,海南将不断扩大开放度,持续完善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 制,努力打造引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启动全岛封关运作。目前,海南自贸港封关任务整体推进顺利,各项准备 基本就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和海南省新闻办公室10月15日在海口联合举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介 绍相关情况。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
广东海洋经济领跑30年,加速培育蓝色新质生产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18:11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成就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领跑全国[4] - 广东已拥有超8万家涉海企业,其中“四上企业”近6500家,是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主力军[6] - 粤港澳三地政府持续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1] 海洋科技装备创新成果 - “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ROV)为4500米级,作业负载能力强,可搭载多种探测工具,十年来累计下潜超过700次[1][3] - 突破6000米级深潜关键技术的“海星6000”遥控与“探索6000”自主水下机器人亮相[1] - 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技术融合,应用场景拓展至海洋立体观测、资源探测、环境监测、工程维护及水下安全保障[3] - “海聆”波浪能发电装置破解观测设备长期供电难题,“三栖智巡”机器人实现水空跨介质智能巡检[1] 海洋产业发展重点与战略布局 - 海洋科技发展围绕深海重型装备与智能无人系统并肩作战,以及“空天陆海潜”一体化智能协同探测作业两条主线展开[2] - 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与高端装备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构成经略海洋的“坚强两翼”[2] - 广州南沙着力提升航运枢纽能级,推动港口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并积极布局生物医药、智能船舶、水下机器人等新兴产业[5] - 广东将积极依托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全面强化海洋高端资源要素聚合力[4] 海洋能源开发与利用 - 深海能源,特别是超深水油气资源的商业开发,将带动数千亿规模的深海装备产业发展[3] - 以“可燃冰”为代表的深海清洁能源勘探开发高度依赖于智能深海装备[3] - 广东沿海蕴藏丰富清洁波浪能资源,波浪能发电装置作为一种海工装备,未来将在深海采矿等多种场景发挥重要作用[2] - 可再生能源与海洋装备正在加速融合,大力开发海上风能等多种清洁能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 海洋金融与区域合作新举措 - 粤港澳三地发布《粤港澳海洋行业合作倡议书》,提出共建海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蓝色金融服务联盟等举措[5] - 澳门发挥“自由港+中葡平台”优势,打造海洋供应链金融平台,助力广东海洋企业融入全球市场[5] - 建议整合产业基金,依托广东高校实验室资源,共同培育海洋科技独角兽企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的“三链融合”[5]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潜力 - 海洋生物在极端环境中产生的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物质,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宝贵基础[5] - 海洋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较强发展潜力,但从研发到产业化周期长、投入大[5] - 香港具备国际化科研实力与资本活力,澳门可发挥对外窗口作用,三地联动可构建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平台,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6]
2025年粤港澳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南沙举行
广州日报· 2025-10-16 16:10
15日,《"十四五"广东海洋强省建设成效及2025年度海洋六大产业十大成果》发布,集中展示广东在海 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与 产业化进展。 本次论坛上,粤港澳三地海洋行业商会、协会和学会共同发布了《粤港澳海洋行业合作倡议书》,提出 多项务实举措。 "共享蓝色机遇,共建一流湾区。"15日,2025年粤港澳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本次论坛由 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海洋局)联合举办,约400名嘉宾参加会议。 不久前,点燃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盆的"源火",来自南海1522米深处的"可燃冰"(天然气水合 物)。这一簇深海之火点燃的是科技之光,映照了海洋强国战略的广东答卷。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 值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领跑全国,粤港澳大湾区"软硬联通"更加通畅。 ...
海南自贸港从政策高地迈向产业高地
海南日报· 2025-10-16 10:31
以独特的政策优势、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积极承接特色产业—— 激活:政策红利释放新动能 海南自贸港从政策高地迈向产业高地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长春 当中华白海豚游弋于三亚湾的碧波之间,一艘艘远洋货轮自洋浦港启航,满载货物驶向自贸港更加 开放的未来—— 当椰林因微风拂掠而沙沙作响,屹立于海上的海上风电集群,正助力自贸港加速实现海洋强省的宏 伟目标—— 10月15日,位于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的海南维力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 派繁忙,工人有序作业,全力保障国内外订单的交付。 海南维力医疗自成立以来,紧抓自贸港建设机遇,逐步建成现代化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基地,拥有国 内首条自动化导尿管生产线,具备大规模生产乳胶类医用导管的能力,产品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 区。 海南维力医疗入围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扩区试点政策以来,已累计完成加工增值内销产品211票, 使用进口乳胶原料901吨,累计内销享惠销售额约7700万元。 当文昌国际航天城火箭划破苍穹,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迎来八方宾客,海南自贸港正以独 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生态优势,吸引着全球资本、技术、人才加速汇聚。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1 ...
国网福建电力海洋风能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跻身“国家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15 16:25
产业发展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支撑。近年来,国网福建电力依托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联合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所、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等多家单位, 组成海上风电知识产权与产业创新融合专班,构建"专利挖掘一专利布局一专利运营"全链条服务体系, 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首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认定名单,国网福建 电力申报的"海洋风能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功入选,标志着国网福建电力在海洋能源领域知识产权 运营实现从"省级标杆"到"国家队"的跨越。 福建作为海洋资源大省,海岸线长度与曲折率均位居全国前列,海上风电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25年8 月,全省风电装机容量突破804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8.7%,风电利用小时数连续多年位列国家电网 系统第一,连续多年实现全额消纳。目前,福建已初步构建起"集群—产业园—生产基地"多层次协同发 展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体系。 "从跟跑到领跑,我们坚持创新驱动,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持续发挥知识产权强链提质作 用。"国网福建电力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翁孙贤博士说。 以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 ...